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天心教育有好“禮” ——長沙市天心區創新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2-12  閱讀:次   |
42.9K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禮”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教育的應有之義。近年來,在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長沙市天心區著重解決“禮儀教育缺乏指導、實效不佳”的問題,從區域層面,立足“禮”育,深抓“禮”課題、深入“禮”課堂、深踐“禮”行為,創新德育工作,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禮’育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天心區創新推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入選湖南省基層改革探索100例,是全省社會體制改革領域入選的27個案例之一,典型經驗做法在2021年湖南省政府部門重點工作大督查中被給予表揚通報。

  立足本土文化,挖掘“禮”育底蘊

  在長沙六大城區里,天心區聚集了長沙60%的歷史文化景點,素有“處處是文化,滿眼皆歷史”之稱。天心閣,是屈賈文化的紀念地,賈誼故居、白沙古井、太平老街等文化地標云集于此。不同歷史時期,不斷涌現出耀眼的國學標志,賦予了天心教育人一份沉甸甸的文化傳承責任。

  “傳統的國學素養會從學生們的言行上呈現出來,教師們深有體會,當前學生在習慣養成階段的禮儀素養還需要不斷加強。知禮、懂禮、行禮應該成為每名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天心區教育部門領導說。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核心內容,將直接關系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成效。“我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文明創建工作和德育工作雖然有著成熟的體系,但更迫切需要在學校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氛圍、讓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于是我們將創新的目光投向傳統的‘禮’文化。”

  由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天心區教育工作者一致認為,亟須將傳統“禮”文化教育深度融入到現代德育工作中。

  說到“禮”文化,天心區可以從本土文化中直接找到思想資源。800多年前,張栻與朱熹曾在岳麓書院與天心區城南書院進行了中國教育史上著名的“朱張會講”。朱熹是先秦以來,繼承和改良中華優秀傳統“禮”文化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天心教育系統的“禮”育不是單純的現代禮儀教育,也不是簡單地對傳統“禮”文化的復古,而是立足現代人文風貌,從傳統“禮”文化深處尋找文明教育生機,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接駁點,形成一個從思想到文化再到行為的完整體系。

  翻開天心區自編的《知書達禮》讀本,第一章節《家庭之禮》即提到“進出門,打招呼”,天心區禮儀教師姜曼舒并沒有把這一句當作機械的動作教條來講解,而是對學生講起了故事:“晚餐時,張小偉一直沒露面,他爸爸以為他沒有回家,就出去找他,后來他媽媽發現張小偉早就已經回來,只是躺在床上睡著了。”姜曼舒通過這個例子告訴學生:外出時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以免家人擔心;回到家后,也應該先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

  隨著天心區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的大力推動,脫胎于傳統、融合于現代的“禮”育創新在天心區中小學校隨處可見。長郡文廟坪小學開設“三字經”“中華孝道故事”等課程和孝道專題活動。中南大學二附小開展“禮”育溯源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尋中華傳統節日里的“禮”育內容,并通過微信推動、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禮”的興趣。

  著眼系統規劃,完善“禮”育體系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探索,我們從‘禮’育的課題研究、課堂教學、師資培育、學生實踐等方面全方位入手,形成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中小幼一體化未成年人禮儀教育工作體系。”天心區教育部門領導說。

  “十三五”期間,天心區教育部門牽頭成立區禮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選取10所中小學進行禮儀教育課題研究,通過調查篩選、課題論證、制定方案、實踐研究等流程,最終形成“新時代中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區域推進研究”課題,并被成功立項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2021年又被立項為湖南省宣傳部門思想政治工作調研重點課題。依托課題在全區范圍內形成打造“禮”育的區域推廣機制。

  基于課題理論研究,天心區以“禮”育教材開發和課堂研發為核心,將“禮”育推向教學一線場景。按照《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相關要求,結合本土實際,由區政府部門分管領導和宣傳部門主要領導擔任顧問,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組織編寫文明禮儀讀本《知書達禮》。截至目前,該讀本已免費發放8.5萬余冊,惠及全區中小學生。

  翻開《知書達禮》讀本,從場景引入、禮儀探究到案例展示、情景再現,編排體例科學嚴謹。盡管讀本融入故事、漫畫等形式,力求寓禮于理,深入淺出,生動而不說教,但為了方便在教學情境中推動“禮”育入腦入心,由區教育部門統籌,全區70余所中小學校共同開發了《知書達禮》章節內容配套的微課。

  微課以讀本章節內容對禮儀的具體要求為依據,由教師、學生和家長模擬相應場景,通過表演和旁白解讀,讓學生直觀禮儀要求。通過各校互評、專家點評等方式,選取在全區學校反響良好的微課作品作為讀本配套范例,在全區推廣。截至目前,全區已篩選確定64節微課,涵蓋個人、家庭、校園之禮等8個系列,形成了“禮儀課本+禮儀課堂”一體化教學體系。例如,北塘小學組織3名省課題組教師錄制了禮儀微課“與長輩說話恭謙有禮”“進餐禮儀知多少”“禮讓,讓道路變通暢”等。

  打造科學深入的課程體系的同時,天心區重視打造一支覆蓋全區各學校的專業“禮”育教師隊伍。每年由區財政部門保障禮儀教學研究與培訓學習專項經費,聘請省禮儀教育知名專家,開展教師禮儀教育專題培訓。以課堂競賽為軸心推動禮儀微課堂區域研討,推出14節中小學禮儀精品課,確保禮儀教師素質全面提升。

  融入校園文化,打造“禮”育特色

  在“禮”育的落地推行中,各學校在遵循天心區統一部署和要求的前提下,立足自身校園文化,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禮”育體系,共同促成天心區“禮”育百花齊放局面的形成。

  從校園文化的頂層內涵入手,與“禮”育要求相融合。仰天湖小學圍繞“輕輕說、靜靜聽、慢慢走、微微笑”4個禮儀主題,從設計禮儀特色卡通娃娃入手,幫助學生遵守學校禮儀,讓學生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能看到禮儀娃娃的提示,規范自己的言行,人人都明禮、守禮,個個爭做仰小禮儀娃。仰天湖中建小學弘揚君子文化,通過大門豎立“健美力行”“君子之風”觀景石、開展“君子訓練營”等,力爭將學生培養為“身心健美、德才兼修、有個性有特長的新時代君子”。

  校園文化空間的設計和打造,是營造“禮”育氛圍的重要途徑。桂花坪小學統一部署“禮”育,系統開發DC課程,將校園文化整體方案拆分為小項目,由各班級按學校設計思路申報,確保師生全員全程參與,促使校園“禮”文化更新常態化進行。明德天心中學以“德”文化為指引,在每層樓建立一個半封閉式書吧,涵蓋“明德至善”“厚德載物”“正德正心”等主題,讓學生在獨特的“德”主題校園文化中,豐富閱讀體驗。

  有的學校將國學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和“禮”育實踐中。先鋒小學在市級課題“小學國學校本化實施的研究”基礎之上,一至六年級全員開設國學特色校本課程,如一、二年級學習《三字經》,三年級學習《論語》,四年級學習《大學》《中庸》等。梨塘小學引進省內紙藝大師,創辦了“紙藝”美術特色基地,開設紙藝課程,學生制作了近800個“敬禮的小人”紙藝模型,將優秀禮儀融入作品。

  在區、校的緊密指導、互動下,全區各校將“禮”育深刻融入到校園文化的系統建設中,既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形成學校的個性特色,又使得“禮”育扎根校園文化,獲得持久而鮮活的生命力。

  鼓勵教學創新,涌現“禮”育品牌

  在科學規劃和系統部署下,“禮”育在全區各學校的常態化教學實踐中最終落地。各學校你追我趕創新實踐,“禮”育特色做法異彩紛呈。

  “禮”育的長期開展,離不開具有個性化特色的“禮”育品牌的持續支撐。在仰天湖小學,學生每天到學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打卡臺前,讓學生志愿者在“21天打卡計劃”表上蓋一個章,打卡的內容包括一個月21天(在校時間)成功打卡,就可以從班主任那里獲得“優秀童書優先閱讀權”等獎勵,以此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西湖小學推出“小浪花快樂銀行”創意項目,讓學生投入到儲存“課堂”“尊師”“交往”等六大“禮”育“快樂幣”中。將強制性管理制度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和挑戰的游戲活動規則。

  “禮”育行為禮儀,離不開學校有的放矢地針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小而美的禮儀規范創新。湘府英才小學從說話入手,開展“音量教育”,以學生喜愛的學校經典形象“葉寶寶”為基礎,設計出“葉寶寶音量表”懸掛在教室、走廊等處,通過設置0—4級5個等級的音量,引導學生自覺規范“文明音量”行為。青園小學從就餐入手,結合《知書達禮》關于就餐禮儀的內容,制定餐禮微課,實施“餐禮”勞動體驗課程,教育學生從就餐細節做起,規范餐桌言行,摒棄浪費陋習。雅禮外國語學校注重學生的禮儀人格成長,在引導校園交往和沉淀校園記憶方面下功夫,每學期對在校禮儀表現優秀的典型進行表彰,評選出校園十佳禮儀標兵、十佳友好型同窗、十佳美言雅行標兵等,發揮了典型引路的作用,受到師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禮”育在開學典禮、入學教育、升旗儀式等學校德育的標志性活動中占有重要位置。北塘小學在升旗儀式上每兩周開展一次“與禮相遇”宣講環節,由紅領巾禮儀宣講員邀請自己的小伙伴、家人、教師或社區叔叔阿姨,宣講個人禮儀、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和社交禮儀;教師和家長們共同發現孩子們文明禮儀的美好瞬間,并將照片上傳至網絡平臺評選頒發“禮儀章”。青園中信小學在每學期開學時設置禮儀教育周,邀請軍隊“國旗班”的官兵為全校師生示范升國旗標準動作,讓學生從小認真體驗國旗下莊嚴肅穆的禮節儀式。桂井小學將每個學期的開學第一周確立為行為習慣訓練周,全校學生從著裝、課前準備、寫字姿勢、少先隊活動等日常行為方面接受規范訓練。

  “禮”育從課堂到活動,天心區以學校為單位,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將禮儀文明的種子播撒進學生心中。仰天湖赤嶺小學持續開展“微微笑”文明禮儀系列活動,在班級中尋找“微笑禮儀小標兵”,獎勵小標兵文明禮儀示范崗體驗,讓優秀文明風采由點及面地影響全體師生。在仰天湖金峰小學,學校“金號角”廣播站每天中午準時響起特別節目——“文明點贊臺”,這成了全校師生每天非常期待的“校園好聲音”。在天鴻小學,每天關注“課堂三禮”文明校園主題繪畫活動幾乎全員參與,學校將收集的優秀繪畫作品陳列于各處展示,備受好評。

  在特色紛呈、百花齊放的“禮”育中,“禮”之氛圍十分濃厚,各學校的禮儀教育模式漸成系統、日趨成熟,同時也為天心區“禮”育的整體完善提供了一個又一個生動的范本。

  輻射校園周邊,檢驗“禮”育實效

  2020年5月30日,一則題為《長沙6名學生合力扶起馬路護欄》的短視頻成為媒體熱門。視頻記錄了來自長郡天心實驗學校的6名初中生主動扶起倒在路中間的護欄的全過程。

  2021年3月30日,一篇題為《最好的回禮:“紅領巾”致敬“紅馬甲”》的文章,一天時間即達到10萬+點擊量。據文章講述,一個戴著紅領巾的小男孩在穿過斑馬線后,向著身穿紅馬甲的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敬了一個隊禮。他就是新天小學六乙班的學生周子慶,他說:“主動向志愿者敬禮,表示對志愿者的尊重。”

  這無疑是天心區全力推行“禮”育成效顯著的有力例證。而這正得益于“禮”育體系從知識、課堂到生活一以貫之的系統理念。注重青少年在社會生活中行為道德的提升,不僅是區域層面的宏觀規劃,而且是各學校“禮”育的最終落腳點。

  以小古道巷小學為例,該校僅有7個教學班,共18名教師、290名學生,95%的生源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因生活環境各異,部分學生家庭教育較弱,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習慣養成格外迫切。該校通過課題論證和研討的形式,形成“提高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文明禮儀習慣養成”的實效導向“禮”育體系。學校自主開發了《“小古星”文明禮儀爭章手冊》,獨創以學期為周期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從時間、空間上形成場景全覆蓋,對學生行為養成進行全方位敦促和保障。每學期集滿3個方面的圖章可兌換“小古星”勛章,在每學期一次的“小古星”表彰大會上由校長親自頒發文明禮儀“小古星”章,并抽取校長合影卡、免作業、換座位卡等神秘大禮。多項舉措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禮”文化活動中懂禮、知禮、守禮,以禮傳道,感恩踐行。

  曙光小學是一所城中村學校,6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接受藝術教育的條件受到限制。為此學校專門打造相對低投入、高回報的美術基地作為學校“禮”育特色建設。學校充分挖掘地域特色,讓學生走進老社區觀察街景風貌,走進菜市場感受生活氣息,走進美食商鋪享受舌尖上的盛宴,創作富有生活氣息的兒童畫。來自學校的繪畫小達人們,在美術教師的帶領下,在學校附近創作的一幅長5米寬3米的畫作,生動表現了東瓜山市井風貌和美食文化,引導學生成為美的發現者,“禮”的傳播者,畫作迎來了孩子、家長、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奔走相邀觀賞。該地某燒烤店鋪則慕名而來,申請將此畫懸掛于店內,為這家外地游客來長沙必打卡的“網紅店”平添“老長沙味道”。

  踐行“禮”育,從娃娃抓起。雅禮外國語學校學生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參加湖南省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堅持“有時間就做志愿者,符合條件就獻血”的理念,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文明禮儀少年在培養自我大德大愛大情懷方面的人格追求。湖南省保利幼兒園聯合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教師走上街頭,開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排隊禮讓”等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服務社會的同時,傳遞文明出行、排隊禮讓的理念。幼幼新宇幼兒園,由家長和教師帶領小朋友來到岳麓山景區,向游客發放由小朋友自制的文明禮儀海報畫,向游客宣傳文明出行排隊禮讓,用童心彰顯天心區“禮”育的良好社會形象。

  隨著全區“禮”育課題研究和校園實踐的持續深入,以學校為中心,以學校周邊、居住社區、學生家庭等為場域的“禮”育生態正在系統構建,天心區“禮”育的口碑和影響力也逐漸向全社會輻射,迎來社會的贊譽。

  “禮”育的深入開展為全區學校的德育工作創造性地開拓了新局面,涌現出一批區級禮儀教育示范學校。到目前為止,天心區已創建一個長沙市“禮儀教育先進單位”、38所省市級文明(標兵)校園,先后有100余名師生被授予各級“最美教師”“新時代好少年”稱號,其中沙湖橋小學畢業生張榮景獲評2020年度“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天心區推出的“知書達禮”系列課程在湖南教育電視臺網絡大課堂中播出,并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展播,群眾反響熱烈。

  “接下來,天心區教育部門將繼續秉承‘為天地立心,為未來育人’的核心理念,堅持‘五育并舉’,深抓‘禮’育,把‘禮’育的要求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定的相關項目中,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控和評價,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天心區教育部門領導說。

  (桂敏 簡麗 梅魯丹)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