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東省高州市第四中學 行走在創建學校特色品牌的道路上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15  閱讀:次   |
42.9K

  追求學校特色,提升學校辦學品位,打造好學校辦學品牌是現代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每一所學校都有其不同的歷史傳承、文化積淀和辦學理念,從中凝練出自身的特質,進而才能升華為發展的特色。始建于1968年的廣東省高州市第四中學在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賴治鋒上任校長后,就帶領其工作室團隊根據學校歷史發展歷程及承載的優良傳統,以校園高大挺拔的紅棉樹為依托,打造“紅棉文化”,熔煉出“厚德博學,堅毅豁達,和諧美麗”的紅棉文化內涵,引領著學校的發展。在“紅棉文化引領,培養有用人才”辦學理念的引領下,探索出了“立足根基教育,發展個性,多元化育人”的辦校特色,使“以生為本,立德樹人”的理念真正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促進了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

  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創建優美育人環境

  草木得雨露而茂盛,學校因文化而久遠。只有恒久的學校文化,才能全面浸潤學生的身心,才能壯其體膚,厚其德行,潤澤才智,耀啟未來。工作室團隊以校內參天挺拔的木棉樹為主題,共同發掘了象征學校特色文化的精神品牌——紅棉文化,以紅棉文化建設為核心和紐帶,充分挖掘、吸納、拓展優勢教育資源,打造校園軟實力,將校園文化覆蓋每一名師生,并延伸到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增強師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讓文化成為凝聚共識、陶冶情操、浸潤生命的重要抓手,成為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如今,行走在姹紫嫣紅的紅棉文化園中,“紅棉樹”“春暉亭”交相輝映,“思源井”“進取石”“魚躍龍門”相得益彰,成為紅棉文化的外延表現形式,彰顯了學校的文化自信,并通過認識美、體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將紅棉文化貫穿于校園生活的每一處細節,讓每一個角落、每一處空間都能講述美的故事、流淌美的意蘊、綻放美的個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享受成長與快樂之美。

  激發成長內驅力

  構建學習型教師隊伍

  “一流學校,一流師資”的時代要求,迫切要求學校盡快培養與造就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賴治鋒利用工作室得天獨厚的優勢,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隊伍。

  制度保障,健全培養機制。為了使骨干教師的培養與使用有章可循,工作室建立了系統培養制度、申報評選制度、考核獎勵制度,注重“重在過程”,促進“發揮作用”。積極創造條件,通過與高校、教育研究機構等單位的合作,形成從科任教師、班主任、學校中層干部到校長的培訓機制,分期分批進行定期培訓,建立培訓檔案記錄制度和表彰激勵制度,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強化終身學習的意識,逐步形成了“學習—實踐—反思—學習”的培養機制。另外,通過開展以老帶新、師徒傳幫帶等活動,促進了一大批年輕教師的成長;開展教師教學技能比賽、教壇新秀評選、“一師一優課”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苦練內功;開展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工作,推動教師把豐富的實踐經驗轉化為理論研究成果。

  師德為先,激發成長內驅力。學校始終將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深入開展“厚德崇教,為人師表”活動,培育教師的學術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愛生、敬業、奉獻”的精神,強化服務意識、師表意識和質量意識,樹立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積極開展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月活動,把師德師風表現納入年度考核,與教師的評先選優掛鉤,提高教師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識。

  凝聚家校師生合力

  提升德育工作效能

  學校和工作室牢牢把握正確的辦學方向,著眼于“四個提高”建設特色教育品牌,即提高學校綜合競爭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堅持“培養有高度責任感的現代文明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先行,多方努力,全面合作,形成合力”的原則,注重制度育人、情感育人、法紀育人,積極拓寬德育渠道。

  以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德育課程品牌。學校和工作室以培養學生成才為目標,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利用好課堂主陣地,開展各項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鄉、愛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遠大理想。通過對學生進行民主與法治教育,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以活動為載體,引導學生從不自覺走向自覺,從規范走向習慣;利用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形式,開展專項教育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堅持在學生中開展“每天捐獻一分錢”、在教工中開展“每天捐獻一角錢”活動,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校設有心理咨詢室,通過組織心理教育測評、請專家作專題報告等方法,為學生排除心理障礙,磨煉學生知難而進、堅忍不拔的頑強意志。

  建立健全“學校為主、結合家庭、利用社會”的立體德育網絡。學校和工作室積極推動“自我教育與接受教育相結合”的德育科研項目研究,不斷完善德育的評價機制。充分調動起家庭和社區的德育功能,共同營造環境,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切實做好家長的家教指導,利用好“家校通”等通信網絡,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此外,學校還根據不同季節對學生進行防火、防溺水教育,并邀請交警到校上交通安全課,提高學生交通防范意識,教育學生注重生命安全。

  近年來,學校屢屢斬獲佳績,先后獲得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創新學校、全國教育教學管理先進學校、全國禁毒示范學校、全國科教興研先進學校、全國特色語文教學示范學校等40多項榮譽。近三年,學校申報立項并實施的課題共418項,其中省級課題8項、市級課題42項,已結題268項。出版論文集4冊,582篇教學論文獲得縣級以上獎勵,其中“打造‘文筆’文化,創建和美校園”獲得廣東省中小學特色學校創建優秀方案一等獎。

  憶往昔催人奮進,展未來任重道遠。行走在創建學校特色品牌的道路上,高州市第四中學和廣東省賴治鋒名校長工作室團隊正在仰望教育星空,滿懷信心地書寫教育理想的新篇章,為學校明天的光榮與夢想而奮斗!

  (賴治鋒 馮凱旋 張勇慶)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