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走“新” 學生開心 ——透視“雙減”后中小學寒假作業變化
100元吃遍都江堰美味小吃、觀看一場冬奧比賽、參加家庭大掃除……在“雙減”實施后的首個寒假,多地多校為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少了書面化寒假作業的布置,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積極、充實快樂的寒假。
在減少傳統書面作業的基礎上,各地各校還設計出個性化、特色化、多樣化的寒假作業,鼓勵學生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負擔輕了,學科作業層次化
“雙減”后首個寒假,別開生面的寒假作業在學生眼里顯得特別可愛。各地中小學給書面作業“瘦身”,進行作業分層,嚴控總量。不僅如此,學校還精心設計,讓學科類作業形式更豐富、內容層次更科學。
“數學作業是通過收集本班同學近期視力情況與上一年視力情況,自行查閱資料,從中探究中學生視力變化情況及影響因素。”山東省青島市超銀中學鎮江路校區數學教師王鵬介紹說,數學寒假作業的主題是“生活中的‘統計’”,在統計的過程中,學生可運用統計方法中的相關概念,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等。
“相比于去年的紙筆作業,今年的語文寒假作業更加偏重閱讀,希望每個學生都能在假期讀上幾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綠地實驗學校二年級語文教師徐芳精心整理,開出了低年級課外閱讀推薦書目清單,包括《奶奶的除夕夜》《父與子》等44本課外書。
提倡學生多看英文電影、閱讀英文經典,英語作業內容形式多樣;拒絕刻板做題,數學作業注重趣味訓練、拓展提升;用閱讀拓寬學生視野,語文作業要求學生在寒假盡可能多閱讀經典。
……
寒假不“刷題”,作業有實效。各種新穎的學科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運用學科類知識,不僅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科素養。
花樣多了,實踐作業特色化
“寫寫寫”少了,“玩玩玩”多了。讓學生意想不到的是,寒假作業能如此有趣、有料。
“尋祖、訪祖”是安徽省阜陽市東清小學給學生布置的寒假作業,要求學生在假期里通過祭祀祖先、走訪祖輩、了解祖籍、探訪祖居等活動,加強對傳統習俗的理解。在該校校長齊卓然看來,融入生活萬象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作業,學生要利用寒假到更廣闊的社會空間去觸摸體驗。
在學科作業減量提質的基礎上,各地中小學以探究性學習、研學活動、親子活動等形式,為學生準備了寒假作業“大禮包”,讓學生擁有個性化、多樣化的假期生活。
青島寧安路小學五年級學生范騏暢最近剛看完天文影片《神奇的月球》,正忙著寫觀后感。“鼓勵學生繼續開展天文、航天科技延展學習,進行小課題研究。”寧安路小學校長鞏敏介紹,學校定制的寒假作業清單以天文為特色,如學習制作航天天文研究冊、用廢舊物品制作天文信息輪盤等。
實地了解古建筑構件,并分組開展古建筑測量、找尋觀察“雀替”“牛腿”等建筑構造……寒假伊始,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的學生走進奉化博物館、蕭王廟、巖頭古村等地,點亮奉化古建筑地圖,了解家鄉歷史。奉化區教育局還為該區中小學生制定了廣泛閱讀、鍛煉身體、培養興趣、傳承文化、孝親敬老、勞動實踐6類寒假實踐教育作業。各中小學可組織學生在寒假期間自主選擇。
“宛如一場及時雨。”對新型寒假作業,有家長感言,“既是給孩子減負,也是給我們減負。讓家長從輔導孩子的功課中解放出來,不再為孩子的學習和成績焦慮。這看似是一份作業,實則是一份讓家長陪伴孩子健康成長的禮物。”
過好寒假有門道,精心設計促成長。結合為學生減負的要求和假期學習的特點,各地學校以多樣的作業讓學生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寒假。對學生而言,完成作業變成了快樂的事情,寒假生活更豐富多彩,學習收獲更充實豐盈。
素養提了,學生成長定制化
以往寒假,很多學生的假期不由自己安排:被教師規劃,完成書面寒假作業;被家長安排,參加各類校外培訓。而“雙減”后的首個寒假,作業負擔輕了,課外培訓少了,學生自由掌控的時間增加了。
如何增強學生自主規劃能力,使假期生活更充實,學生成長更全面?發揮好寒假作業的導向作用很關鍵。學校要為學生設計更多思考體驗、創新探索的實踐活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能力,在增長知識的同時提升素質。
低年級段孩子與家人一起包餃子、擇菜、制作元宵節燈籠;中年級段孩子參加家庭年前大掃除、到科技館參觀體驗、種植并觀察記錄一種植物的生長過程;高年級段孩子和長輩學做一道拿手菜,調查家里的水、電、氣等使用情況,寫一份調查報告……安徽合肥蜀山區金湖小學的寒假作業布置如此多樣化,讓學生自主選擇,在寒假有了滿滿的收獲和成長。
如何利用寒假,讓學生自主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浙江省慈溪市設計了豐富多樣的勞動教育實踐項目,要求學生寒假期間選擇4—5個項目每天堅持勞動實踐。慈溪市賢江小學制定了更為細致的假期日常勞動清單,每一個主題都包含學習要求、活動流程、成果展示與反思體會等。該校副校長嚴利文表示:“每一次勞動實踐,都蘊含著立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元素,是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照顧他人能力的好時機。”
借著“雙減”的東風,各地各校的寒假作業發生了許多積極變化:作業形式從書面化作業轉向實踐類作業,作業內容從以文化作業為導向到以素質教育作業為導向。考慮到學生的學情不同,學校設計了分層次、多樣化的作業,結合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需求,讓學生積極參與多樣化的問題探究和社會實踐。
作業設計用力多,“雙減”落實收效多。學校用好、用巧寒假作業的導向作用,作業設計既要包含學科學習內容,也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兼顧假期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自我提升,有更大的成長和收獲。
作業設計用力多,“雙減”落實收效多。學校用好、用巧寒假作業的導向作用,作業設計既要包含學科學習內容,也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兼顧假期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自我提升,有更大的成長和收獲。
(統稿:本報見習記者 王陽 采寫:本報記者 孫軍 王志鵬 施劍松 方夢宇 史望穎)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