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同聚 筑夢遠航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實驗小學校黨建品牌建設剪影
紅色基因綿延百年,革命薪火代代相傳。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通過多種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實驗小學校以抓黨建固根本、強堡壘促發展為思路,以黨性鑄師魂、黨風促教風為目標,創造性地提出了“三心”同聚黨建品牌。
青神縣實驗小學校創辦于1967年,建校以來,一直堅持“好習慣、好身體、好學力奠基生命的底色”的“三好教育”辦學思想,將紅色意識植入學生心中,為學生的未來保駕護航。
小學是“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它對未來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通過了解黨史,可以塑造正確的價值觀,明確對錯的概念;通過學習《黨章》,可以提升素養,完善對德的認知。青神縣實驗小學校便是基于這樣的目的,創造性地把紅色精神融入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中,核心領航,匠心筑夢,童心向黨,“三心”同聚,為學生未來行走正確的道路做好“護欄”,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核心領航,指引未來
“三心”同聚黨建品牌的基礎便是堅持黨的領導,所有的措施都應該以此為核心,以此來領航。為堅定黨的領導,學校緊緊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條主線,以“文化凝心聚力,學研富腦修身”為主題,通過學經典、學《黨章》、學英雄“三學”行動,與師生日常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讓中華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浸潤于師生之間。
學校一方面聚焦立德、修身、廉政、信念“四大篇章”,搭建“典”亮實小、“經典之聲”兩大平臺。每季度開展經典大家講活動,黨員教師齊誦經典。通過經典誦讀和記憶操結合的形式,促進師生在運動中誦讀經典,傳播思想,啟迪智慧,指導實踐。潛移默化地將紅色精神植入學生的心中,在學生心中點燃紅色的火種。
另一方面,學校依托“典”亮實小講堂、紅色西山研學基地、少年軍校實踐基地,堅持每學年開展看一部英雄影片、游一次紅色西山、辦一場英雄演講、唱一首革命歌曲、演一個英雄故事的“五個一”活動。通過開設“游紅色西山,學烈士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西山紅軍武裝起義攝影作品展、“紅色西山”校本課程等形式,將紅色基因根植黨員、教師、學生心中。
通過各種方法,青神縣實驗小學校把紅色精神融入到師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貫徹到學校的各個角落。
匠心筑夢,保駕護航
堅定了核心,就應該加固抵達目的的道路。要讓紅色精神深入學生的內心,教師團隊的提升便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創建一支堅持黨的領導、貫徹紅色精神的教師團隊,青神縣實驗小學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學校首先堅持“黨性鑄師魂,黨風促教風,建一流隊伍,創一流業績”的目標,聚焦教師素養,然后扎實推進黨小組帶教研組、支部委員帶年級、黨員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三帶”行動。
首先,學校根據學科性質、崗位特點對黨小組進行劃分,分別成立“語文”“數學”“藝體綜合”三個黨小組。搭建名師大講堂,推進“紅藍結對”成長行動,以黨小組為單位,邀請專家為黨員和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培訓,各學科黨員名師帶頭開設專題講座,進行優質課展示,讓黨小組帶動教研組教師專業水平整體提升。
其次,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這一中心,突出課改與創新,以分享式教學作為課堂改革切入點,以校本課程帶動各年級學生特色發展,以課題引領課堂改革,促進各年級教師創新發展。
再其次,學校成立黨員志愿服務隊,開展黨員教師幫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活動。每年3月走進茶園開展先鋒采茶助學活動,并將采茶的全部收入捐贈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周末看望不能上學的殘疾兒童,根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制定“一人一案”,開展“走教送教”活動,輔學助智。每月走進社區,為學生和家長開設閱讀與家教公益講座,把溫暖送到孩子的心中,把信心帶給家庭。
童心向黨,奔赴成功
童心向黨,筑夢遠航。“三心”同聚黨建品牌最終也要落實到學生的身上。學校抓住禮儀、運動、學習三個重點,推進好習慣、好身體、好學力“三好”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日常教育活動中,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習方面,學校圍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這個目標,確立了“分享式教學”理念,形成了學生“自主提問、自主交流、自主評價”的教學思路。
黨的歷史就是最生動的教科書。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黨的歷史,在活動中體悟紅色精神,這種精神,猶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稚嫩的心田,影響著他們人格的形成,為學生指明未來的道路。青神縣實驗小學校“三心”同聚黨建品牌的提出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為學生的未來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艾永紅 郭燕萍)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