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中小學課后服務如何扎實推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09  閱讀:次   |
42.9K

  為解決家長“三點半難題”,從2017年起,國家倡導各地開展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雙減”政策發布后,教育部進一步要求課后服務要“一校一案”全面覆蓋、“5+2”模式保障時間、內容豐富提高質量、經費落實強化保障。

  基礎教育“雙減”工作監測平臺直報信息顯示,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的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的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后服務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在課后服務工作中,廣大教師積極付出,有91.7%的教師參與了課后服務,同時各地各校還選聘了20余萬名符合條件的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課后服務工作。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從這些數據看,課后服務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

  把握現實:

  對課后服務狀況心中有數

  從內容提供角度分析:課后服務可劃分為“基礎托管類”和“基礎托管+拓展課程類”。在“基礎托管類”課后服務中,學校安排學生自主做作業、自主閱讀,教師承擔看護、輔導個別學生作業的職責,這是課后服務最基本的內容。部分剛開展課后服務或師資不足的學校,通常以托管和作業輔導作為課后服務的主要內容。在這一類型下,學生作業在學校完成,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能及時得到教師輔導,減輕了家長和學生負擔。對學校而言,增加了固定資產損耗成本和管理成本,對教師而言則是延長了工作時間,增加了部分看護和輔導的工作量。

  “基礎托管+拓展課程類”是目前大部分地方提供的課后服務內容:在課后2小時內,將課后服務內容劃分為1小時基礎托管和1小時拓展課程(包括體育、藝術、勞動、科普等拓展課程或學校社團課程)。

  從資源提供角度分析:課后服務可劃分為“校內資源類”“校內資源+公益校外資源類”和“校內資源+購買社會服務類”。以校內資源作為資源提供方的課后服務,是指依托校內教師開展托管服務,開發各種拓展類課程。有的學校要求本校音、體、美教師開發基于教師特長的拓展課程;有的學校基于班主任個人特長,在課后服務中以班主任為主,開展具有班級特色的拓展課程;還有的學校基于校內社團,讓學生在社團課中自主選擇和參與。這種類型對本校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要求較高,教師的工作量增加較大。

  “校內資源+公益校外資源類”是指除了依托校內教師的力量,學校借助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公益場所為學校提供課后服務資源,如山東省日照市組織開展少年宮進校園,提供課后服務內容。還有許多地方利用家長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社區志愿者進校園服務,實現校內外聯動。如湖北省鄂州市聘請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和志愿者參與課后服務。

  “校內資源+購買社會服務類”是指除了依托校內教師的力量,學校以代收費方式或學校通過家委會等購買社會機構提供的課程服務。如四川天府新區的很多學校,從天府教投公司旗下的體育教師共享中心引進壘球、棒球、啦啦操等專業課程,采取的就是以代收費方式購買校外課程。這一類服務既能提供更為豐富的課后服務內容,也能降低本校教師的課程開發工作量,但需要注意購買課程的機構資質,并兼顧收費的合理性。

  從成本分擔角度分析:課后服務可劃分為“財政全擔類”和“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類”。“財政全擔類”是指課后服務的經費完全由地方財政負擔,不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如廣東省深圳市提出課后服務專項經費預算按每生每年1000元標準作為控制數,科學統籌,實行項目管理編報,適用范圍包括購買社會機構和個人服務、開發或用于低值易耗品購置費、校內教職工參與課后服務勞務報酬及其他必要的交通費、保障費等。河南省鄭州市也提出,落實經費保障,課后服務實行免費制度,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將課后服務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立專項經費,對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提供經費支持;對承擔課后服務的教職工給予適當的勞務補助。

  “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類”是指課后服務的成本由財政補貼和向家長收取費用相結合。向家長收費的標準根據公益性原則,由地方發改部門會同教育、財政部門確定,報當地政府并向社會公布。如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規定,學校從生均公用經費中安排專項經費,對課后服務工作予以經費保障。經當地發改部門核定,按照每生每課時4元的標準(小學每課時40分鐘),向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家長收取費用,貧困家庭學生參加課后服務全部免費。這一類型的課后服務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責任劃分:校內的固定資產損耗、教師勞務報酬等由財政負擔,而采購的社會機構服務成本由家長負擔。如廣東省廣州市規定,在財政給予適當補助、學校提供場地和資源的基礎上,可由第三方社會機構會同學校、家長委員會按照公益普惠原則,根據參與學生人數、服務內容、固定資產折舊等核算成本并確定收費標準,向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家長收取費用。第三方社會機構應對收取的費用進行專賬管理,并在每學期末公示收支情況。

  直面問題:

  打通課后服務的瓶頸

  服務質量有待提升。從課后服務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各地各校提供的課后服務存在內容、資源、形式等多方面差異:有些地方能提供內容豐富的課后服務,有些地方僅能提供簡單的托管服務;有些學校課程設計較為精細,有些學校的課程則“看起來花哨”而實際質量并不高。由于不同地區財政水平、校外教育資源、師資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課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根據自身實際提供高質量的課后服務,真正讓學生受益、家長滿意,是各地各校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

  教師負擔有待重視。課后服務工作帶來的教師負擔突出表現為:教師工作時間普遍超過8小時,甚至有教師每天在學校工作超過12小時;教師工作任務更重,除了常規教學任務、集體教研、專業培訓、組織學生活動、家庭教育指導等,又增加了課后看護、作業管理、開發課后服務課程、填“雙減”進度事務性表格等多項工作。與此不相匹配的是教師待遇并未得到明顯提高——雖然相關文件規定,課后服務補助標準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并設立課后服務專項、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但很多地方每課時補助標準偏低,難以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

  經費保障有待加強。目前很多地方和學校解決課后服務經費問題時,主要采取“財政補貼+家長分擔成本”方式。但部分地方財政負擔的比例較低,絕大部分課后服務成本轉嫁給了家長,課后服務的政府保障責任體現不夠。同時,各地主要通過測算課后服務成本來確定財政補貼標準,而這種測算大多以校內教師的低限人力資源成本為基礎,而沒有計入資源損耗成本、拓展課程開發成本、校外資源引入成本等。在這樣的成本測算方式下,財政補貼標準僅夠彌補校內教師的基礎性托管服務,總體經費保障水平偏低。

  持續改進:

  提升課后服務的整體水平

  注重提升學校的課后服務質量。學校課后服務應充分了解家長和學生的需求,不能“千校一面”和“一刀切”。只有真正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保證課后服務質量。

  學校課后服務應緊密結合自身實際設計實施方案,如利用學校既有的閱覽室、活動教室、興趣社團等提供拓展類課后服務,充分利用學校已有資源,提高使用效率。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保證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這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根本要求。

  學校課后服務應更好體現地方特色,尤其是拓展課程內容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城鄉、區域的差異。如農村學校可根據當地特色開展鄉土課程,為鄉村振興增添鄉村文化活力;部分地方的民間傳統文化進校園、博物館資源進校園等活動,都可以引入課后服務中。

  注重調動教師的課后服務積極性。改進學校管理模式,探索實行教師“彈性工作制”。教師“彈性工作制”是在確保不影響學校工作、保證教師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實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時間安排上給予教師較大的自主性和支配權。協調學校行政、教育教學和后勤等各個部門,統籌規劃、合理編排課程表,科學安排、合理調配教師上下班時間,最大限度地允許教師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自由安排工作時間,調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提高課后服務教師補助,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明確課后服務補助標準,從制度層面建立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教師參與課后服務勞有所得。這既體現了對教師勞動的尊重和肯定,也能夠提高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積極性,從而讓教師化被動為主動,促進課后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

  注重強化政府的課后服務責任。隨著課后服務覆蓋面越來越廣、參與學生和教師越來越多,其作為義務教育的延伸服務所承載的育人功能越來越突出、所具有的公共教育服務屬性越來越強,政府應切實擔負起經費保障的主體責任。

  基于提升課后服務質量的要求,政府應當逐步提高財政補貼標準。如一些省份以下達獎補資金的方式,激勵地方開展高質量課后服務。對于財力薄弱地區開展課后服務的實際困難,則應加強省市級財政的資金支持,以專項轉移支付的形式對這些地區給予資金支持,為每個學生公平提供課后服務機會。

  (作者汪明 孟久兒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