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科技創新 體藝見長 ——聚焦福建省泉州市奕聰中學“一體兩翼”辦學特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16  閱讀:次   |
42.9K

  福建省泉州市奕聰中學位于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屆“東亞文化之都”、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肇始于1957年的羅溪華僑中等文化學校,1971年更名為泉州市羅溪中學,2008年8月定為現今校名,是一所公辦完中學校。現校區為旅居印尼愛國僑胞、金光集團創辦人黃奕聰先生捐建。2014年,學校獲評“福建省二級達標高中”。

  經過長期的辦學積淀,泉州市奕聰中學逐漸形成了“科技創新、體藝見長”“一體兩翼”的辦學特色。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教科研先進學校、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學校、國家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福建省文明校園、福建省體育傳統特色項目(田徑)學校、福建省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

  辦學特色的形成

  (1)形成背景。學校秉承黃奕聰精神,提煉出“勤勞、誠實、善予、合作”的校訓,形成了“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踐行了“科技創新、體藝見長”的辦學特色,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與審美情趣、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與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

  (2)形成過程。第一階段:辦學特色的制度化。該階段著重進行組織管理、制度建設、師資培訓和設施設備建設,主要包括:成立科技創新教育、體育、美育領導組,建立科技創新、體育、美育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科技創新、體育、美育的隊伍建設,保證科技創新、體育、美育的有序、有效開展。

  第二階段:辦學特色的課程化。該階段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開發12門有關科技、體育、美育的校本課程,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科技社團活動,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以創新教學模式推動科技創新、體育、美育的開展。

  第三階段:辦學特色的生活化。該階段以學生生活中的科學、技術、環境問題為切入點,以課程為依托,從校園到社會,從課堂到生活,培養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人類的科學情懷。

  辦學特色的特征

  (1)辦學的獨特性。學校把科學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把科學行為習慣細化到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中。提出“科技教育課程化、科技教育課題化”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科普氛圍顯性化、科普活動經常化、科普教育具體化、科教特色科研化”的科技教育特色。

  (2)辦學的穩定性。科技創新、體育、美育辦學特色的建設,從萌芽到發展,從單一到多元,其發展是漸進的,呈現積極向上的態勢,得到了全校師生的普遍認可。

  (3)辦學的價值性。把科技教育、體育、藝術活動作為實施素質教育和形成辦學特色的有效載體,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培育學生的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審美情趣,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

  辦學特色的建設

  (1)規劃建設。制定《泉州市奕聰中學辦學特色建設規劃》并納入學校發展規劃,每學年學校工作計劃將科技創新、體育、美育列入重點項目,確保科技創新、體育、美育滲透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環節。

  (2)骨干引領。教師是辦學特色的創造者和引領者。泉州市名師賴旭初與泉州市骨干教師黃文獻、黃盛源等一批骨干教師引領、推動著學校科技、體藝特色發展。

  (3)課程開發。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學校將科技教育課程化。目前有“羅溪旅游”“家鄉百種中草藥”“飛向太空”“魅力扎染”“創新吧少年”“創新趣味化學實驗開發與應用”“電子百拼”“植物組織培養與實訓”“創客課程”“機器人”“氣象科技活動”等一系列校本課程群支撐科技教育的實施。

  (4)科研推進。先后開展省級課題“農村中學研究性學習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市級課題“中學生物教學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研究”、區級課題“科技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內驅力的探究”的研究。賴旭初、黃翠玉等老師發表了《近5年福建省科技創新大賽生物類獲獎題目探析》一系列論文,對科技創新活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設備保障。購置科普讀物,添置科學器材,完善科技教育設施,充分滿足學生開展科技活動的需要。通過科普專欄、校園廣播站、校園網絡平臺宣傳科普知識。創建“創客教室”“校園創新工作室”“青少年科學影像創作室”,成立了以科技創新為中心的學生社團,創建了航模室、電腦制作室、科技探究實驗室、地理教室、通用技術教室,積極籌建機器人工作室,建設科技創新作品陳列室、科普宣傳報窗廊等設施。獨立建設了一座美術館,被確定為洛江區書法家協會的書法教育基地、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

  (6)活動載體。科技教育的沃土是研究性學習,2018—2019學年,學校有探究類研究性小課題22個,145名學生參與研究;2019—2020學年,學校有研究性小課題28個,165名學生參與科技類課題研究。學校每年舉辦科技節、文化節、藝術節,凸顯“科技創新、體藝見長”的辦學特色,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科技、文化、藝術教育氛圍。

  辦學特色的影響

  (1)學生成長。學生全面受益,人人參與科技、體藝活動,科技素養、創新能力等均得到提升,全部通過信息技術、通用技術會考。近3年來,學生在科技競賽活動中獲國家獎6項、省級獎3項、市級獎45項。體藝成果與科技創新相得益彰。在洛江區舉辦的21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連續18次獲得高中團體總分冠軍,14次榮獲初中團體總分冠軍。學生彭春材代表省隊參加2018年全國少年(U18)田徑錦標賽,以7.12米榮獲男子跳遠比賽銀牌。學生肖揚陽的作品《泉州印象——閩南紅》,入選“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2019年福建省中小學師生書畫作品展,并在福州畫院展出。學校組建足球隊參加市高中、初中足球聯賽獲佳績,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福建省體育傳統特色項目(田徑)學校;“一扎一染一視界——奕聰中學扎染工作坊”跨學科“五育”融合教學實踐模式,已于所在區域起到引領輻射作用,開發的教材、課程、工作坊模式覆蓋全區80%以上的中小學、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幼兒園等單位。榮獲福建省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節現場展演一等獎、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近3年,為高校輸送藝體類本科考生164人。

  (2)教師發展。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教學觀、學生觀和課程觀,成為學生學科學的促進者、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者和科技創新的引路人。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科研水平有效提升,不僅創新課堂教學、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還不斷開發科技教育課程和科技教育資源。黃文獻老師榮獲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工作者稱號,林輝煌老師被評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個人,賴旭初老師被評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輔導員。

  (3)示范輻射。學校先后獲得全國特色教育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福建省環保教育基地校、泉州市實施素質教育工作先進學校、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學校、泉州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并于2018年被確定為泉州市普通高中特色學校(科技教育特色類)。一些兄弟學校到校考察交流,國家、省市級媒體對學校的辦學特色進行了推廣宣傳。(黃向榮)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