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系統化推動“備教學評”整體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10  閱讀:次   |
42.9K

馬宏 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校長

  “雙減”政策,不限于一時之需,更是長久之策。如何精準解讀,特別是對照文件讀懂自己,反觀自己學校所在階段和達成度,在研究中找到系統解決方案和高質量的常態、長效行動,是全國所有中小學校面臨的共同課題。

  為應對挑戰,梳理實踐經驗,重慶市巴蜀小學始終秉持“所有的探索,都從追問開始;所有的追問,都以實踐回應”,系統思維看“雙減”,致力于以思維方式的改變為切口,深化研究如何通過“備教學評”全鏈條改革,在保障作業、課堂等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質量的同時,進一步重視學生非認知能力的均衡提升,通過總結實踐優勢、內在規律,找到“真心做、做到真、做至美”的行動力量,明晰“雙減”的學校路徑。

  “備”指向學科融合

  “雙減”的內核是減負增效提質。學校要依托校本教研,在“備”字上下功夫,深入研究如何在“備課、備教、備作業”中實現跨學科融合,憑借學科間相近關聯、對比與互補關聯,在各學科知識之間創建意義鏈接,凸顯學科育人功能,讓宏觀的“育全面而有個性的人”成為教師的共識,讓微觀的“各學科、各課時作業、課堂系統思維”成為教師的共同行動,切實將“唯升學”“唯分數”轉變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重慶市巴蜀小學經過三年的“備”,開發完成覆蓋全學科組、全年級、全單元、全課時的結構化資源和課堂教學工具——“學·教小助手”,智慧和技術賦能教學拓展、學科融合、視界創新,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基于大單元教學理念,靶向學科核心素養,通過跨學科融合,整體設計學科基礎性和拓展性作業,豐富作業形式,讓綜合素質站上目標高位。

  “教”鏈接真實生活場景

  對學校而言,“雙減”的主陣地毋庸置疑在課堂,“上好每一堂課”是“雙減”的核心要求。教學內容和實施方式需改變固有思維和傳統方式,強調學科邏輯和生活邏輯的有機融合,基于生活經驗,最終指向生活實踐。常態、長效的課堂,就應該是觀照社會生活、還原真實場景、注重實踐體驗、在場感滿滿的模樣,變單向的教師教、學生學的課堂為師生合作探究、互動交流、共創共生的生命相遇。

  如寫作課《___即景》,我們通過學校公眾號征稿,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發現、記錄美好。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下,師生共同拓展課堂,從單薄的書本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在體驗中實現學術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效鏈接,恢復知識在生活中的活力。

  “學”強調自主成長

  “雙減”呼喚教育生態重構,促使學習方式改變。學校要堅守兒童立場,充分關注學生已有認知、興趣差異等,以契合兒童視角的自主化課程設計作為課堂知識的拓展與應用,滿足學生多元化發展需求,收獲真實成長。

  例如,我們開設了“搭建中國空間站”“我和青銅有個約會”“創辦巴蜀兒童銀行”“山城步道美食推介官”等豐富的主題實踐課程供學生選擇,一到六年級涵蓋入學適應、勞動服務、科學創造、文化自信、社會參與、個性成長等主題,在家長、社會的協力下實施,學生通過真實情境、跨界體驗、動手實踐,變單純的知識教育為注重全面個性的非認知發展,讓每個主題的實踐課堂都看得見真實生長。

  “評”彰顯綜合素養

  “評”作為教學目標的調整反饋和教學體系的最后閉環,是激發學生成長內驅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評”必須融入常態,在教學任何環節中不能缺位。“雙減”下,學校要堅守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時刻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無論是作業設計還是課堂內外的診斷,作為一種實踐與反饋的形式,最終需回到教育之根本,指向學生綜合素養,為學生一生發展奠基,為國家和民族未來夯筑底色。如學校適時動態化生成基于數據的素質報告單等,都是學校秉持全面發展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完整生活、全面發展,將最為關鍵的“評”環節有機融入各項課程和生活實踐,讓評價和未來看得見,可視化地回應培育時代新人目標的常態、長效方式創新。

  教育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實踐哲學。面對“雙減”的時代拷問,一所基層學校,除了帶著教師們一起做、做起來、做出來,校長還需要帶領班子置身看得見的未來,守正創新,回歸育人本質,更好地研究為何做、持續做的機制,回到熱氣騰騰的教育現場,系統化推動“備教學評”整體改革,不斷研究補強優化各級鏈條,作出新時代具有校本特色的“雙減”應答。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