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輪驅動:賦能智慧教育 開啟美好未來 ——湖南省長沙市第六中學創建未來學校實錄
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長沙市第六中學是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是三湘學子向往的求學、成才校園。
學校創建于1905年,原名“湖南私立兌澤中學”,著名教育家熊希齡任學校首任董事長,無產階級革命家林伯渠等執教于此。學校文化底蘊深厚,辦學成就卓越,培養出了陳明仁將軍,彭司勛、向達、黃祖治、戴元本院士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作為湖南省首批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學校及長沙市首批未來學校創建校,長沙市第六中學深刻認識到:創建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的未來學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因勢而為,全面推進未來學校建設。在2020年11月長沙市教育部門組織的未來學校創建答辯會上,校長向雄海提出未來學校要堅持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目標,緊緊圍繞未來學校智能化、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開展創建工作。他對未來學校的獨到見解,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認可。
而長沙市第六中學正是按照這一思路創建未來學校的。為實現未來學校的智能化標準,學校大力推行新基建,改造升級現有硬件條件,以滿足智慧教育的智能需求。近年來,學校已完成校園網全光網改造,具體內容包括:部署光纖到班,完成學校的無線全覆蓋,實行無線實名認證,提升網絡信息安全;依托學校現有的校園網絡,搭建專網作為“校園一卡通系統”的硬件平臺,實現校園智能管理;教室里智慧黑板全覆蓋,還建有安防、考試監控系統和智能廣播系統;建設了信息化、智能化專業教室;教室安裝了仿真實驗室等。學校充分利用長沙市中小學人人通平臺,致力于平臺網絡空間建設應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網絡教學活動案例“在線虛擬學校‘三協同’教學模式構建”被評為長沙市特等獎,學校榮獲教育部門2020年“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稱號。
為實現學校教育個性化、差異化發展,達到“因材施教”的未來學校標準,學校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秉承“公勇誠樸”的校訓,堅持“一切為了師生美好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雙輪驅動,即:全面推進以發展性綜合素質評價與精準教學為核心的智慧教育,將學校的特色化、內涵式發展與智慧教育建設相結合,通過發展性、過程性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育人方式變革,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人才;通過大數據驅動開展精準教學,提升教學效率,為提升教學質量引路,百年老校以奮進之姿呈現出新的校園氣象和教育活力。
堅持“五育并舉”
實施發展性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深刻認識到綜合素質評價的育人價值功能,積極推動綜合素質評價的校本化實施,堅持“五育并舉”導向,通過豐富多元的課程和發展性綜合素質評價,抓住課程和評價這兩個“牛鼻子”,破解因材施教這一育人難題。
學校在建設基礎型、拓展型、實踐型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出臺了發展性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建立了多個學生綜合發展激勵平臺,開展過程性、發展性、增值性綜合素質評價。如設立了星級評價、獎學金制度、校長提名獎等。在綜合素質評價的5個評價維度上,思想品德主要從日常表現上評價,學業水平主要從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創新素養方面使用大數據技術評價,身心健康主要從體質健康監測及心理狀況測試等方面評價,藝術素養主要從藝術課程、藝術表現等方面評價,社會實踐主要從實踐課程、勞動習慣等方面評價。
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學校將綜合素質評價與德育工作、學科教學、心理教育、體藝教育、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等有機融合,初步建立起基于實證、全過程性、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校本化綜合素質評價機制,推動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和成長。
依托“三大路徑”
開展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教學
信息化課改班領航智慧教育。
自2019年開始,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探索,共開辦18個信息化課改班,師生每人配備一臺平板電腦,課內外采用網絡信息化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創新、互動合作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品質;實現教師、學生、家長之間的信息交互,將學校課堂教學優勢與優質在線網絡資源相結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
信息化課改班里,教師們致力于利用信息技術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安排學生課前、課中適當使用平板電腦,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開展精準教學,并根據當前教學進度和考綱挑選優質的教學資源推薦給學生,每個資源都有配套練習,教學練測全面結合,學生的學習時空得到了延伸,學習效率和興趣得到了全面提高。
學校信息化課改班負責教師每月從后臺導出數據,根據全體信息班教師在云平臺的使用情況進行匯報,并組織信息化課改班經驗分享、教學研究、專題講座等,更好地推動學校信息化課改的發展。從2019年下學期至今,學校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素養得到了極大提升。數據顯示,僅2021年開學至今,10位初中信息化課改班教師使用平板電腦上課數量已達400余節,線上作業上千次。
“三階九步”教學范式構建智慧課堂新生態。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信息化教學到底如何組織?長沙市第六中學經過多次研討,總結出“三階九步”教學方式。就像練武術一樣,讓教師習得一套“武藝”,先“入格”,再“出格”,最終能夠在課堂上出神入化,靈活運用。
“三階九步”教學范式的“三階”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課堂教學的3個階段,即課前分析、課中互動、課后拓展;二是指課堂上的思維進階,教學指向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深度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水平實現從直觀思維到分析思維,再到創造性思維的進階升級。“九步”是指課堂教學的9個步驟或環節,具體包括前置學習、學情診斷、二次備課、問題導引、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精講精評、分層作業、多元評價。
課前分析階段,教師發布前置學習資源(微視頻、課件或文本)和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后完成,再通過平板電腦提交,或紙筆完成后掃描,數據系統生成前置學習數據(第一步,前置學習)。然后教師對前置學習數據進行診斷,了解各道習題的正確率。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第二步,學情診斷)。在學情診斷后,教師再進行第二次備課,突破重點、難點,補充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優化教學設計(第三步,二次備課)。
課中互動階段,采用問題驅動式教學,教師根據學情設計若干問題,層層推進教學,使學習內容從知識結構變為問題結構,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深度思維(第四步,問題導引)。針對一些較深層次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探究。結合自身擅長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第五步,合作探究)。在探究的基礎上,學生展示探究成果,發表自己的觀點(第六步,成果展示)。教師在學生講評的基礎上進行點評提升,實現思維進階(第七步,精講精評)。
課后拓展階段,采用“必做+選做”模式,信息化課改班采用定點發送方式有針對性地發送作業,布置個性化差異化作業,實現因材施教(第八步,分層作業)。教師再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反饋,開展對學生的多元評價(第九步,多元評價)。
“三階九步”教學范式,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思維主線作用,變革教與學的方式,形成了課堂教學新生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學校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常態教研彰顯智慧課堂魅力。
打破傳統“教室”概念,“黑板+粉筆”不再是課堂的標配,教學開放日活動中,學校以“聚焦核心素養,變革課堂教學”為主題,在全校16門課程共計322節課的課堂上,教師們以學情為前提,依托學校智慧黑板,運用手機同步投影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學科核心素養融入課堂,學生精彩展示,將學科知識內化于心,共同演繹了一堂堂充滿活力和探究精神的智慧課堂。來自全國62所學校的近千名校長和教師觀摩了此次活動,反響熱烈。
信息化教學中,不是信息技術越多越好,而是要與學科深度融合,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研究,數學教研組運用平臺進行高頻錯題講解、當堂檢測;語文教研組以先學后教、小組互學等形式創設信息化翻轉課堂;英語教研組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試卷講評和智能口語訓練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學校各學科信息化教學日益發展,師生配合默契,教研推陳出新、成效斐然。
此外,學校還組織全體教師培訓,邀請相關專家來校開展講座,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長郡教育集團、麓山教育共同體的教研教學切磋,開展信息化教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在全國“智慧教育發展大會暨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研討會”上,初中部教師唐潔所帶C1902班榮獲“2020年智慧課堂教學應用示范班級”稱號,廖靖老師在長郡教育集團青年教師片段教學比賽中獲特等獎……
在社會評價、口碑越來越好的同時,學校的各類榮譽也接踵而來,先后獲得教育部門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創新試點學校、湖南省文明校園、長沙市未來學校創建校、長沙市初中籃球后備人才基地校等殊榮。
在校長向雄海看來,“一切為了師生美好發展”正是教育的追求和根本任務。目前,學校正以“凝心美好發展,聚力兌澤復興”為契機,弘揚溫潤仁愛的兌澤精神,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等措施,使學校辦學品位不斷提升,區域示范作用不斷彰顯。
(楊禮 李永紅 徐春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