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雨 拔節向陽 ——廣東省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教育發展回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1年,在嘉興南湖上,紅船迎風啟航;而在蒼翠的文偉山下,張家邊人在原來集賢學校、仁安學校、康樂學校、起鳳學校的基礎上創辦了張家邊鄉高級小學校(1998年9月更名為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以下簡稱“開發區第一小學”)。跨越百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光輝下成長,在文偉山下啟航,開發區第一小學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歷任先賢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用智慧和心血譜就百年弦歌,跨越滄海桑田。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小學本著共生教育、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求實創新,精心培育學校文化;和諧發展,爭創品牌特色學校。學校于1997年獲評廣東省一級學校,2004年成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16年獲評廣東省書香校園,是中山市10所課程改革樣本校之一。今天的開發區第一小學正昂首闊步走在特色辦學的大道上。
百年沉淀
蘊書香校園
書本是少年的精神家園,樸素雋永的文字充滿著力量,生動鮮活的故事陶冶著情操,短小精悍的哲理閃爍著智慧。少年當遨游書海,以學致知,把閱讀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作為一種精神追求,才能看見無限廣闊的天地,擁有更加深邃高遠的心靈世界。百年沉淀,書香馥郁。開發區第一小學用百年時間打造書香校園。
學校一方面不斷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建設濃厚典雅的校園文化環境。有內藏豐富的圖書館,學生可以自由挑選書籍,和好書交朋友;有寓理于景的美德園,格言故事伴隨著鳥語花香,情、景、理三者相融,浸潤學子心靈;還有展示自我的書香長廊,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讓每名學子都有屬于自己的記憶之地。
另一方面,學校也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措施,傳承書香。
學校建立了兩個課題,一是“中華傳統美德美文誦讀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以校訓“知書達理,志遠行健”為主題切入,開發美德美文誦讀校本課程。對于教師,在學校的引導下,教師們也自發組織誦讀沙龍,每個人站在臺上深情地演繹他們喜歡的文學作品,達到了寓學于樂的目的。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習字立人小學書法特色教育的實踐研究”,以書法碑帖經典及書法文化為基本教育內容,開展多樣化習字立人的校本書法文化特色教育,引導師生傳承書法文化,培育了學生優秀品性。
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得到了智慧的啟迪、信心的鼓舞,得到了成長的力量、精神的灌溉,滋養愛國主義情懷,理解深刻的思想、睿智的思維和偉大的精神。
百年探索
尋家校共生
開發區第一小學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從“一支班主任隊伍,一套適合家長閱讀的教材,一個優秀家長評選的激勵機制”出發,學校形成了以《父母課堂》一書作引領、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的父母代表做主講教師、以學生家長為學員的“四個以”家長學校辦學模式。
此外,學校在建立體驗式家庭教育、改變家庭教育失衡方面做出了有效嘗試。學校創造性地從父愛入手,通過學習、交流,樹立學習型家庭建設的理念。例如,在陪伴閱讀以及打造書香校園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父子(父女)關系,以此來增強家庭教育的作用。
百年堅持
育莘莘學子
戎馬歲月,革命先輩在戰火洗禮中練就克敵制勝的本領;和平年代,時代少年當在勤勉奮斗中錘煉品格,將來為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開發區第一小學以勞動和體育入手,磨煉學生意志。
20多年來,學校一直重視學生綜合實踐勞動教育,堅持以勞動教育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自覺育勞,以勞培德”的勞動教育特色育人模式。不僅讓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多種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特長。
另外,學校也重視體育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廣泛開展趣味田徑體育運動。學校結合學生實際,圍繞跑、投、跳開展游戲性、趣味性較強的活動,提升學生體育興趣;通過大課間全體參與、體育課上系統滲透、社團項目特色發展的途徑,在運動時間和效果上得到保證。幾年來,學生體質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好了。近10年來,學校被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先進單位和田徑傳統項目學校等榮譽稱號。
百年沉淀,不忘本心。酒經歲月貯藏而釀醇味,樹經養分積累而壯枝葉,這是時間的堆疊、內蘊的積蓄。開發區第一小學自建立之初便一直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作為目標,始終堅持在這條路上不斷前行。
(蔡長青 李春雨 葉潘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