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花果園第三小學:書香啟智潤萬物 文化賦能待花開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11  閱讀:次   |
42.9K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近日,貴州省貴陽市的中小學及幼兒園迎來開學季,學生度過寒假后再一次走進校園。在貴陽市南明區花果園第三小學大門口,喜慶的裝飾凸顯著輕松歡樂的氛圍,冬奧“頂流”冰墩墩驚喜亮相,讓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創建于2016年的花果園第三小學是一所年輕的學校。在新時期背景下,花果園第三小學秉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教育技術融合的教育精神,確立了“以人化人、靜待花開”的育人主張,不斷在提高辦學水平上下功夫,堅持教育為本、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模式,努力突破學位緊張、教師緊缺、學校環境建設等發展瓶頸,走出了一條“文化強校”的特色辦學之路。

  底蘊聚力

  涵養育人環境

  學校是文化繼承與發揚至關重要的場所,通過學校文化的熏陶、辦學理念的激勵及制度的實施,構建師生群體和諧發展的人文管理模式,學校成為強有力的“文化磁場”。

  近年,貴州省貴陽市發展迅速,大量來自不同地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成長的人群,在棚戶區改建項目樓盤花果園這個龐大社區聚集,多元文化、素質差異、新市民子女等因素產生碰撞和摩擦,新社區文化尚未形成體系,加上民眾對優質教育的渴求,一所基于黔中百年老校“達德學校”文化基因開辦的學校——花果園第三小學應運而生;傳承貴陽文脈,弘揚“四八烈士”黃齊生、王若飛等先賢的“達德”育人理念,繼承和發揚“百年達德”精神;著力在加強品德修養與習慣養成上下功夫,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點滴開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君子少年。

  建校之初,學校沿著歷史的脈絡梳理了獨特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以人化人、靜待花開”的獨特育人主張,以“為培養具有傳統底蘊、國際素養和創新精神的現代人才奠基”為目標,推崇“知、仁、勇”的精神,倡導“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校訓和“好學、力行、知恥”的校風;突出教師的榜樣力量,“循循善誘,能致學生自達而創”,點亮教師教育熱情;在教學相長、教化育人的氛圍中,不功利,不唯分,讓教育久久為功,追求尊重孩子個體差異的教育,并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盛開的花朵。

  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呈現出濃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氣息。“達德”“慕賢”“臻善”“崇習”四個校區文化體系渾然天成,水乳交融:“達德”校區彰顯達德學校“智、仁、勇”的辦學愿景;“慕賢”校區以貴州歷史上的文化名人為載體,構建環境文化;“臻善”校區踐行王陽明教育思想的時代化探索;“崇習”校區秉承崇文尚學之精神。學校呈現出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的面貌,班班通多媒體和校園數字廣播,無線網絡全覆蓋,階梯教室、學術報告廳、錄播教室、網絡中心、校園電視臺、創客教室、廚藝教室、琴棋書畫室以及各種多功能教室、專業田徑場、風雨操場、消防體驗館、森林演奏廳等設施完備,為打造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提供了堅實保障,校本課程建設與多彩貴州文化緊密融合,創建了茶道、安順地戲、剪紙、蠟染、吟誦、書法、戲曲、沙畫等“紅領巾社團”,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同時,學校秉持“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的安全教育理念,將消防安全、毒品預防教育、生命教育等安全教育課程融入日常教學,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

  德育引領

  延續文化基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秉承這一理念,花果園第三小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將立德樹人目標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根植于學科核心素養,遵循教育規律,豐富德育載體,拓寬德育渠道,實現全員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

  在以“德”立校方面,學校整合德育力量,注重德育實踐,“在點滴中養成習慣,在活動中提升品位,在常規中尋求創新”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學校的德育實踐圍繞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辦學特色,從“衣食住行”中涵養品格,在蒙學經典中尋找養正、立規、成范的遵循:“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列典籍、有定處、卷束齊、還原處”,養成良好收納習慣,培養學習與生活能力;“八段錦”“戲曲操”用祖輩的陰陽氣循智慧強身健體,練就靜心之法;師生早午間對孔子行敬師禮,以喚起對尊師重道的理解和感悟;每天上午師生互行鞠躬禮相敬,體現儒家文化禮儀教育,外而成行,內而成性,以人化人,用教師的“行”讓學生養成謙遜恭敬之心;午間餐前禮儀,鞠躬互遞餐盤,一句句“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的飯前感恩詞,不僅讓學生學會敬畏自然、感恩勞動,更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重拾并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懂得對萬物的尊重與珍惜。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學校注重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中,既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又教育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與創新思維。從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到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再到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都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方面,都是學校立德樹人教育實踐的重要抓手。

  培養優秀人才,必須有優秀教師,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中堅力量,“高尚的師德、師風是立校之本”。學校把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重要位置,倡導“愛崗、敬業、奉獻、求實、愛生”的師德意識,通過各種方式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采取多渠道、多層面的教師培養機制,從書法、朗誦、閱讀、寫作等教師基本功入手,通過開展“教師教育敘事分享”、“遨游書海,暢享人生”教育經典閱讀活動、“悅讀會”經典誦讀、文墨書香書法學習活動等,鼓勵教師加強業務交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堅實后盾,在促進德育、完善學生人格方面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校將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放在首位,堅持“優化載體、家校合育”的拓展課程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家校聯系紐帶,將學生發展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系。通過家長志愿者護學隊等形式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和諧教育環境,有效提升家長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課程多維

  強化核心素養

  教育教學自主權是學校的重要權利,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在教學改革進程中,花果園第三小學持續開展“國家課程校本化”研究,堅持以學科發展為目標,形成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落地、地方課程特色化的呈現、校本課程班本化實施的課程譜系,構建和完善學校的多元課程體系,開發了“童蒙養正培根育人”的4Z課程——正言、正行、正容、正心的校本課程模式,貫穿于課堂學習和吃穿住用行的生活實踐,開發了安順地戲、苗家剪紙、黔茶道、民樂團、管樂團等20余門校本課程,培正言、正行、正容、正心之學子,育表里如一、浩然正氣的君子少年。

  “4Z”課程主要涵蓋兩大板塊: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如一、二年級踐行“童蒙養正”行為規范養成系列課程,三、四年級肢體及手語表達《千字文》《朱子家訓》經典養氣課程,五、六年級《論語》初學及詩詞楹聯賞析與創作課程。二是學生核心素養系列課程,如語文實踐篤行課程、數學思維實踐課程、人工智能課程、民樂天籟班班傳課程等;“二十四節氣”“八大傳統節日”以學科、少先隊課程為落腳點,把“紅領巾小廣播站”周期節氣詩詞鑒賞、“誦經典”等融入教育教學,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探索多元評價機制與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營造了奮發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氛圍,增強文化自信;在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中交替耕耘,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積淀過程中有效地提升學生創新人格與現代精神,它們各自發展的同時又相互建構,一統于中華優秀文化。

  與此同時,為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校還根據實際情況和社會發展趨勢,開設了研學、游學的系列德育課程,積極構建“有趣有意義”的實踐活動課程。例如“帶上課本去旅行”“我與父母比童年”等活動,通過穿過一條古街、翻過一座山、探過一座樓(甲秀樓)、認識一位英雄(王若飛先生)、走過一條路(貴陽的大街小巷,達德學校舊址)等形式,開闊學生視野,激發愛祖國愛家鄉情感,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多彩貴州的代言人。

  近年來,花果園第三小學堅守教育初心和使命,勇于探索新的教育機制和教育模式,實施校園文化建設,注重學科課題創新,重點強化教師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形成推動教育發展的強大合力,優質教育成果初步體現,優質教育資源基礎逐步形成,一躍成為貴州基礎教育界一顆耀眼的新星。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啦啦操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貴州省安全文明校園、貴州省第五屆119消防獎先進集體、貴陽市中小學德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感恩奮進闖新路,重任千鈞再奮蹄。學校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辦好基礎教育的同時,牢牢把握難得的歷史機遇,補短板,強弱項,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繼續探尋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辦有溫度、有格局、有思想、有未來的教育,努力打造“學在南明”品牌和“硬件設施一流,教育品質一流”的黔中特色學校,讓每一名學子都能綻放璀璨的光芒,努力交出基礎教育發展新答卷,用行動推動貴州教育高質量發展。

  (陳劉洪)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