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省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以“樂育教育”引領 助力學生快樂成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1-20  閱讀:次   |
42.9K

  在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福建泉州,始創于1904年的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啟蒙養正,快樂成長”為育人目標,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學生終身學習和主動發展為宗旨,以“樂育教育”課程體系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打造幸福育人之師,促進學生快樂成長,推動學校和諧發展,成為頗具影響力的教育改革實驗校、示范校、文明校、先進校。

  彰顯“樂育”特色

  發揮示范作用

  走進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一塊大石頭上赫然刻著八個字“全面育人,辦出特色”,這是學校的辦學總目標,也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理念。除了在建筑上下功夫,學校的環境也賞心悅目:運動場、籃球場和足球場氣派大方,德育壁、校訓牌、藝術雕塑、宣傳櫥窗以及成蔭的果樹、繁茂的花木……漫步在校園中,幽雅的環境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提供了良好條件。

  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始終以“面向全體學生,辦規范加特色學校;著眼全面發展,育合格加特長人才”作為辦學方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一切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一切為了學校的和諧發展”的辦學宗旨,“辦孩子們真正喜歡的理想學校,為孩子們的快樂成長奠定基礎”已成為全體教師的共同理想。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持續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學校按照福建省《關于遴選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的通知》要求,于2017年11月申報了“以‘樂育教育’優秀教師團隊建設為抓手提升質量的實踐研究”教改項目,于2017年12月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

  近年來,學校按照“統籌規劃、分層實施、全員參與、輻射帶動”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教改項目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合作辦學,共享優質資源,先后接待了來自新加坡、德國以及國內幾十個省市的教育考察團蒞校參觀考察交流,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到校跟崗培訓,“樂育教育”辦學思想輻射到省內外,深受好評。

  加快課程改革

  重在多元融合

  在教改項目建設實施中,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以構建和實施“樂育教育”課程為載體,不斷提高國家課程的執行力和地方及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能力。結合對國家及省頒課程計劃的落實,學校認真梳理課程體系建設情況,構建了涵蓋三大方面的“樂育教育”課程體系。其中,基礎型課程包括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藝術(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拓展型課程包括語數綜合實踐、藝術綜合實踐、空中英語、陽光體育(三項棋類、乒乓球、花樣跳繩、籃球、足球、大課間活動)等,探究型課程包括習慣養成、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儀式慶典、繽紛節日、志愿服務、生態文明、開心遠足、綜合實踐活動等。

  值得一提的是,拓展型課程是在基礎型課程已有的學科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加以深化,挖掘利用課程資源的優勢,在內容上拓寬或加深,重在“多元融合”,凸顯學科特色,形成個性化知識建構。探究型課程則重在立德樹人,強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在具體課程建設中注重促進“知行合一”。

  在“樂育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和實施過程中,學校注重過程管理,不斷完善課程建設機制和評價方式,豐富課程內容。在建立課程體系開發新機制的基礎上,學校持續完善課程評價方式。其中,基礎型課程將等級評價和檔案評價相結合;拓展型課程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科目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完成作品或成果展示(口頭表達、才藝展示、實驗記錄報告、小論文、參加活動表現等);探究型課程則以展示、競賽為主,從知識技能、實踐創新、合作團結等方面綜合考評。學校還將少先隊活動與少先隊爭章活動有機結合,設立學校特色獎章,納入一體化評價。

  為進一步拓展“樂育教育”課程體系開發與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學校堅持促進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為課程開發提供理論依據和基礎保障。同時,學校探索引入家長資源,為家長搭建服務平臺,組建家長志愿者隊伍,讓愿意來校指導、服務的家長有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介紹梨園戲、開設安全教育課、擔任閩臺緣博物館講解員等,使學生更加科學地學習具有閩南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

  彰顯活動育人

  享受成長樂趣

  在構建和實施“樂育教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采取三個“始終堅持”。一是始終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立足課堂教學,重普及,打基礎。二是始終堅持“活動育人”,豐富校園活動,搭平臺,提興趣。例如,積極開展“五節”活動(體育節、科技節、藝術節、悅讀節和英語節),活動內涵豐富,學生參與面廣,真正實現了“月月有活動、人人有項目、生生都上臺”,讓學生在多元活動中充分享受成長的樂趣,達到活動育人的目的。三是始終堅持抓好社團建設,強技能,出成效。學校在全面抓好課堂教學、豐富學生活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生個人優勢和特長,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常年堅持訓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深受學生和家長的贊譽。

  在“樂育教育”辦學思想的引領下,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在師資隊伍建設和棋類、科技、藝術、體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堅持“以棋育人、以棋促智”,以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崇尚科學、科技興校”,廣泛開展科普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堅持“以藝陶情”,開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藝術教育活動;堅持“以心育心”,實施助推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校以“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校本課程為載體,開展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棋類活動,學校棋社目前已經培養出一名國際象棋大師、兩名國家一級運動員和45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學校教師團隊集體開發編印了校本教材《插上科學的翅膀》,形成了一套較具體、科學的具有附小特色的科技活動方案,學校申報的教育教學成果“打造‘四贏’模式,構建青少年科技啟蒙教育體系”獲得2017年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學生代表隊參加全國、省、市的科技、文藝等各項比賽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學校每年舉辦迎新文藝匯演、校園“小百靈”歌手賽、校園器樂比賽、“小小舞蹈家”等比賽,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此外,學校巧妙結合各類慶;顒娱_展藝術表演,將藝術元素融入每年的英語節、讀書節、科技節等活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的熏陶,得到美的感受和哺育。

  強化“校本研訓”

  培養育人名師

  近年來,在黃志強校長等領導的帶領下,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在“以‘樂育教育’優秀教師團隊建設為抓手提升質量的實踐研究”教改項目的實施和建設中,以“樂育教育”優秀教師團隊建設為抓手,堅持把“面向全體、培養青年、發展骨干、推出名師”作為教師培養的工作思路,以有學校特色的“校本研訓”活動為載體,通過讓教師參與構建和實施適合學生發展的“樂育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打造幸福育人之師,促進學生快樂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和諧發展。

  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為核心,學校構建了4種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訓”活動形式,即以教研組活動為載體的“校本研訓”基本形式、以“青年教師業務素質拓展比賽”為活動載體的“校本研訓”新穎形式、以“培園論壇(五會)”為載體的“校本研訓”專題形式以及充分發揮“校本名師”作用的“校本培訓”獨特形式。

  同時,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構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文化,學校探索出了有利于教師專業成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134”“校本研訓”模式。

  “1”即發揮“一個引領”:以“校本研訓”為載體,充分發揮學校的高級職稱教師、名師和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優秀教師群體的示范引領作用,凝聚教師團隊合作力量,指引科研前行,促進青年教師內涵提升,營造濃郁的“展示風采、共享成果”的氛圍。

  “3”即借助“三個依托”:依托學科教研組活動的學習平臺,依托省市教學評優、研討平臺,依托省市級名師工作室,通過學習研討、交流反思,不斷豐富全體教師的學科素養。通過這些活動加強與同行的交流和切磋,搭建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4”即依靠“四個結合”:課題研究與專家引領相結合,“校本研訓”與“培園論壇”相結合,案例分析與競賽活動相結合,活動反饋與分析相結合,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升,打造業務精湛、有創造性、有活力的教師隊伍,構建“學習型”學校。

  此外,學校還把“有激情、有毅力、用魅力塑造健全人格”作為教師的培養方向,邀請專家舉辦禮儀和為人師表培訓,從著裝、禮儀、外表入手,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并積極組織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教職工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教師文娛活動為載體,讓活力校園幸福滿溢,進一步激發了教師樂于育人的激情。

  …………

  在各項工作的推動下,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教師和學生在全國、省級、市級各項比賽中的成績居全市前列,學校獲評“福建省中小學校園文化美育環境(培育)示范學校”,并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全國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示范學校、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學校、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福建省文明校園等國家和省級榮譽30多項,成為地方教育的一張名片!(黃志強 陳巧亮)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