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和悅教育”讓每一朵木棉花開 ——深圳市龍崗區木棉灣學校教育特色簡述
“教育應該要處理好多樣與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教育不是生產而是培養,學生不是產品而是種子,學校不是工廠而是花園,因此,教育要關注每一名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種可能性,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并以此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另一方面,教育不只是追求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增長,還需要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我、追求高尚,并以此引領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這是教育的不懈追求。”深圳市龍崗區木棉灣學校校長吳中天說。
在木棉灣學校教育特色探索的過程中,吳中天遵循“讓每一朵木棉花開”的辦學理念,以生為本,傾心關注每一名學生,挖掘每一名學生的潛能,讓每一名學生學有所得、心智健康、快樂成長,為和悅一生奠基,探索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和悅教育”發展之路。
“和悅教育”,多彩課程
學校提倡春風化雨般的浸潤式教育,注重活動育人、課程育人,學校的“四周三節一月”即語文周、數學周、英語周、心理健康周,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讀書月,已成為傳統活動。這些活動關注學科素養的提升,關懷學生的身心成長,關心個性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插上了“翅膀”。
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心態是木棉學子的普遍氣質,因為學校的首要育人目標是培養身心健康的人。教師通過情境體驗創設生動活潑的心理課堂,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逐步學會管理負面情緒,保持樂觀心態。為了強健體魄,學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生理特點,結合國家體質測試目標,為一至六年級學生設計了“一級一品”體育課程,每個年級都有屬于自己的運動項目和體測標準。
多才多藝是木棉學子的“比拼”方向。在藝術教育方面,學校注重挖掘美育因素,培養學生審美情趣與藝術素養。比如,在傳統美術課程中加入手工制作、動漫、傳統工藝圖案的創意繪畫、室外寫生等特色內容,在音樂課程中融入音樂劇表演、戲劇朗誦、班級小樂器演奏等項目。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培養學生專注的創造能力、綜合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美好情感。
與時俱進,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是木棉教師的職業追求。在現代信息與科學實踐方面,科學社團里的航模、漢諾塔、七巧板、無人機、平衡車等訓練,STEAM課程中的“橋梁設計師”“清潔能源”“健康教育”“水中航行”等項目,信息課堂上的創意編程、機器人組裝、電腦繪畫等實踐,將科學知識和信息技術變成學生親手操作的各類實驗,將知識內化為技能,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學國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誦詩詞傳承古典精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很多寶貴的人生哲理,學校國學課程以名言古訓為載體,讓學生誦讀《三字經》《笠翁對韻》《論語》《孟子》等經典,潛移默化地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良好的人文素養和人生修養。除此之外,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比賽,融匯民俗、書法、曲藝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顧音樂、服飾等藝術元素,實現了誦經典、學禮儀、知歷史、明事理、揚傳統。
因材施教,適性發展
吳中天校長認為,適合學生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站在校園里,看著進出校園的學生臉上燦爛、自信的笑容,就是教育人的幸福,學生的和悅成長,是對教育成果的一種體現。木棉灣學校尊重學生差異,開發學生潛能,因材施教,力求“讓每一朵木棉花開”。
“和悅教育”的突出特點是適性發展。為滿足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真正實現“讓每一朵木棉花開”,“雙減”之后,木棉灣學校利用延時服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實現了社團品質與學生綜合能力的雙提升。學校創造了“特長型”校級社團和“流動式”班級社團并行的社團模式。校級社團精心挑選學生組成陽光心理、科技、STEAM、創客、編程、書法、國畫、裝飾畫、舞蹈、合唱、口風琴、武術、各種球類、各種棋類社團,讓有特殊需求和特長的學生找到發展和展示的空間。班級社團為“流動式”社團,即“鐵打的班級,流水的教師”,每一個年級設置與班級數相同數量的社團,各個社團教師精心打造3節精品課程,在各班巡回教學。這樣既便于管理,又讓全體學生在一學期內學到了至少8個社團的不同課程,真正體驗了一回社團的“滿漢全席”。班級社團包括思維游戲、手工坊、折紙、創意簡筆畫、盤子畫、詩配畫、數獨、黏土創作、色彩搭配、書簽制作、講粵語、誦童謠等40多個社團,激發學生潛能,讓學生快樂成長。
書法雖力送筆端、注于紙上,卻具有很強的教化和啟迪作用。木棉灣學校非常重視寫字教學,本著“寫好中國字,做大寫的中國人”的理念,開發了校本教材《靜心習字》。借助寫字軟件,上好書法課、午間習字課,培養學生全神貫注、凝神靜氣的學習品質。字如其人書優秀,筆下生輝寫精彩,引導學生從漢字筆畫的穿插、避讓、平衡中學習做人的謙和、穩重、顧全大局。
強化師資隊伍,優化教育水平
學生的和悅成長離不開優秀的師資隊伍,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領路人,吳中天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個花蕾,要求學校教師關注學生身心成長和特長發揮,實現“讓每一朵木棉花開”的教育夢想。
“智慧木棉、至善木棉、和樂木棉”既是辦學目標,也是教師隊伍建設目標,木棉教師的特點正是智慧、至善、和樂。“智慧”是指以智啟智,打造智慧課堂,鑄造智者人生;“至善”是指心地仁愛、和善待生;“和樂”則指樂教善教,與學生共同和悅成長。學校為不同類型和年齡的教師提供多方面、多層次的成長平臺,促進專業化成長:提攜新進年輕教師,通過師徒結對幫助年輕教師站穩講臺、增長才干;扶助青年教師,通過五年成長規劃培養“排頭兵”;培養骨干教師,發揮其引領作用,實現以點帶面的團體成長;尊重資深教師,發揮其榜樣作用,分享教育熱情和寶貴經驗;重視學科組長,通過學優創優促進專業成長,引領科組進步。
雪泥鴻爪雁留聲。木棉灣學校還注重記錄教師的教學反思,將教師論文及教學心得結集成書,《行思集》匯聚了且行且思、且思且進的歷程,清點收獲、整合經驗、儲存能量,進而引領全體教師見賢思齊、吸納經驗、借鑒智慧。
“和悅教育”推動快樂成長,以生為本促進木棉花開。學校以優秀的教育理念、優質的教育資源、優良的教學業績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高度認可和廣泛贊譽。目前,學校正處于改擴建關鍵時期,將廣納人才,堅持以生為本,朝著“辦一所面向未來、和悅向善、陽光智慧高品質學校”的目標策馬揚鞭、砥礪前行。
(吳中天)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