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鎮江市江南學校 “和潤”文化賦能 播種希望之光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02  閱讀:次   |
42.9K

  如果用兩個詞形容人們心中的鎮江市江南學校,那一定是“豐富”與“充實”。上午的課間,在“國旗下講話”活動中,“直面挑戰、相信自己”“讓友誼溫暖人生”“做一個愛讀書的人”等主題演講,從樹立自信、建立友誼、崇尚知識等多個角度,對學生提出了期望。到了下午放學,在“雙減”政策下,參加了課后延時服務的學生們歡樂地走出校門,在學校就能寫完大部分作業,作業負擔減輕了不少,學習效率也提高了,還可以留出更多業余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展示個人的特長。

  創辦于1998年的鎮江市江南學校是一所公立全日制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以“路雖遠,行必至;事雖難,做則成”的精神為前行動力,注重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努力建設高品位、精品化的校園環境,努力探索推動學校自主管理、教師自主發展、學生自主成長的可持續發展的自主教育模式,促進了教育質量的快速、科學和可持續發展——

  從文化中汲取養分

  打上“和潤”烙印

  學校是文化傳承、文化創新與文化育人的陣地,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著力建設具有深厚人文意蘊與一流文化品位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創新、傳承和育人功能。如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創建優秀校園文化?面對這一問題,坐落于長江之濱的江南學校經過對辦學歷程的反觀和思考,廣泛征求師生、家長的意見,召開各層次教師座談會,集思廣益,挖掘附著于校園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和每個人眼中心中手中的本真所在,堅持提煉和表達、傳承和續接,最終確立了以“和潤”為核心的校園文化。

  “和潤”中的“和”強調團結、合作,主要體現“人心齊,泰山移”的特點。江南學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歷經開創階段、民辦階段、整合階段、回公階段、擴建階段,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不凡成績,得到廣泛贊譽,靠的就是“和”。師生關系、師師關系、生生關系、家校關系的和諧、互相尊重與平等凸顯了“和”,它凝結了江南人克難奮進的精神品質。“和潤”中的“潤”則既呈現了“山水”文化的特點,又因其“滋潤”“潤物無聲”的含義而凸顯了江南學校的育人特點。

  “和潤”是學校核心文化的顯性表達,學校的物態呈現、精神文化、行為方式也都打上了“和潤”的烙印。

  漫步校園,坡頂屋面,回廊結構,灰白相間的色調,靈動的地面三色線和圖標,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搭配和諧、相映成趣,無不體現了水墨色彩、江南風格和校園活力;規劃建設中的笑臉墻、立德廊、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長廊、行知角和蕓香閱覽大廳,處處催人奮進,與學校“文明進取”的校風、“愛生樂業”的教風、“樂學善思”的學風相契合,為全校師生營造了優美的環境。學校里還種植了滿地鋪金的銀杏、清淡雅致的桂樹、艷而不膩的櫻花,在不同的季節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展現了校園的和諧溫潤。

  江南學校秉持“從自主教育出發、為生命成長奠基”的辦學理念,把學生的自然生長、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作為辦學的基本追求,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人文關懷等方面進行符合校情、學情、生情的改革、創新和探索,努力讓每一名學生在三年內實現學業發展、素質提升、心靈成長,并學會終身學習、終身健體、終身合作,從而達到“和潤”育人的效果。

  “和潤”教育的本質是尊重和關愛每一名學生,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提升和發展。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性格愛好、脾氣秉性、興趣特長、家庭情況、學習狀況不一的學生,必須一視同仁,加以精心引導和培育,不能區別對待,更不能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對所謂的“差生”和問題學生,教師要走進學生心里,用更多的關愛給予幫助。學校在教學上提出“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從初一抓起,從起始學科抓起”。在起始年級和新學內容上,實施“小步慢走,強化鞏固,漸次提升”的策略,努力做到培養興趣、夯實基礎。如今,在江南學校,“我班無差生,個個能成才;我校無差班,班班能出彩”已經成為共同的價值追求。

  探索內驅動力

  奏響成長和弦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有趣的課堂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抓住學生好動、好奇、好勝、好學、好問等特點,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和課堂的樂趣。

  在江南學校,教師不斷成長,通過創新教學活動,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學校早在2006年就開始實施“百人工程”,并延續至今,旨在著力打造一支百人以上的能勝任班主任工作的隊伍,堅持在全校開展專題研討與德育意識培養的培訓,形成學校推動力。其次,重梯隊建設,制定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全面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夯實校本研訓,通過“拜師結對”“江南好課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校級骨干教師評選”“大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初評推薦”等活動培養自主發展的“仁智之師”。重視教師個人三年規劃的引領作用,自定目標,同伴互助,協同發展,整體提升。教師在個人專業獲得發展和成長的同時,也為學校爭得了榮譽。再其次,學校積極推進“成長導師制”,讓每名學生都有支持者、幫助者、關愛者,讓每名教師都成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好伙伴、好指引、好先生,實現“愛在江南”“學在江南”“創享在江南”的目標。

  同時,學校堅持在過程中看管理,強化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責任意識,引導班主任反思管理細節和管理措施,積極倡導“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完成了“我與90后的學生”“我和我的2012屆”等主題案例,通過班主任“微講座”平臺和評選“健體示范班”“德育活動班”等活動,讓眾多班主任展現自身魅力,激發其追求不斷發展的內驅力。

  在教師不斷成長的驅動之下,學校聚焦“激勵”,從三個方面加速學生的成長。

  聚焦活動激勵,大力倡導懂禮儀活動、讓“抬頭、微笑、打招呼”遍布校園,著力培養學生“懂感恩、知分享、愿回報”的品質。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貫穿全年,力爭人人參與、個個爭先。開展“愛心包裹”“接力助學”“午餐幫扶”等活動,譜寫了大愛江南的美好樂章。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的足跡遍布各行各業,學生“體驗生活、幫助別人”的意識越來越強。

  堅持評價激勵,圍繞辦學與育人目標,完成《我能做得更好——江南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編撰工作并推廣使用。《成長記錄冊》制作比賽讓學生對成長過程的記錄和思考日臻成熟。在提升主人翁意識、激發自主發展動力的同時,學生也逐漸學會了公平、公正而客觀地評價他人及其成就。

  倡導榜樣激勵,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學校通過“國旗班”“小小志愿者”等隊伍建設和專項培訓,讓更多學生擁有參與自我管理的機會,讓更多學生成為自律和自強的榜樣。學校還以班級網頁的制作為契機,挖掘各班的亮點,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習慣養成之星”“公益之星”。

  創新“雙減”樣態

  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落實“雙減”政策,有效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是學校亟待探索的重要課題。作為江蘇省僅有的“雙減”工作試點城市,鎮江市要求各學校嚴格按照“全覆蓋、5+2”等要求,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

  為保障“雙減”政策有效實施,江南學校堅持以“和潤”教育為指導,在教學上強化“備課是關鍵、課堂是核心、作業是抓手”三個節點,重在對教學案質量、課堂專注度、作業有效度進行管控,把提質增效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學校積極開展鎮江市“研學課堂”實驗學校的申報工作,聯合省內5所學校共同舉辦了以“重設計,有法有趣;強思維,提質增效”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同時,學校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科技館、急救體驗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實踐活動,把閱讀課納入課表,開設學科類、科技類、藝術類、體育類、生活類五大系列32個社團,豐富延時服務的內容。

  實施“雙減”政策對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新要求,也對學生的個性發展提出了要求。在江南學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能夠獲得肯定,獲得證書和掌聲,講誠信、會合作、有體藝特長、熱愛集體的學生也同樣有展示的機會,同樣能夠獲得肯定、獎勵和掌聲。在無人監考的“誠信考場”,學生們主動報名,集體宣誓,自我監督,完成考試。在需要合作、補臺才能共同完成的體藝、團建、嘉年華等活動中,學生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團隊協作、彼此支撐的重要意義。學生在參加義工活動、黨史宣傳、扶老助困和其他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都實現了心靈的成長、能力的增強、素質的提升。在江南學校,學生都有展示的舞臺,都能收獲成就感……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和潤”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江南學校的管理水平、綜合實力和辦學品位不斷提升,辦學績效不斷顯現,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辦學成果和良好的社會聲譽,一大批學生在省市區各類學科或才藝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學校也先后獲得了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綠色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江蘇省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江蘇省節水型學校、江蘇省模范職工之家、鎮江市特色學校等榮譽和稱號。沐浴“和潤”文化的陽光,一個個鮮活靈動的生命在健康成長、在努力綻放。每一名學生都在浸潤學習與體驗活動中發展了能力、增長了見識。學校致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學在江南、愛在江南、創享在江南,都能自信陽光、積極奮進地走向未來!

  (劉運華 何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