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突破自我 不唯金牌論英雄
“哪怕就是爬,我也要站在冬奧會的賽場上。”在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男子U型場地技巧資格賽中,帶傷出戰的中國小將高弘博因腳踝骨折只能做一些基礎動作,最終拿到15分。雖然分數全場最低,但他笑得異常燦爛,因為上場了就沒有遺憾,這樣的樂觀與堅韌也打動了無數網友。
“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北京冬奧會上,運動員們全力以赴地踐行著這樣的奧運精神。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獲得金牌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但他們所追求的又不僅限于金牌。放手一搏、站上自己熱愛的賽場突破自我,同樣是值得驕傲的成功,同樣能夠收獲掌聲和認可。
這種勇于突破自我、挑戰極限,不唯金牌論的體育精神,對于引導學校破除唯分數、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成長觀,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身的成長,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
取得優異成績的人固然歡喜,但作為最后一名也不應妄自菲薄。教育是一場人生長跑,每個人真正挑戰的敵人始終都是自己,拼盡全力、沒有輕言放棄的人都應該被尊重。就像本屆奧運會的“微火”火炬一樣,每一個奮力“燃燒”自己、堅持拼搏的人都是一束“微光”,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照亮世界。
敢于突破自我,本身就是一種成功。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羽生結弦,為什么要在冬奧會這么重要的場合挑戰未被任何選手在比賽場合攻克的阿克塞爾四周跳(4A)。他在自由滑比賽前一天練習中,腳踝已經受傷,卻剛一上場就毫不遲疑地挑戰起了4A,第一次摔倒后他又立即調整狀態,開啟第二次挑戰,那份勇氣和堅定讓人深受鼓舞。這樣的冒險會讓他錯失金牌,但是不這么做他也許會迷失自己。他在接受采訪時坦然表示:“一定意義上,我已經挑戰成功了。”因為在他心里,最重要的并不是獲得金牌,而是挑戰極限。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沉醉在已獲得的成功和掌聲中,格局不再局限于獲得一枚獎牌,而是收獲更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通過羽生結弦,我們可以認識到,重要的不僅僅是成績,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和進步,在努力奮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精神維度。也許孩子并沒有達到預期,但是只要有進步有成長,都值得被鼓勵和贊揚。
戰嗎?戰啊!以最孤高的夢,致那冰雪上的嗚咽與怒吼。敢于突破自我,能縮短與夢想的距離。中國小將蘇翊鳴在摘取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銀牌后,有很多網友鳴不平。而他并沒有將目光停留在過去,沒有去糾結金牌還是銀牌,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下一場比賽中,最終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項目中斬獲金牌。在蘇翊鳴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教育注重的不僅僅是初速度,更是加速度,是突破自我的勇氣。奧運會上的競爭,打敗的不只是對手,更是內心的恐懼與壓力,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就是贏家。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認識到,努力的重點不僅僅是為了攀登到頂峰,而是在攀登的磨礪中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只有這樣才能抵御生命中的不確定性。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實現的,我們無法篤定成功,卻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獲得獎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奔向頂峰的過程。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