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忠市朝陽小學:“三段五環”打造智慧教學組織樣態
創建于1917年的吳忠市朝陽小學(以下簡稱“朝陽小學”),2018年迎來了第二個百年,在校訓“做更精彩的自己”的指導之下,以“多彩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理念,構建出“多彩管理、多彩課程、多彩評價”三大體系,其中,抓住“互聯網+教育”新機遇而誕生的“535”互動式智慧教學模式(以下簡稱“535”模式),成為朝陽小學開啟新征程的強大后盾。
“535”模式
厚植多彩教育理念
當“互聯網+”走進教育領域時,朝陽小學開始組織全體教師進行深研,經過對大量文獻的分析,學校總結出智慧教學的3個基本要素:智慧教學模式、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教師團隊。三者中,智慧教學模式是核心,智慧教學環境是保障,智慧教師團隊是關鍵。與此同時,歷經百年蹉跎的朝陽小學早已深諳學校變革對變與不變的把握之道,因此,“535”模式的提出,并非另起爐灶搞獨創,而是在原有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在智慧教學環境下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優化、升級和迭代。
厚植于朝陽小學“多彩教育”理念之下的“535”模式,第一個“5”充分滲透了朝陽小學“多彩教育”理念,基于智慧教學環境,將該理念倡導的“導”“研”“議”“講”“評”5個行為的要義,深入貫穿到了“三段五環”全過程,使整個教學組織實施的行為閉環更充實高效。這之后,在不斷探索和實踐中,基于學校原有“多彩教育”的核心教學理念和現有智慧教學環境,朝陽小學進一步優化,形成指導智慧教學環境下課堂教學行為核心理念的5個基本要素:導、學、展、評、測。
“導”即通過興趣誘導、思維引導、方法指導、巡回輔導、點評指導、操行教導等方式進行導學、導行、導向,實現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整個教育活動的領導組織作用。“學”即自學、組學、群學(班學),這是5個基本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展”即通過讀、背、寫、演等方式進行個展、組展、群(班)展。學校提倡采用對抗(擂臺)、辯論、質疑等動態展示和同步展評。“評”即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包括自評、互評、點評。“評”既是教師行為也是學生行為,貫穿教學全過程。“測”即針對所學內容的鞏固訓練和目標達成測驗,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常采用解答問題(答題、答卷)來實現,也可以采用讀、背、寫、演、說等進行評測。
“535”模式
打造智慧教學組織樣態
如果把很多學校提煉出的教學模式比作一條流暢的傳送帶,那么朝陽小學的“535”模式更像是在傳送帶的基礎上,加入了精密咬合的齒輪。從傳送帶——教學整體過程的角度而言,“535”模式分為課前導學、課中互學、課后習學3個階段。從齒輪——突出課中互學5個環節的角度而言,“535”模式將3個階段中重要的課中互學過程劃分為如齒輪般層層遞進的模塊。這一教師、學生、技術三線并行的課堂教學組織結構,充分互動,高度融合,完成了教學組織實施的集成過程。簡單地講,“535”互動式智慧教學模式就是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新技術三者之間交互碰撞,通過“三段五環”,實現基于教與學數據的智慧教學組織樣態。
“三段”之中,“課前導學”屬于教與學的準備階段,包括:教師備課、學習任務、資源在線推送(或課前布置)、規整問題、優化策略、學生自主學習(預習)、家長督學、結果上傳等模塊化內容。“課中互學”屬于在校學習階段,指由每節課(40—45分鐘)構成的在校課堂教與學活動,包括課堂教學組織的5個基本環節,其核心是學習新知。“課后習學”屬于課堂教學之后的自主補救、拓展和預習階段,拓展遷移、能力提升環節,包括:課堂數據報表處理、在線推送補救與拓展學習任務、資源(或紙質布置)、學生補救與拓展學習、家長督學、教師線上(或線下)指導、在線智能評測(或課后服務線下評測)等模塊化內容。
“五環”,實際上是對“三段”中“課中互學”階段的匠人打磨。在前人結構化教學的研究經驗基礎上,朝陽小學把核心環節——課中互學進一步細化為5個環節,第一個環節為“導入新課”,下設教前檢測、規整數據、優化策略、情境導入4個基本模塊化內容。這個過程,不僅涉及到家校共育與智慧教學環境的連接,也實現著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對學生課前學情的充分掌握。第二個環節為“學習新知”,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下設呈現任務、互動學習、達成評測、抓缺補漏4個基本模塊化內容,“互動學習、達成評測”是該環節的核心策略和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智慧校園服務平臺,給學生分配針對性小組合作學習任務、針對性解答問題、挑選小組進行展示。結合課堂互學行為數據生成的報告,教師也可以及時調整和生成教學策略。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分工、組內交流、共同展示學習成果等在多元交互、充分互動的學習氛圍中真正成為學習主體。
第三個環節為“總結完善”,下設梳理小結、鞏固練測(綜合測評)、歸整問題、補正完善4個基本模塊化內容。這是課堂教學的梳理、鞏固、規整、完善環節。其目的是對所學知識技能、學習方法進行梳理歸納,鞏固綜合,規整問題,補正完善;針對課時學習目標達成測評,檢驗學習效果;培養學習、協作、交流、溝通、研判、創意、解決綜合問題的智慧;形成知識、思維、認知、能力、智慧縱橫聯系的結構化體系。第四個環節為“拓展延伸”,包括綜合運用、拓展遷移兩個基本模塊化內容。這是課堂教學的綜合應用,是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環節。其目的是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技能、方法,綜合運用,解決問題,一是運用課內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與本節課知識相關聯的綜合性問題(課堂綜合練習),二是運用課內所學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知識、能力遷移),通過綜合運用、拓展遷移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第五個環節為“補正完善”,下設精準定位、抓差補漏兩個基本模塊化內容,這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對所學知識技能堂堂清的最后一道關卡。通過查看課堂教學統計分析報表,精準確定學習漏洞和不足;選擇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問題的補救性學習資源推送,學生通過學習實現查漏補缺。
當一所百年老校不忘初心且勇于改革創新,立足教學主陣地去實踐與探索,形成精密咬合的體系化模式時,將容易做到歷久彌新。無論是朝陽小學本身,還是每一個朝陽人,都在“做更精彩的自己”。(路云)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