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讓生命“花樣綻放” ——江蘇省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文化立校實踐探索
江蘇省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以下簡稱“花園實小”)坐落于物華人杰的長江之濱,在迎春、紫藤、荷花、桂花、梅花的花開花落、四季更迭中,花園實小的師生也蓬勃向上,為學校增添了色彩、輸送了活力,呈現出四季的芬芳。花伴人美,人襯花香,不愧是“精微花園”。學校原名“澄江鎮花園小學”,始建于1994年,2003年成功升級為“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2021年又與江陰市長山中心小學以“加盟型”方式組建了“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每一次跨越都凝聚著奮斗者的傾情奉獻和不懈進取。花園實小秉持“尚美”校訓,為了讓“生命之花幸福綻放”,處花園而博天地,極精微而致廣大,近年來,以立德樹人為行動之本,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形成了“崇德尚美”的學校文化,從校訓、校徽到培養目標,無不彰顯辦學品質。學校用心培育“精微花園”,精心打造學習樂園,傾心構筑精神家園,只為成就孩子們的多彩童年,為每一名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切的教育,助力每一個生命“做更美的自己”。
崇德尚美——
造就“花樣少年”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復興的希望。花園實小努力讓每一名學子都通過6年的學習生活成長為愛黨愛國、向陽生長的有中國心、有民族魂的“花樣少年”。
建構“樂儀正心”場域花園實小以“樂儀正心”為主旨,著力打造“班級”“學校”“家庭”“社會”四級場域,各個場域彼此交融、相互支持,形成一個有力互助的生態系統。一是優化培塑“責任擔當”的班級場域。學校充分挖掘班級環境教育資源,在班級內設置主題鮮明、內容生動、形式活潑的專題板報、班級名片、愛眼角、閱讀吧、綠植苑、衛生角,這些版面、角落交由孩子們設計、命名,并由孩子們負責打理、維護、運行,在班級場域中培塑學生的“責任擔當”品格。二是建設培塑“明禮雅正”的學校場域。學校科學改造校園環境,培養學生在特殊環境中內化禮儀規范、運用禮儀的能力。學校建設了“紫藤長廊”“凌霄連廊”“薔薇花墻”“成長花圃”“五色花園”等主題活動場域,為學生提供主題宣講、環境美化、百家講壇、才藝舞臺等互動化平臺。三是創立培塑“感恩孝悌”的家庭場域。學校成立家庭教育導師團,通過“家庭禮儀小課堂”引導學生在家庭實踐中運用禮儀規范,在生活中的每一天踐行禮儀,友愛兄妹,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在各個節日如春節、婦女節、清明節、重陽節等節日中進一步踐行禮儀,升華孝悌感恩之心,以此來培塑學生“向上向善”的品格。四是開拓培塑“仁愛恒毅”的社會場域。學校努力開拓校外教育基地,如江陰市文化館、展覽館等共建單位基地,組織參加豐富多樣的職業體驗活動,鼓勵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運用禮儀知識,幫助學生內化禮儀規范,提升自主面對情境、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樂儀正心”系列活動學校從各層面全面架構促進“花樣少年”成長的“樂儀正心”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習得知識、練就本領、養成品格、健全人格。“童心花語”班班有禮:各班以“班花”創意為載體,結合學生成長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富有個性的班級“樂儀正心”創意活動。讓“故事媽媽”“金句爸爸”開設“班級家長講壇”,與“班花”相結合,開展互動活動,為學生品格培養注入力量。“童心花韻”月月有儀:學校緊扣“八禮四儀”的實施標準,對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結合校情、學情、時令等要素,形成富有特色的“一月一儀”校級“樂儀正心”活動,創建“笑臉墻”“心愿亭”“榜樣欄”“知心屋”“心靈站”等互動化平臺,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涵育積極心理,內化為良好的品格,讓校園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童心花味”家家共享:學校以“三個一”為抓手,“一引”家校合育,“一讀”親子共讀,“一網”家校聯系。開展家庭“樂儀正心”活動,培塑仁愛孝悌之心。舉辦“讀書節”,評選“家庭小書屋”“書香家庭”,鼓勵開展家庭閱讀活動。成立家委會,并由家委會成員和班主任共同建立家長微信群,形成三級網絡溝通平臺。“童心花香”處處溢芳:學校與江陰市文化館、江陰市融媒體中心、江陰日報社、江陰市青少年權益保護協會、江陰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江陰市光明眼科醫院、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花園社區等單位建立良好深入的合作關系,夯實一批校外實踐基地,拓展校外實踐活動的類型和內涵,培養學生知禮儀、行規范、養能力、塑品格。學校大力開展“小小體驗師”實踐活動,讓學生擔任“小小社區志愿星”,參加圖書館暑期志愿服務活動,擔任“小小圖書管理員”,以及“小小禁毒宣傳員”“小小城市代言人”“小小稅務官”等,讓崇德尚美的“花樣少年”為城市發展、社會文明、國家繁榮貢獻應有的力量。
課程尚美——
凝練“花樣文化”
花園實小的“尚美”文化,以課程為載體,依托課堂主陣地、社團主場景,全課程全課堂滲透“尚美”文化,促進兒童主動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錘煉兒童的向上向善品格。
提煉“尚美”內涵明確育人目標首先立足于《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兩部國家教材,從“向善向上”教育視角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從“家國情懷”“公民責任”“遠大理想”“珍愛生命”4個維度提煉教學目標,形成了“尚美”文化課程。“課程目標不只是使學生更富有知識,而且應使他們更聰明,更高尚。”學校架構課程的目光始終在前方、在上方、在遠方,滋養、陪伴兒童成就“更美的自己”。
架構“美好”體系提升課程品質“課程的本體功能就是培養人。”要實現“接受過教育的人們確實因教育而變得更美好”,就必須以課程的美好為基礎。學校架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美好”課程體系,英文名為“NICE”,“N”指代“national”,代表國家基礎課程;“C”指代“club”,代表俱樂部課程;“E”指代“environment”,代表環境課程;“I”意為“我”,代表兒童自己,凸顯了兒童始終站在課程中央的理念。“美好”課程引領兒童“做更美的自己”。
立足國家課程統整特色板塊在“美好”課程中,花園實小將國家課程賦予校本化的表達。“智趣語文”圍繞“讀寫相融,情智共生”,通過以讀帶寫、以寫促讀的訓練,在注重課堂情趣的同時,將閱讀、寫作、思維訓練融為一體,促進學生發展思維、提升能力、熏陶情感;“游戲數學”將游戲精神貫穿于數學理解學習中,積極開展數學游戲化教學的研究;“皮皮英語”立足“單元整體教學”的深度實踐,聚焦“Phonics拼讀故事會”“Picturebook繪本閱讀教學”的主題研討,深入“課內外融合教學”的具體實施,架構“英語文創秀”的行動指南,豐富學生學習生活,體驗語言交際魅力,感受文化差異之美,培養創新意識,鍛煉多元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綜合素養。學校借助社團俱樂部將術科課程統整為“藝術生活”“體育世界”“科學探索”板塊,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科融合,打造精致簡約、靈動多彩的術科課堂;注重藝術欣賞、體能鍛煉,扎實推進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校將校園物型空間、學校人文環境、社區實踐環境、家庭生活環境打造成屬于花園實小獨有的環境課程。
迄今為止,花園實小的學生在“美好”課程的滋養下獲得“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金獎”“群星獎”“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等各級各類比賽金獎48項;參與社會實踐和特邀演出50余場;接受《江蘇教育》雜志、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蘇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專訪報道10余次;受邀參加了“魅力校園”全國校園春節聯歡晚會、“快樂七巧板”欄目演出。
教師尚美——
成就“葉的事業”
一所優秀的學校要把全體教師凝聚起來,必須從物化的管理走向文化的管理,要尋求教師對文化的認同,從而提升團隊的精神追求。花園實小始終進行“尚美”文化引領,凈化價值取向,形成學校教師的“內動力”;同時注重校本研修,孕育教師團隊的“生長力”,塑造具有“仁愛、博雅、智慧”特質的教師團隊。
詩人金波曾說,要“做一片美的葉子”,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著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乳汁滋養幼苗,同時成就著“葉的事業”。花園實小教師專業共同體以“相伴共享,團隊共生”為教師隊伍發展的共同目標,希望把所有的養分奉獻給孩子們。
學校引用《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中“青園”一詞,將青年成長營更名為“青園成長營”,期待教師團隊把握青春時光,發奮努力,提升自己。學校以“六個一工程”主導成長營學習:每月寫一篇隨筆,每月讀一本好書,每月聽一個教育講座,每學期練一項基本功,每學期寫一篇有質量的教育教學論文,每學期上一堂教學研討課。組織青年教師一起學習、一起研討、共同成長。
此外,學校打好“專業牌”“特需牌”“激勵牌”三張特殊牌,兼顧各層級教師的發展;實行“三級”梯度評價,落實“三外”區域評價,力爭“三協”多維評價,全面體現教師發展價值。為促進集團全體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還制定了《江陰市花園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教學能手評比條例》,面向集團內全體教師,不限年齡,不限編制,不拘泥于課題、論文,只要教育教學達到一定成效,均可參加評比。
近年來,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努力下,學校先后被評為“中國校園文藝榜中榜”藝術教育名校、全國啦啦操實驗學校、全國國際跳棋特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平安校園、無錫市中小學管理規范先進學校、無錫高等師范學校教研培合作基地、無錫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無錫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有了根的哺育和滋養,有了葉的努力和奉獻,“花園”繁花似錦,色彩絢爛。“尚美”文化浸潤了花園實小師生的心田,必將綻放出花樣的生命光輝。
(呂秋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