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第六中學校 “喚醒教育”辟新徑 立德樹人踐初心
道德,是人才成長的核心素養;為國育才,是德育工作的初心。哈爾濱市呼蘭區第六中學校從道德需要、道德實踐、道德內化、道德養成出發,按照“堅持以人為本,大德育小處抓”的德育工作思路,全面實施喚醒教育,深入挖掘學生發展潛能,幫助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成功,為每名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優化頂層設計
確保“喚醒教育”的實效
傳授不如體驗,說教不如喚醒,德育工作必須改變育人方式。
學校充分整合各種有效教育資源,以“喚醒教育”為孵化項目,實施以“發現—喚醒—助長—提升—自醒”為主導的“五步”漸進喚醒法,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生活德育為主線,強化體驗式和實踐性德育,通過認知性、實踐性和隱性德育課程,采取具有理念現代化、活動自主化、內容多樣化、形式創新化等特征的教育手段,突出愛國主義教育、行為塑造教育、提高心理素質和樹立理想信念等四項主要工作,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拓寬德育渠道,努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大格局。
強化學科滲透
筑牢“喚醒教育”的陣地
學科德育滲透是德育課程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在各學科教學中尋找適合德育滲透的切入點;科學利用德育素材,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選擇,培養學生的道德理解力和道德批判力。
同時,學校把德育理論問題引入政治課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詮釋德育理論,并運用所學德育理論指導學生的現實生活,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時事問題引入學科課堂,組織學生討論感興趣的道德、信仰、情感等方面的話題,強化他們自主探究的意識,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品德教育引入各學科課堂,尤其是在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廣泛開展“講好學科背后的故事”等活動,用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的探索意志、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團結協作的優良作風等,感染學生、激勵學生,潛移默化地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
堅持知行合一
抓準“喚醒教育”的關鍵
依據“五步”漸進喚醒法,喚醒是“喚醒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不是終結;行為的改變,才是“喚醒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
一方面,注重學生意識方面的喚醒。凡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與本校發布的各種規章制度,學校都通過拍攝短劇、發布短評、張貼海報、撰寫標語等形式,在寓教于樂中引導學生對規章制度進行深層次的體驗與理解,明確規章制度的意義與價值,幫助他們牢固樹立正確的法紀觀念、集體觀念、責任觀念、審美觀念、信譽觀念以及其他積極向上的觀念。
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實踐行為的塑造。學校精心設計,為學生創造更多道德實踐的契機,讓他們在參與、體驗、收獲、感悟中享受道德實踐的成果。以學校為基地,讓學生參加學校勞動、校園文明社交、各種社團活動等道德實踐,幫助學生增強行動意識,形成一定的學習和生活等方面的能力。以社會為基地,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參加學軍、學農等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軍人鐵的紀律、鋼的意志,感受農民樸素的作風、堅韌的耐力;讓學生參加其他職業的訪談活動,了解各種職業道德。學生在德育實踐中增強社會認同感,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會審美,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發展。
凝聚內在動力
提升“喚醒教育”的品位
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學校注重德育認知內化的過程,讓自我教育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使喚醒的方式由他人喚醒轉向自我喚醒,更高效地提升喚醒的層次水平。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原理,學校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全力推動他們從道德認知向道德行動轉化,促進他們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對高一年級學生,著重進行以“學會做人”為目標的行為塑造教育,讓他們逐步適應集體生活,學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合作;讓他們在探索與反思中學會正確地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定位。對高二年級學生,重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學生論壇”讓他們自我思考、自我表達,適時適當引導他們,增強他們對道德問題的判斷能力,幫助他們規劃個人的美好未來。對高三年級學生,偏重于觀念的內化,通過生涯規劃課程讓他們自覺認知自己未來的社會角色,做好走進社會的心理準備。通過分層次、分階段教育,學生的自我喚醒意識顯著增強、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道德動力有效凝聚,學校的德育實效與日俱增。
調配多方資源
提供“喚醒教育”的保障
“喚醒教育”,需要從方方面面喚醒學生。只有調配好各種優質資源,才能更便捷高效地實現德育工作目標。根據“喚醒教育”的需求,學校力求優化有效教育資源的調配。
一是注重開發隱性課程資源。學校從環境育人出發,堅持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結合,打造高品位的書香校園,建設文化長廊、櫥窗報欄等宣傳陣地,宣傳身邊的好人好事,充分體現“人—校園—環境”三者之間的和諧,讓學生在優美高雅的環境中自覺接受各種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生崇真尚美的內驅力。
二是注重“喚醒教育”的師資培訓。學校根據實施“喚醒教育”所需,有針對性地開展“喚醒教育”的理論培訓,并以研代訓,通過微型課題研究解決“喚醒教育”中遇到的焦點難點問題,不斷提高教師的“喚醒教育”能力,逐步培養出適應“喚醒教育”的合格“喚醒師”。
三是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學校成立班級、年級、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教學開放周、家長課程培訓等活動,共同探討家校溝通、親子溝通等方面的方式和技巧,實現家庭教育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四是積極構建社會共育機制。學校充分發揮“五老”作用,搭建社會育人平臺,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
學校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學生的生命價值。哈爾濱市呼蘭區第六中學校將繼續找準調動點、深化延伸點、提供保證點,進一步完善“組織有保證、落實有措施、創新有方法、發展有舞臺、示范有群體、輻射有效應、評價有體系”的“喚醒教育”立體運轉機制,幫助學生尋夢、筑夢、追夢、圓夢,不斷開創充滿活力、富有實效的新時代德育工作的美好未來。
(王濱 劉作軍 楊新風)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