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臨山鎮中心小學 “衛和文化”潤童心 薪火賡續綻風華
臨山鎮中心小學地處浙江省余姚市歷史文化名鎮——臨山鎮(古稱臨山衛),創辦于1871年,前身為鳳山義塾,是余姚規模較大的一所農村鄉鎮中心小學。踔厲奮發、踵事增華。在百余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深受民族英雄戚繼光“衛國衛和”文化的滋養和熏陶,以“實力臨小、特色臨小、和美臨小、幸福臨小”為辦學目標,以“做更好的自己,為未來奠基”為行動指南,以“衛和文化”為思想引領,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全面推進“尚和”德育、“和美”課堂、“和創”課程、“和合”教師等工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和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著力培養品行和正、個性和美、素養和衷的“三和”“衛城少年”。
“尚和”德育固本潤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臨山鎮中心小學在抓好常規德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校內外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教育資源,深化校園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體驗“和美”。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方面,學校依托“跟著李白游中國”課程,采取角色互換、職業體驗等方式,在任務目標的驅動下完成“學”和“行”的結合。如規劃路線、訂酒店、點菜以及借助學科知識進行探求、體驗、求真。目前,“跟著李白游中國”已成為寧波市精品課程,被眾多學校效仿實踐。另一方面,學校通過寒暑假的社會實踐以及春游、遠足、掃墓等傳統活動進行主題教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驗和感悟,滿足社會化、實踐性學習的要求,實現共同育人。
研學不同于旅行,要在研中學、研中思、研中得。臨山鎮中心小學緊跟時代步伐,盡可能地安排結合時事、內涵豐富、意義深遠的教育活動,讓學生與多元社會親密接觸,開闊眼界、磨煉品格,完成自我成長與教育。
“和美”課堂增智啟慧
課堂是課改的落腳點,更是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主陣地。臨山鎮中心小學堅信學生具備無窮的自學潛能,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將“和”作為課堂的價值取向,將“美”作為課堂的內容、形式與成效,深度解讀教學內容,著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對話的課堂氛圍,讓“和美”課堂充盈主體張力、流溢生命活力。
備課“實”。備課要符合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體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落實“共享式集體備課”,深入研討教材,實現智慧共享。
上課“活”。注重質疑、感悟、探究、合作,強調師生關系和諧、教學關系互動、課改實踐反思,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手段。
手段“巧”。在學科教學中,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積極探尋課堂教學改革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全力推進學校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輔導“準”。針對學困生做好相應的學情分析和輔導對策,幫助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作業“精”。重點改進作業設計與布置、作業反饋與批改、作業講評與補救,采用具有針對性、層次性、選擇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作業方式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評價“全”。變革評價內容,把參與情況、體驗程度、合作精神、獨立見解等納入評價指標,實現學生評價取向從關注結果向注重過程轉化;擴充評價主體,構建涵蓋自我評價、伙伴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在內的評價體系,實現由單一主體評價向多元主體評價轉變。
“和創”課程適性揚才
課程是學生成長的跑道,是學校文化乃至辦學主張的重要載體。臨山鎮中心小學牢固樹立“無處不課程”的大課程理念,努力開辟資源,挖掘真正有助于學生多元、個性發展的小課程,力求進一步推進課程的選擇性、開放性,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根據學生發展需要,學校深入貫徹“全面+個性”的課程理念,通過基礎加拓展、必修與選修、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式,持續推進特色課程群和精品課程開發,不斷豐富和完善“和創課程”體系。該課程框架由“三環三軸”組成,“三環”指的是基礎性課程、校本特色課程和拓展性課程(包括綜合性節日活動);“三軸”指的是課程的總目標:培養和正、和衷、和美的“三和”“衛城少年”,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三軸”把“三環”緊密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大圓,為學生幸福未來奠基。
“和合”教師德高技精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核心資源,是支撐一所學校走向輝煌的希望。臨山鎮中心小學立足教師個體成長,著眼教師隊伍整體發展,內培外訓、教研并進,引導教師做最好的自己,努力建設一支美麗智慧、合作共進、攜手成長的教師群體。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愛與責任”作為師德教育主線,重視多元評價,完善監督機制,弘揚先進典型,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搭建“分享智慧”論壇,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相互激勵,真正做到足不出校就能學到不同學科的教育之道,取得不同風格的“真經”。
制訂教師個人成長計劃。在開展反思性總結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教育境界和專業能力,重新建構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維度,指導教師制訂個人三年成長計劃,即職初教師促進認同、加快融入,青年教師聚焦潛勢、奮發進取,成熟教師用人以長、發揮特長,骨干教師明確責任、追求卓越,不斷推動教師群體在實踐中主動發展。
搭建教師成長“平臺”。搭建校本研修平臺,積極探索校本研修的基本內容、活動方式和管理辦法,逐步形成符合教師實際的校本研修模式;搭建教育科研平臺,開展校本化小課題研究,促使教師在科研工作中“善于發現、敏于行動、勤于積累、長于分析、精于總結”;搭建教學評優平臺,推薦、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市、校兩級課堂教學評優活動,提高專業技能,提升教學智慧;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定期組織骨干教師沙龍、教學論壇、外出培訓學習等活動,學習優秀經驗,提升教學技巧;搭建專家引領平臺,定期聘請教育教學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讓教師近距離與專家對話,豐富教育認識,提高理論素養。
教育的核心在于發展。行走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道路上,臨山鎮中心小學全面貫徹“適合每一個孩子,成就每一個孩子”的辦學思想,堅持踐行“衛和文化”,倡導精心育人,實施精細管理,締造精致校園,打造精品教育,進一步提亮教育特色、擴大品牌效應,努力建設高質量、有特色、蘊文化的一流現代化農村學校。
(金岳榮 章嘎 應建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