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世以德 篤行于微 ——山東省濟南濟微中學“精微”文化發展回溯
致廣大而盡精微。人生中,在站位上要高、格局要大、目標要宏、視野要闊,在為人做事上要注重細節,盯住關鍵點,善于從易小之事上入手,精益求精,這樣才能通向成功的彼岸。在教育中既要求教育者善于站在全局、大局和長遠利益的思維角度看問題,又善于從細微處、小節上扎實用力,一步一個腳印。山東省濟南濟微中學從細節出發,以“精微”為宗旨,為學生擁有一個幸福明天而鏗鏘前行。
山東省濟南濟微中學創建于1953年,前身是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子女學校,是槐蔭區首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015年起,在社會各界、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學校開創了集團化辦學的新模式。2018年9月3日,山東省濟南濟微教育集團正式揭牌成立。自辦學以來,學校一直秉承著“用心關注每一名學生健康主動發展”的辦學理念,堅定“立濟世之宏志,從微小事做起”的辦學思想,堅持走制度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打造出以“精微”文化為指導,九年一貫制的“9>6+3”教育模式,將“四學段、大貫通、一體化、精微校”作為學校的發展路徑。
濟世以德,篤行于微。所謂精微文化,意在顧全大局之際,更要注意微小的細節;趾曛窬郑甏笾饔睿瑐ゴ笾晒,都要由“盡精微”的無微不至而達成。即凡事都要從大事看,從小事做。濟微中學從文化概念的內涵出發,聚集于學校歷史沿革和未來發展,凝練了具有獨特性和專屬性的濟微文化標簽“精微”,梳理并架構了學校的“精微”文化框架,志在以小達大,以微小細節,孕育一個個有宏大格局、有偉大精神的學子。
九年一貫
融會貫通筑大道
為了促使學校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機制,促進學校個性化、人本化的建設和發展。學校以“引領地域教育文化,涵寓濟微終身學習”為目標指引,把“加強校本研究,構建高效課堂,弘揚生命精彩”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著力點和落腳點,開辟了一條“探索、求實、發展”的校本研修之路。
學校確立了“四段一體,三全育人”的九年一貫教育序列化體系,劃分了一至三年級、四五年級、六七年級、八九年級四個學段,將育人目標合理分解到不同學段,分層實施、有序銜接,形成了系列化、一體化的教育思路和舉措,呈梯次、漸進式地達成教育目標。
一方面,為了避免中小學學習差異讓學生置于一段較長時間的適應期,為了讓處于懵懂時期的小學生盡快地融入中學生活,學校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廣受學生家長好評的便是學校開展的學科魅力展示活動。這項活動,通過各位名師突出展現所執教學科的魅力,不僅讓六年級的學生提前認識與了解將要接觸到的新學科,而且在展示過程中,每位名師所煥發出的人格魅力和展示出來的學科魅力,又深深地感染著每名學生。
在這樣的活動中,學校追求中小學教師的相互協同、相互補充,也正是通過這些活動,讓中小學教師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需求,避免互相指責與要求。使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真正融為一個整體,實現了九年教育的一個大貫通。
另一方面,中小學教學內容之間的斷層,學校也開始著手彌補。
近年來,學校一直堅持從三個方面對中小學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使其教學內涵更加深化,最終實現中小學教學的一體化發展。一是科研引領,以此來建構教學發展的一體化;二是大教研組建設,打造出了中小學教研一體化;三是同課異構,探索教學理念的一體化。通過這種活動,使中小學教師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各自教學實踐中的差異,發現共同規律,探索教學活動系統化、序列化發展的可能性,力求做到共融互存、和諧發展。
此外,學校構建了縱向序列化、橫向主題化、課內課外相互融通、校內校外通力協作的實施和保障體系,形成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工作格局。教師們在學校的帶領下,一起追求教學理念、教學內涵的有序深化,摒棄了那些簡單的重復與延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精微德育
春風細雨正新苗
育人先育德。德育工作好比栽樹苗,苗不正,則難成大樹;若偏,則偏離正道而長也。學校,承載了一名學生從童年到少年至關重要的成長階段。而在九年一貫制的體制之下,德育工作也要作出相應的改變,才會有相應的成果。九年一貫制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完整地考慮學生這一階段的成長規律和需要,再以適合的方式落實到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就此,濟微中學創造性地提出了“四段一體、三全育人”九年一貫德育序列化實踐。
“四段”,即依據不同年齡、不同認知心理特點,劃分為一至三年級、四五年級、六七年級、八九年級四個學段;“一體”,即依據學校特色將九年義務教育一體化思考規劃,將學校育人總目標“自主自強、明德擔當”合理分解到不同學段,分層實施、有序銜接,形成系列化、整體化的思路和舉措,呈梯次、漸進式地達成學校育人目標;“三全育人”指的是構建一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縱橫融通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為了增強德育效果,學校還建立了家校社“精誠”共育體系,學校系統規劃家校社協同育人的科學路徑、組織方式,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明晰家校社三者的職責、邊界,建立了家校社“精誠”共育體系。
學校的德育工作在近幾年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濟微中學作為濟南市學校德育的典型代表之一,相關經驗發表于《中國德育》2016年第23期。2016年11月底,在山東萊州舉行的全國中小學德育綜合改革成果展示暨交流會議上,濟微中學作“四段一體,梯次漸進——濟南濟微中學德育序列化實踐”的經驗交流,得到與會專家的好評。2017年4月,《環境教育》刊發《“一化二線四主題”,扎實推進生態文明教育》,介紹了濟微中學序列化生態文明教育經驗。
學校一邊著眼“大愛”,培育心靈純粹、品格高尚、志趣高雅的新時代青少年;一邊又從小處著手,從小事做起,立足于教學開展和行為實施,通過教學體驗感悟利他的責任與價值,通過行動生成與強化助人的品質和志趣。
精細入微
點面俱到結碩果
精益求精,造微入妙。細節決定成敗,濟微中學從點出發,逐步遞進,輻射出“精微文化”成功的一面。“精微課堂”的探索與實施,為廣大學子的未來添磚加瓦。
“精微”課程,以人為本,講究“精耕細作”,以發展學生個性、挖掘學生潛能為目的,提倡要像傳統農業那樣,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長,分門別類地進行精耕細作、精心引導,為每名學生創造展示個性的空間,把生命中的愛和亮點全部展現出來,煥發出自己獨有的美麗光彩,為社會作出貢獻。為此,學校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五星學子”課程評價體系,做到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表現性評價,在評價主體多元化的前提下,也做到了尊重學生個性。
精微之精,在于細化教育,而精微之微,在于對重點的突出。學校致力于課堂教學“微策略”研究,梳理了“精微”課堂20條(通式)+學科(變式),形成了“精課堂、微模塊”的課堂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更加精妙。真正做到減少課程的“寬度”,但同時增加課程的“深度”。在深化基礎類課程實施的探索與研究的同時,也在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學科拓展知識的融合、學校課程的序列化和社團活動的貫通上下功夫,著力打造涵蓋基礎性、擴展性、創新融合性的“精微”課程體系。
此外,“精微課程”也是精彩紛呈的。課程的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科在保證國家課程落實的基礎上,開發與國家課程呼應互補的拓展特色課程。如語文學科的“悅讀越美”晨誦與名著閱讀課程,地理學科的“圖行天下”課程,化學學科的“實驗+”課程等。
特有的人工智能融合課程,通過循序漸進的項目任務設計,引導學生從人工智能的體驗、感知開始,認識人工智能,理解人工智能,運用人工智能實踐創新,發展學生計算思維,促使學生理解信息社會基本道德規范。這樣的課程,讓學生的未來更加多元,發展也更加全面。
在多年探索奮進中,濟微中學已經卓有成效。學校在獲得“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示范學校”“山東省首批文明校園”等榮譽的基礎上,又榮獲了“山東省平安校園示范校”“山東省家庭教育示范校”“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濟南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濟南市首批領航學校”等榮譽,濟微德育案例入選教育部門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學校一直堅信學生在精細化管理中可以從自信走向自主,從自主走向自立,從自立走向自強,最終從自強走向自如;“盡精微”,則道不遺微小。前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棋弈上的全局中謀一子,后者的作用也必不可缺。濟微中學將繼續以“精微”文化為底氣,在育人之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堅定!
(吳興義 李妮妮)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