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 “雙減”促教育綠色轉型 提質助學生未來發展
“雙減”工作實施以來,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始終注重“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強化校內“三個提高”,實現了學生和家長雙滿意,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綠色轉型,形成“樂學習,快成長;全發展,行致遠”的教育共識,樹立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質量觀”。
一、向優質課程要質量
一是強化五育并舉。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構建了五育并舉“融慧”課程體系,全面建設適合每個學生發展的“尚品、碩學、卓能、強體、崇勞”優質課程。持續探索“小場地、大體育”,以“項目引領、競賽承載”為運行機制,唱響“每人每年一專長”,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2021年度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檢測達標率達到99.56%。引導每個學生主動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在勞動教育中樹德、增智、強體、育美。全校學生每周10個班級一人一崗參加“共創整潔校園”勞動實踐活動,年度聘用的物業保潔人員減少45%。
二是強化育人導向。以立德樹人為導向,著眼國家發展戰略、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個性需求,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各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國家課程、融合地方課程、創新校本課程。學校利用五年來不斷完善的自選課程平臺,開設了自主閱讀、紅色教育、巧手勞技、藝術審美、體育健康、未來創客六大類82門課程和11門非遺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走班上課;同時,誠邀有專業特長的家長走進學校,帶領學生深度開展“中國共產黨百年風云”“脫貧攻堅”“360行最美勞動者”等項目研究,共同搭建起課程育人的多維時空。
三是強化課程整合。將課后服務與課程計劃進行科學整合,遵循“安全第一,作業優先,興趣為本,活動育人”的原則,以學科延展、素質拓展、綜合實踐、德育主題及“愛的陪伴”家長課程相融合的形式,打通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的壁壘,使課程有效整合、合理延伸,使學習與實踐、體驗與探索緊密結合。利用南開大學、天津美院專業力量,聘請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等專業技術人員承擔20多門課后服務優質課程建設并授課。上學期,依托學校優質課程對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全校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達100%,學生和家長對課后服務滿意率達到99.2%。
二、向優質教學要質量
一是強化“學為中心”。針對減負提質整體要求,通過持續開展序列化、專題化、全員化的課堂觀察和名師課例研究,引導全校教師自覺從教為中心轉型到學為中心。采用“三步導學”教學模式,在用好預學(先學后教)、組織好探學(深度學習)、設計好拓學(深化表達)上做足功課,聚焦學生高質量學習的“三個維度”(不在于被告訴了多少,而在于主動建構了多少;不在于記住了多少,而在于體驗了多少;不在于知道了多少,而在于理解了多少)、關注高質量教學的“三個細節”(學生思維的深度、課堂的開放度、處理生成和不同見解的方式)、創造高質量互動的“三種聲音”(發表見解的辯論聲;發自內心認同的掌聲;因生動精彩而發出的笑聲),以實實在在的行為轉變,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學生在活動與體驗中收獲成長。
二是強化信息化賦能。開展數據支持下教學實踐研究,應用“聽課本”軟件,對教師課堂提問類型、師生互動問答方式等教學行為進行觀察測評;使用“教學助手智慧卡”等技術手段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智能分析,有效提升教與學的質量。同時,建立全學科線上“學科工作坊”,每周聚焦“雙減”重難點問題不斷拓展線上研修模式。一個學期,開展直播觀課、主題研討、學科活動發布等研修活動百余場,共建共享教學資源3000余件,線上直播課315節,評出校級推優能力點作業283份、優秀課例46節、優秀教研坊7個,實現了線上教研經常化、數據化,形成教師研訓新樣態。教師有效利用智慧校園平臺在線“答疑解惑”,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三是強化作業管理。嚴格作業“六級監管”,從預報、申報到協調、審批,再到公示、回訪,構建科學的作業管理機制。從“管理部門研制度、學科備課研分層、師生互促研效果”三個層面,形成作業共研模式。開展“科學有效作業設計”主題教學研究活動及全學科的特色作業展覽。每日課后服務為學生合理安排自主作業時間,教師走班,面批面改,并對完成作業有困難的學生一對一精準指導,確保每個孩子當日作業當日清。同時,將學生學習中的共性問題和拓展性難點問題,錄制成具有學法指導功能的“微課膠囊”,在各學科彈性作業中供學生個性化選擇,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向多元評價要質量
一是創新實施全要素的綜合評價。“雙減”下,我們從過去只看重冷冰冰的“分”到現在更多關注活生生的“人”。開展兼具趣味性、實踐性、創造性的全學科“闖關嘉年華”,更多融入游戲活動和團隊合作,讓孩子們在玩中體會思考的樂趣、感受學科的魅力、感悟合作的意義。通過2700名學生全員參與的“習慣養成T臺秀”,全面展示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方面的養成效果和收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良好習慣示范星”。
二是更加注重充滿挑戰的快樂評價。基于課程的學科技能延展,線上線下結合,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舉辦每周一個主題內容的“一站到底,為你喝彩”岳小吉尼斯小項目挑戰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科素養,讓作業量減少后空閑下來的時光更加充實有趣。語文學科“拼音王國”,數學學科“數字大拼搶”,英語學科“秀出‘融慧’國際范兒”,道德與法治學科“祖國的成就我來贊”,勞動學科“擦玻璃大賽”,科學學科“小小紙飛機 放飛大夢想”,信息學科“‘信息達人’爭霸賽”等,一系列挑戰賽彰顯了小游戲大智慧,在歡聲笑語中激發了學生探究、合作、創新的熱情。
三是強化激勵與改進導向的過程性評價。“雙減”實施后,我們精心設計實施學生“每周成長記錄”,學生將一周的學習、生活、勞動、體育鍛煉、特長發展等整理成冊,從靜態的量化結果評價轉向動態的過程性評價。比如,在有關作業的評價方面,特別關注學生作業過程中的表現,從“基礎全對”“及時改錯”“自我梳理”三個層次進行自我星級評價,并按照相應積分,兌換岳小專屬手繪校園明信片,激發學生自我總結、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教師進行鼓勵性述評,在日積月累中持續激勵學生發展與成長。此外,定期為學生搭建全方位、多角度、高層次的展示平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綻放自己的別樣精彩。
“雙減”以來,家長們對孩子學業負擔的減輕、學習興趣的提升、綜合素質的培養普遍給予了高度的認可。同時,也更多地關注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長遠發展需要。漫漫“雙減”之路,我們會進一步關注成長幸福,用專業態度創造教育智慧,用教師擔當探尋育人新途。這一路,我們五育同行,攜手共進,研思并重,共繪宏圖。
作者:天津市和平區岳陽道小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