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評價促進成長 讓生命沐浴陽光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五小學校積極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打破單一評價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以評價改革促育人水平提升、為生命成長賦能,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道重要命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五小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和生命成長規律,自2015年起,就開始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幾年來,學校落實“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要求,耕耘不輟,步履不停,評價內容和方式越發多元,評價體系不斷完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雙減”下學校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提質增效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走廊里、墻壁上,裝飾著五顏六色的氣球;“生活自理我能行”“動手實踐我能行”“關注成長過程,尊重個性發展”等標語格外醒目;家長變身“考官”,見證著孩子們在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游戲中“闖關奪隘”,燦爛的小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這是南陽市第十五小學校一年級期末測評的現場。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大膽改革傳統的紙筆測評,通過“動手做、用眼看、動嘴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生活自理、學科知識等方面的綜合測評,而讓家長作為“考官”,又使親子關系、家校關系在無形中得以增強。目前,學校3個校區一至六年級的測評方式均進行了改革,低年級以闖關游戲的方式進行評價,中年級打破學科邊界,采用學科融合的方式進行評價,高年級加入了項目化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由此把單純對知識的考查真正轉化為對素養的評價。匠心巧思之間,教育的智慧溫情與創新意識由此彰顯。
教育是基于生命、發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終使得個體生命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獲得幸福人生的偉大事業。在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常春環校長的帶領下,南陽市第十五小學校積極尋求集團化辦學的特色發展路徑,全力創建“和”文化教育品牌。“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十五小人堅信,教育是基于生命、發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終使得個體生命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獲得幸福人生的偉大事業。為此,學校以“尊重差異,賞識個體,讓每個生命和諧美好生長”為宗旨,積極進行生命視域下的學生綜合素養測評改革,以多元評價促進生命成長,締造真正適合兒童、發展兒童的教育。
關注生命個體,落實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多元
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潛能。學校打破傳統,探索將書面測試、動手實踐、口語表達和現場表演等形式相結合,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立體評價,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優勢與不足,為取長補短提供依據。
在評價主體方面,學校除了讓教師作為評價主體外,還積極邀請家長代表參與到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活動中,既引入了優質社會資源,也加強了家校溝通與理解。近年來,學校還在中高年級中培養了一批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在緩解教師作為評價主體資源緊缺不足的同時,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既實現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又促進了生命個體沉浸式的深入交流,推動了其和諧發展。
尊重生命差異,實現評價內容多元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張自信的笑臉。學校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基礎性發展目標和學科性發展目標兩大類。基礎性發展目標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交流與合作、審美與表現、運動與健康4個方面,學科性發展目標側重于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的評價。由此以多元評價內容為學生個體發展營造和諧環境,并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和課業負擔,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首先,學科知識是基礎。除語文、數學、英語外,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也被納入考核范圍,以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促進其全面發展。語文除傳統的書面測試外,還增加了認讀、背誦、結合生活經歷進行口語表達等內容,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讓語文學習服務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數學方面增加實踐操作,如撥鐘表、擺圖形、測量物體等,讓數學知識回歸到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英語書面測試中,學校首創結合書寫臨摹和詩歌鑒賞的文化體驗類試題,同時增加了與生活相關的口語表達、說唱表演等形式,讓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音樂測評增加了辨別樂曲演奏形式、演奏樂器等內容,考查學生的審美情趣及音樂素養。美術不僅通過繪畫作品考查學生的美術素養,還通過名畫欣賞、色彩辨識等內容,考查學生的文化理解、圖像識讀、審美判斷能力,讓美術素養真正落地。
其次,人際交往是前提。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同時對學生的餐桌禮儀、問候禮儀等方面進行評價,真正做到以評價促養成,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為全國文明校園,學校將“文明”二字深植學生內心,引導學生在日常的人際交往、學習生活中時時處處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在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時,也會關注學生在交流、合作時是否使用文明用語,讓文明用語成為常態用語。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文明言行習慣的養成,最終轉化為自身素養。
再其次,生活自理是導向。學校結合生活實際,設置了穿脫衣服、疊衣服、系紅領巾、系鞋帶、整理書包、垃圾分類、購物預算、合理消費、時間規劃等生活技能評價內容,同時對學生健康飲食好習慣等方面進行測評,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在自主、自立的狀態下獲得持續發展。
最后,安全常識是保障。為讓安全根植于學生內心,學校創造性地通過評價方式,把安全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低年級學生要正確說出父母的聯系電話、家庭住址;中年級學生要了解如何撥打緊急求助電話,遇到危險如何自救;高年級學生要知道怎樣安全乘車、正確使用電子產品、預防食物中毒等。以此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促進生命的健康成長。
綻放生命光彩,以評價改革促進教育品質提升
教育評價直接引領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多元評價這個指揮棒的指引下,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升級,在教書的同時更加注重育人,由單純關注書本知識、學業分數到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由關注學生素養的提升到關注每名學生生命質量與生命狀態的持續發展。教師們把“千人一面”的統一性作業轉變為“因人而異”的差異性作業,把學生的作業場地由教室、書房、課外輔導機構遷移到操場、社區、大自然,讓作業成為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發展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載體。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的多元評價改革也促進了家長育兒理念的升華。每次綜合素質評價,學校都會邀請家長當評委,借此讓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也使其更加了解學校、認同學校。在學校育人導向的引領下,家長開始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全面發展,家校關系和親子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多元評價改革從根本上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解放了他們的思維和手腳,讓教學回到了教育的初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好地認識、發現自身的優勢潛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不同方面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自信,促進了生命的和美成長。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學校還積極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帶動兄弟學校走上改革之路。多家媒體對學校進行了報道,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影響。
由“一張試卷分優劣”到“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校實現了從“對人的評價”到“為了人的評價”的徹底轉變,讓教育充滿了溫度、厚度與高度。學校學生在多元評價指揮棒的引領下,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發展:學生參加河南省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原創舞蹈《記憶中的橋》榮獲一等獎;在國家體育部門社體中心舉辦的第二屆“小小繩王”全國少兒跳繩比賽中,學生斬獲三金三銀;仝宣赫、喬旭東兩名學生榮獲第二十二屆河南省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機器人項目)一等獎,并代表河南省參加全國學生信息素養實踐活動(機器人項目)線上賽,同時受邀參加2022年3月在廣東省佛山市舉辦的世界機器人大賽;趙夢源同學代表河南省參加第六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全國總決賽,榮獲二等獎;劉益寧、楊書潤、徐紹庭三名學生分別入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第七季)百人團選手,受邀參加現場節目錄制……葉瀾教授說過,學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學校校園中,處處散發著生命拔節生長的氣息,學生舉手投足間洋溢的快樂與自信,清澈的眼眸中對未來的期待與向往,是對學校教育成果極好的注腳。
有什么樣的教育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育。今后,學校將在“和”文化引領下,扎實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走義務教育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進一步構建科學完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以及增值性評價有機融合,使評價的導向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同時,不斷豐富“和樂”課程體系,培育學校減負提質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更多生長點,“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素養、人文交往素養、藝術審美素養和科學思維素養,讓每名學生都能快樂成長,讓每個生命都能精彩綻放!(劉曉芳 劉冰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