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助力研讀《紅樓夢》
■2021全國“智慧課堂”典型創新案例征集特別報道部分典型案例展示(二)
編者按:為了更好地展示“智慧課堂”典型創新案例,我們從50個案例中精選出10個案例進行展示。這10個案例涵蓋了不同學科,并充分考慮了幾種技術應用的類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案例簡介
本案例是以線上線下融合模式開展的智慧課堂教學實踐,完成的是《紅樓夢》整本書閱讀任務6——體會主題。教師在確定“體會《紅樓夢》主題”這一核心目標的基礎上,將線上線下有效融合,利用智慧課堂的多種功能,設計學習任務,驅動學生深度學習。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基礎上,研讀與任務相關的回目和論述,增強體驗和探索,深入把握小說的思想內容。
實施過程:
教師確立主題傾向:家族命運、自述家世、悲嘆女性、寶黛愛情,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選擇,借助智慧課堂,將全班學生分為四組。預先錄制微課,指導學生研讀所選主題傾向的重點回目,并將關于《紅樓夢》主題的論述以電子書的方式上傳,供學生閱讀。
主題傾向(一):家族命運
1.閱讀重點回目,利用畫筆勾畫關鍵句,并進行概括,初探賈府危機。
2.結合熙鳳弄權貪財相關回目,教師設計思維導圖,學生利用搶答、討論等方式完善,再探賈府危機。
3.利用討論這一互動形式,分析賈府中的男性形象,思考誰能救賈府。
4.學生小結和展示觀點,并利用PK板打分、投票打榜。
主題傾向(二):自述家世
1.教師利用廣播投屏,與學生共同回顧名家見解,指導閱讀重點回目。
2.教師設計表格,學生填寫,回顧全書,猜書中人名,探究人物姓名中的深意。
3.小組將收集到的作者資料歸納整理,形成短文,以獨白的方式表演,學生以搶答、討論等方式點評。
4.學生小結和展示觀點,并利用PK板打分、投票打榜。
主題傾向(三):悲嘆女性
1.播放探春判詞《分骨肉》視頻,學生思考問題——判詞暗示了人物什么樣的命運?
2.設計探春形象分析表,閱讀重點回目,梳理相關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探討其悲劇的命運。
3.大觀園舉辦“悲情女兒節”評選活動,請學生為探春設計評選的稱號,并附上解說詞。
4.學生小結和展示觀點,并利用PK板打分、投票打榜。
主題傾向(四):寶黛愛情
1.閱讀重點回目,制作表格,梳理出寶黛愛情的五個階段,并概括情節。
2.參照劇本格式,從原著中截取寶黛之會、之戀、之散的細節,改編成課本劇,學生表演,錄制視頻。
3.學生小結和展示觀點,并利用PK板打分、投票打榜。
案例反思:
本課是一節研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紅樓夢》主題,特設計了獨白、課本劇等線下活動方式,運用了思維導圖、微課等多媒體技術,還借助了智慧課堂的畫筆、互動等功能,試圖在多種形式的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閱讀能力,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作者 舒玲玲系安徽省肥西第三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