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2022年地方兩會關注哪些教育話題 “雙減”及相關話題熱度最高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2  閱讀:次   |
42.9K

  2月下旬,隨著因疫情延期召開的天津市兩會閉幕,2022年全國31個省份兩會全部閉幕。與往年一樣,“教育”依然是各省級兩會上廣受代表委員關注的民生議題。

  截至2月24日,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共監測到366012條與2022年地方兩會教育議題相關的網絡文章。綜合媒體報道評論、業界聲音及網友意見,輿論關注點主要集中在“雙減”、家庭教育、學校托管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產教融合、“雙一流”建設等25個方面,涵蓋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這些教育熱點如何解讀?地方兩會代表委員有何見解?各省級政府將如何精準施策?本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重難點:

  “雙減”最是牽動人心

  要問今年地方兩會哪個教育話題最熱,首次進入地方兩會輿論場的“雙減”,熱度呈“斷層式”領先,高居榜首。

  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地方兩會期間有28777條關于“雙減”的網絡文章,在熱度榜上遙遙領先,家庭教育(10445條)、學校托管服務(9955條)位列第二、第三,還有“五育”并舉(4213條)、協同育人(3006條)、教育評價改革(2406條)等。

  “雙減”政策實施已半年有余,截至目前,線下培訓機構已壓減92.14%,線上培訓機構已壓減87.07%,義務教育學校普遍開展課后服務。如何進一步落實好“雙減”,為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減壓減負,實現家校社協同育人,在地方兩會上引起熱烈討論。

  “雙減”后如何解決學生課內“吃不飽”“吃不好”問題?河北省政協委員、邯鄲市廣平縣第二中學校長冷繼英介紹了學校的嘗試:學校兜底,每周進行學情分析,組織優秀教師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免費服務;教師們精講精練,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減負后,教師負擔加重怎么辦?天津市人大代表、河西區平山道小學校長韓洪濤建議,構建市級課后服務智慧平臺,減輕教師統計學生申報、變更等壓力,同時探索彈性工作機制,探索將課后服務的收費用于保障班主任彈性工作機制的實施路徑。

  談及學生對課后輔導的需求依然客觀存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南寧市桂雅路小學校長陳一璐認為,很多培訓機構轉型,富余出不少專業能力較強的輔導教師,政府可以出臺政策,引導這部分教師參與到學校的課后服務中來,解決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至于課后托管服務,山東省臨沂市政協委員、臨沂一小教師楊竹貴呼吁,把課后服務納入學校教育教學體系,實行課程化運作。積極動員學生家長、志愿者、高校優秀大學生、“五老”人員、文體工作者、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藝人等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托管服務。

  隨著“雙減”的深入推進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施行,“家庭教育”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安徽省臺盟的政協委員集體提交《關于“雙減”帶來的現象及思考的提案》,提出要讓家庭教育盡快成為校園外教育的第二陣地。安徽省政協委員蘇文芳說:“要努力激發孩子愛學習的內生動力,讓充沛的求知欲、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孩子提升在校的學習效率。”

  與減輕課業負擔相對應的,是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深化教育評價和育人方式改革,讓孩子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重慶、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深化、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地方兩會代表委員關于“五育”并舉的建議也很多。民進廣東省委員會提交《關于以“雙減”推動“雙增”全面加強和改進我省中小學音體美教育的提案》,其中寫道,廣東中小學音體美教育存在師資配備普遍不齊不強、器材設施場地保障不足、評價體系還不完善和藝術教育有落入應試教育的趨勢等問題,亟待解決。

  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正是政府部門的工作重點。

  記者梳理發現,31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雙減”工作,并將持續推進、鞏固“雙減”成果等列為2022年工作重點。其中,上海提出,健全義務教育“雙減”長效機制,提高課堂教學、課后服務、課業輔導等校內教育質量,完善培訓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山東計劃加強家校共育,鞏固“雙減”成果,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福建提出持續加大“雙減”政策落實力度,總結推廣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升教學質量的經驗。

  新方向:

  教育綜合改革在路上

  “雙減”是基礎教育階段的絕對熱點,其他教育話題在地方兩會期間也有充分的討論,這當中很多是探討我國教育綜合改革的未來方向。例如,職業教育方面,產教融合(8329條)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2719條)備受關注;高等教育方面,“雙一流”建設(7119條)熱度最高。此外,教育信息化、中高考綜合改革等話題也獲得較高關注。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擴招、職教“雙高”計劃的開展,職業教育熱度不斷走高。地方兩會期間,海南省人大代表、五指山市第一小學教師黃宇倩建議,針對部分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不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較弱等問題,要暢通職業教育發展渠道,創新產教協同育人機制。

  貴州省人大代表、安順市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敏建議,開辦職業本科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抓住專業特色優勢,傾力與對口行業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天津市人大代表、武清區職教中心實訓科科長羅洋建議,在產教城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思政教育、勞動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

  職教熱也體現在各省級政府工作報告中,各地結合自身實際精準施策。例如,內蒙古要求,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劃,推動部區共建“技能內蒙古”,對接重點產業和市場需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廣西提出,將加快建設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和19所職業教育“雙高”學校,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拓寬職校畢業生職業上升渠道。浙江則明確,實施技工教育提質增量行動,深化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

  2月中旬,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公布,迅速引發社會熱議。湖北、吉林、四川、河北等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均明確提出,有針對性地加強、支持“雙一流”建設。例如,河南提出“量身定制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遼寧要求“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分類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山西提出提升“雙一流”建設水平,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率先發展。

  此外,中高考改革事關千家萬戶,討論度也較高。如江西省政協委員、九江一中副校長周明學認為,“新高考”的配套不是基層學校能獨立完成的,需要財政、人社、編辦、發改等相關部門動起來,支持高考綜合改革,加強頂層設計。他還建議省里發布“新高考”選科指南,幫助學生和家長研判。

  老熱點:

  常年上榜始終值得關注

  還有一些似乎是老生常談,但情況不斷在發展變化、始終值得關注的教育話題,也在今年的地方兩會教育熱度榜上。比如:高校畢業生就業(7491條)、義務教育優質均衡(6989條)、學生心理健康(7209條)、教師隊伍建設(6674條)、鄉村教育(6633條)、新增幼兒園中小學學位(4493條)、普惠性學前教育(4260條),等等。在多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對2022年工作進行了部署和回應。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曾是2021年地方兩會熱度第一的教育話題,2022年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又創新高,受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就業形勢十分復雜嚴峻。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院長文繼榮建議劃撥專項經費,支持各高校充實就業輔導隊伍,幫助應屆生對個人能力進行評估,在應屆生入職后1—3年進行跟蹤輔導,持續指導幫助。四川省人大代表、瀘州市政協副主席劉旭晴呼吁,建立高校畢業生需求預測發布機制,逐步建立就業對教育的反饋機制,推動高校合理調整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計劃。談及新職業、新業態帶來的靈活就業機會,江蘇省政協委員、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愛蓓建議盡早考慮從業者的社會保障問題,地方立法先行先試,完善不同業態的勞動保障。

  近年來,學生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疏導造成的慘痛后果屢見報端,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兵團第一中學教師馬衍波建議,教育部門定期委派督導評估和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大思想政治教育、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群體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山東省淄博市人大代表、淄博市第四中學校長朱文玉建議,將在校中小學生心理篩查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選內容,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專業機構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必要的危機干預。

  圍繞育兒成本高、入園入學難等呼聲較高的民生問題,多地表示將繼續積極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并提出增加中小學學位,新建、改擴建中小學用房。北京提出支持幼兒園招收2至3歲幼兒,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河北定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0%的目標,并提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教學用房15萬平方米,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廣西計劃新建中小學幼兒園85所,持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提高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讀公辦學校比例。重慶將規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力爭學前教育普惠率鞏固在90%以上,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縣。浙江將大力推動普惠性幼兒園和農村幼兒園擴容,補齊學前教育短板。

  (中國教育報刊社融媒體協調中心、數據中心項目團隊:唐琪 趙巖 孫夢捷 孫謙執筆:唐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