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做區域落實“雙減”的“壓艙石” ——訪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委教體工委書記、區教體局局長馮玉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16  閱讀:次   |
42.9K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東湖區自古以來就是教育文化昌盛之地,它是南昌教育的首善之區,有“學在東湖”的美譽,是南昌教育乃至江西教育的一張名片。東湖區先后獲評全國首批幼兒教育先進區、全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區、全國特殊教育先進集體;連續4年榮獲“全省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優秀縣區”;全省高質量發展“教育發展”考評連續5年蟬聯全市第一。

  “雙減”政策出臺以來,東湖區如何破解“雙減”工作的重難點?記者專訪了南昌市東湖區委教體工委書記、區教育體育局局長馮玉成。

  以作業設計撬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記者:“雙減”強化了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東湖區如何向課堂要效率,提升教學質量?

  馮玉成:一是開發作業設計工具,培訓教師使用作業設計工具。組織學科教研員整理出每課時知識點,研制“東湖區小學作業設計清單”。指導教師以“教學目標、課堂能完成的學習目標、需通過作業鞏固和提升的目標、作業內容及預計完成時長”四個板塊,刪去教材和練習冊中機械、重復的習題,補充探究類、活動類、合作類等類型的作業。我們還將開發單元作業設計工具,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作業設計工具,以作業設計撬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是以科研為引領,對作業設計和實踐中的問題進行研究。采取“區域總課題+校域子課題”的方式,在全區各校開展高質量作業設計的課題研究。引入專家力量,指導教研團隊開展專題調研,分學科了解區域作業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真問題,擬定校域子課題,依托作業研究工作室開展實踐研究。

  記者:作為省會城市的核心城區,如何整合資源,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課后服務?

  馮玉成:東湖區學校課后服務實現了課程化、素養化、特色化。首先,以課程為支架,建構學校課后服務項目。我們提出“邁向3.0課程”的改革方案,把內涵發展、特色辦學、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師發展、學校管理以及評價作為重要內容,構成立體之網。區域課程變革有效促進了學校課堂改革,全面實現課后服務的課程化,東湖區23所學校、23種風貌,滿足了學生的多樣需求。其次,以素養為目標,引領學校課后服務方向。東湖區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引領學校課后服務,素養化的課后服務,打破了學科本位、知識本位,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再其次,以特色為抓手,打造學校課后服務亮點。東湖區學校結合學生需求、教學資源和時代主題開展課后服務,既關注興趣和特長培養,又著眼特色社團,努力打造特色和亮點。

  把為學校和教師減負當成大事來抓

  記者:“雙減”背景下學校和教師面臨許多壓力,如何為他們減壓?

  馮玉成:東湖區堅持把為學校和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一是規范入校事務,統籌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活動,從嚴控制進校項目,嚴格規范抽調借用教師事宜,統籌規范精簡報表填寫工作,與教育教學無關會議原則上不要求中小學派員參加。二是拓寬課后服務渠道,鼓勵學校與社會公共資源合作開發非學科類拓展性課程,減輕教師課后服務負擔。三是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教師批改作業負擔。推廣“智慧作業”項目,教師使用智慧筆,方便快捷地采集學生作業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學生學習數字檔案,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四是保障工資待遇,提升教師幸福感。堅決落實“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的同時,對參與課后托管服務的教師發放托管補助,配合發放其他課后服務補貼,確保教師勞有所得。

  記者:“雙減”工作中一個難點是改變評價方式,東湖區如何設計學生評價、學校評價和教師評價方式?

  馮玉成:學生評價方面,擬定并實施《東湖區小學語文、數學低段期末無紙化測評指導意見》和《東湖區綜合學科測評指導意見》。在小學低年級以游園或闖關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測評,對標評價標準,為學生各維度表現做出等級評定。重視各學科的過程性評價,強化診斷數據的應用,通過學生測評結果反思和調整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教師評價方面,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傾斜,向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學校評價方面,堅持多維度復合、多要素把握、多角度強化,評估體系立足立德樹人,評估過程實現科學精準,評估運用著眼于正向激勵。出臺中小學(幼兒園)辦學績效考核評估辦法,設置基層黨建、辦學行為兩套指標體系,對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學校、幼兒園一體評價、綜合評估,并形成了“用數據說話、重數據評價、依數據決策、謀數據創新”的第三方評價新實踐。

  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記者:“雙減”工作落實得怎么樣?家長反饋如何?還有哪些突出問題要破解?

  馮玉成:東湖區各中小學校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通過問卷調查,全區近98%的家長支持學校優化作業管理、開設課后服務、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家長對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滿意度85%以上,家長的教育焦慮有所緩解。

  當前我區“雙減”工作主要面臨兩個挑戰。第一,如何夯實“雙減”成功的“壓艙石”。一方面依托全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實驗區和品質課程建設,帶動課程實施策略、小學低段無紙化測評等研究,構建東湖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形成有效的學生學業質量評價機制;另一方面依托品質課程建設“琢玉計劃”和名師工作室建設等,加快提高全區教師教學能力和育人水平。第二,如何完善監管機制,確保“雙減”成功不反彈。為此,我們將強化治理和宣傳,立足“雙減”專班,邀請駐地紀檢監察組參與監督指導,聯合街道、社區合力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完善網格化監管體系,鞏固治理成效。

  記者:您不久前成為東湖區教體局新任局長,作為起點高、基礎好的區域,東湖教育的發展重點在哪兒、如何突破?

  馮玉成:作為新任東湖教育負責人,如何發展,如何突破,我想用三個關鍵詞來表達。一是傳承。長期以來,“銳意改革、勇于創新、敢于突破”是一代代東湖教育人干事創業的精神所在。接過這個沉甸甸的接力棒,站在發展和突破的起點上,就是要傳承好這份精神和品質。二是使命。這兩年,東湖區將迎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兩項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區委、區政府專題召開動員大會,擬投入5.85億元,以三個階段、十大工程、18個重點項目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光這一項投入占到2022年單一年度教育支出的1.25倍,可謂意義重大、使命非凡。三是擔當。想民眾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在義務教育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上再提高,在優秀師資流動比例上再擴大,在入學學位供給力度上再提升,在班額校額化解上再發力,在教育服務事項上再出招,時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凸顯教育擔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