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有“營養”的數學課
就校本教材《校園中的數學》,我去聽了學校年輕教師小煒執教的一節數學課——“營養午餐”。走進課堂,屏幕上正在播放教師親手制作的學校食堂美食視頻。一名頭戴廚師帽、身穿白色廚師服的學生站在講臺前吆喝:“同學們,午飯時間快到了,今日有活動哦,任選三道菜打八折!請你們從這份菜譜中選出小組成員平時最愛吃的三道菜,確定好后,寫在點菜單上。好,現在開始!”
接下來就熱鬧了,每位小組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點完三道菜,然后將寫好的菜單貼在黑板上,并給臺上的小廚師講明白自己的菜單搭配理由。教師因勢利導,問道:“大家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點餐的,你們覺得自己點的菜怎么樣?有營養嗎?”
接著,教師讓學生們針對自己剛才點的菜單與營養專家的建議進行對比,從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方面考慮營養的均衡搭配,并以小組為單位修改自己的營養午餐菜單。課堂再次熱鬧起來,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菜單,修改完善后,再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分享。
接下來,教師開始將排列組合等相關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計算菜單的數量,給班上其他偏胖或偏瘦的學生搭配營養午餐,為自己設計一周的食譜,并計算出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的攝入量。整節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營養午餐”這個學習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完成一項項數學任務,教師將校園生活中的數學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學習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那它就能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營養午餐”這節課無疑達到了這樣的效果。當然,在設計這節課時,如果視野能再開闊些,在教學預設時讓學生對在校教師和學生做一個前期調研,統計偏胖的人數、偏瘦的人數,以及他們各自的飲食習慣等,經過數據對比分析,再直達本節課的主題——如何合理搭配營養午餐,相信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厚。又如,針對點菜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過的“有規律的搭配”這一數學知識來建構本節課營養午餐的合理搭配,或者嘗試以營養午餐的搭配和統計為切入口,進而延伸到校內的其他數學情境,如教學樓外形顏色的合理搭配、校園內樹木數量的統計、校園內各種圖形的統計,等等,這樣既能充分利用《校園中的數學》校本教材,又能整合校園內的數學信息,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如果學生們走進校園,目之所及、手之所觸、心之所想全是數學元素,他們一定會不知不覺地愛上數學,也會愛校園、愛老師、愛同學,這將是多么豐富的營養大餐!
(作者汪厚旬系湖北省襄陽市保康縣實驗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