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中小學德育工作新路徑探索
作為新中國在浙江省建立的首所學校,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與延安保育院有著共同的血脈,與新中國同齡。浙江省首支少年先鋒隊在這里誕生,首條紅領巾由這所學校的學生佩戴,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近年來,學校深度挖掘紅色校史,關注“五育并舉”,實現“五育融合”,在各領域培養出一批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優秀學子,2021年12月,學校“賡續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德育案例入選教育部門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成為義務教育學校發展素質教育的優秀范例。
學校充分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富內容,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發揮課堂踐行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在對青少年進行德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上作出新嘗試。
紅色文化營造育人環境
良好的校園環境是培養學生健康心靈的必要條件。學校從校園文化建設入手,以紅色校史為核心,通過環境浸潤實現育人,讓校園里每一個角落都滲透著德育,每一面墻、每一個角落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
學校建有“光榮的歷史”“核桃樹的故事”等校史紀念碑,“名人名言”雕塑長廊、“周輕鼎”雕塑,校訓“篤志、博學、多思、豁達”鐫刻在石塊上、安置在草叢中,體現厚重的紅色文化傳承,又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師生熏陶。
學校南門口矗立著一排展示黨史的櫥窗,教學樓走廊櫥窗中,有學生們創作的黨史學習繪畫作品,教室里每學期都會呈現以“少年心向黨,傳承紅百年”為主題的板報。學校圓形廣場的大屏幕上、宣傳欄里會定時將英雄人物與優秀學生的照片和感言展示出來,以榜樣勉勵學生進步。
紅色課程 夯實育人基礎
學校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德育內容融入滲透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中。
“紅色基因代代傳”德育特色課程的設計,充分研究和梳理了德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及“紅色教育”的相關內容和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形成了以年齡為經線、以德育課程內容和目標為緯線的立體化特色課程體系。符合學生行為習慣養成規律和心理特點,充分考慮認知、實踐和探究能力發展的規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了解到感知,從體驗到探究,“傳承紅色基因”特色課程得以系統構筑。
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還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了網上云隊課、網上學黨史、網上祭英烈等一系列紅色教育,落實爭章評價機制,推進紅色教育。
活動育人 拓展育人渠道
學校黨團隊一體化運作,運用線上線下雙驅模式,立足于紅色校史故事,以節日活動為核心要素,將學校的紅色教育融于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中,賦予其更深層次的時代意義。發揮九年一貫制特色,制定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月月培育主題”和學校特色的“保實爭章制度”,形成具有延續性的活動內容和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積極組織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系列主題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紅色教育活動、“建校70周年”系列慶祝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
實踐育人 開拓育人路徑
學校的紅色課程在發展創新中融合了幫助他人、奉獻社會的志愿服務意識。通過各學期紅色主題實踐、紅色研學實踐、志愿服務等形式,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作為全國“小小志愿者”試點學校,學校通過開展“小紅帽志愿服務”“志愿三人行”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近兩年,學校進一步與公益組織協作,挖掘更為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拓寬德育途徑,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志愿服務意識,幫助他人、奉獻社會。通過“公益小導游、公益小辯手、公益小講師、公益小創客”等新增公益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收獲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對公益活動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校組織學生走進北山街歷史文化保護街區,挖掘更為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以“項目化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從“關懷”的角度關心身邊的人與事,發現問題、尋求方法、鉆研技術,最終解決問題、服務他人、服務社會。
管理育人 構筑育人保障
近年來,學校把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既遵守法規法紀,完善校規校紀,健全自律公約,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又大力倡導全員德育理念,落實落細全課程德育實踐,積極探索制度化德育保障,把“立德樹人、以德育人”的德育要求貫穿于學校管理的每一個細節,實現管理育人。
學校認識到:全員德育主體不僅包括學校領導、教師、教輔人員、后勤人員和學生等,也包括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士以及明星、科學家、企業家等公眾人物。在70周年校慶、開學典禮等重要場合,學校邀請了老紅軍、老戰士、教授、記者等各界人士為學生作紅色教育講座,不斷豐富育人形式。
成績和結語
在紅色德育的浸潤下,學校先后被評為杭州市實驗學校、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獲得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全國科學探究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基地學校、中國STEM教育領航學校、省陽光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學校、省藝術教育實驗學校、省中小學STEM教育項目種子學校等多項榮譽。現有各級學科帶頭人80名、各級先進160余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1/3,學校連續4年獲得西湖區教學質量一等獎。
在科技方面,學校努力為學生提供面向未來的更多可能。建有航空航天實驗教室、CCTSS工程教室、機器人空間等專業的科技類教室,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學校DI社團曾在DI全球賽中獲得全球第六、中國冠軍的好成績,機器人、電腦制作、創客編程等也在全國、省市區比賽中獲得了大量榮譽。
在藝術方面,學校的銅管樂團享譽全國,曾多次在省市區甚至國內外獲獎;校合唱團、民樂團、舞蹈隊也曾多次代表學校獲省市區級一等獎。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以及G20峰會期間,學校以紅色教育為依托,開展了高規格、高品質的校園藝術展和音樂專場會,得到了社會各界及家長們的大力贊揚與認可。
在體育方面,作為國家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紅色教育讓師生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學習訓練中去,除了學校傳統項目田徑、游泳、網球外,這兩年學校體育呈多元發展趨勢。籃球、足球、乒乓球運動員多次在省市奪冠,棋類、健美操項目涌現出了世界級冠軍。多年來,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抽測數據穩居全區前列。在紅色德育體系熏陶下,學校向國家、省、市專業隊輸送了不少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有羽毛球亞洲冠軍、武術亞洲冠軍、青少年組健美操世界冠軍、游泳全運會冠軍等,包括現役國家女足隊長吳海燕,中國網球巡回賽男單冠軍、曾獲美網青少年雙料冠軍的吳易昺,青少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金悅恒……都是學校德育建設取得實效的佐證。
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保俶塔實驗學校賡續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走出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創新之路。
(沙立國 余飛 戴文俊 李一帆)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