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群”驅動 “四進階”賦能 “五高位”推進 ——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實踐
近年來,福建省晉江市養正中學堅持“弘道養正、臻于至善”的辦學使命,拓寬培養機制,激發專業活力,通過逐步探索和構建教師教科研集群、教師階梯發展體系及學科特色建設,著力打造優秀教師團隊,進一步推動學校的發展。
“集群”驅動專業發展
養正中學注重“科研強校”,鼓勵和引導教師從“教研”走向“科研”,從“科研”走向“引領”,成為“科研型”“專家型”“引領型”教師,再以“名師”孵化“優師”“能師”,打造養正優秀教師集群,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內涵發展。
一是課題研究集群。學校聚焦新課程,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催生、孵化教師課題科學研究,促進學校教科研整體優質發展。2018年以來,學校共立項22項省級課題,其中結題13項、在研9項。2020年,學校以“審辯式課堂文化的構建與實踐應用研究”等3個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年度立項課題為引領,共孵化校級課題76個,使學校整體教科研水平得到高質量提升。
二是試題研制集群。學校聚焦新高考,以試題研制為杠桿,提升學校教師的綜合業務水平,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省市命題專家型教師,多名教師參加省級重要考試命題工作,高質量培育、提升青年教師命題水平,在2020年泉州市普通高中高考九科教學技能之命題比賽中,共有37名教師獲獎,其中17名教師獲市一等獎,位居泉州市前列。
三是課堂實踐集群。學校聚焦新教材,以課堂教學為陣地,關注學科思維與學生素養培育,把教科研的成果真正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2019年,學校承辦福建省第十七場省級教學開放調研觀摩活動,主動探索構建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審辯式課堂”文化和實踐應用。2021年,學校承辦了福建省第五場省級教育教學開放活動,聚焦新教材,引領新課堂,積極搭建校際交流平臺,努力推進學科課堂教學改革,使教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務教學。
“進階”賦能教師培養
“師德垂范”是養正中學的辦學傳統之一,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是“養正教育”美譽的核心。多年來,學校校準目標,形成了常態推進、集中宣傳、經驗交流相互銜接的“弘道養正”師德師風建設體系,堅持每月開展“思政講堂”專題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
學校堅持做好教師培養的頂層設計,努力構建師德建設、專業發展、校本研修、師資培訓、教師評價“五位一體”的教師素質提升工程,打造“正師→能師→優師→名師”的“四階”成長型教師發展體系。“正師”培養:學校推動“青藍工程”,以“傳師風、守師道、鑄師魂”為主導,樹立良好師德。“能師”培養:學校以“審辯式課堂”和崗位練兵活動為抓手,培養“能管理、能教學”的校級骨干教師。“優師”培養:學校依托高級別師資培訓,以“教師技能大賽”為平臺,以科研為主線,促進業務提升,培養“有風格、有實績、有科研能力”的市縣級優秀教師。“名師”培養: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陣地,主持高級別課題研究和精品課程開發,承擔骨干教師培養任務,培養“有知名度、有影響力、有示范性”的省市級名教師。
經過不斷實踐和探索,學校現有正高級教師1人、入選國家教育部門2019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1人、特級教師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6人,獲評省級綜合表彰3人以及泉州市名師工作室1個、晉江市名師孵化工作室2個、晉江市“1+3+N”名師工作團隊8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輻射效應。2018年以來,學校有9門國家、省級“一師一優課”,2門省級“基礎教育精品課”,1門省級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50門晉江市“一師一優課”。學校定位明確,規劃清晰,提供了一條成長型、進階化的教師發展之路,學校教師綜合素質快速提升。
“高位”推進教師成長
近年來,養正中學加大學科建設力度,培育具有養正特色的學科品牌,以學科“五項建設”縱深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找準學科定位,以“出特色、高定位”為目標,推進學科質量建設;發展學科隊伍,以“出名師、重梯度”為目標,加強學科隊伍建設;整合學科資源,以“出精品、成系列”為目標,優化學科資源建設;注重學科教研融合,以“出成果、可推廣”為目標,深化學科教研建設;提高學科建設水平,以“出示范、高水平”為目標,推進學科基地校建設。
學校承辦了第十五屆中國東南地區數學奧林匹克、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地理學科新課程標準省級培訓活動、福建省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觀摩與交流活動、福建省高三畢業班質量檢查語文學科反饋會等高規格賽事及活動,通過高平臺、高水準的學科建設,充分發揮學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引領教育教學實踐改革,全面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有影響力的教師隊伍。(沈慈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