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親身經歷 教育自然生發 ——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自然生態體驗課程的實踐探索
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創建于1951年,為成都市一級幼兒園、四川省示范性幼兒園。幼兒園地處大學校園內,屬于“園中園”,擁有豐富多元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幼兒園積極響應國家和社會對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滿足人民群眾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以自然體驗課程建設為改革發展的突破口,充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讓兒童在與大自然的互動和親身經歷及體驗操作中讓教育自然生發,引導兒童從經驗建構走向意義追尋,形成了一條新時代幼兒園課程育人的改革創新之路。
以幼兒發展為核心,深化課程理論認知
在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中,幼兒園進一步理解、回應了教育的根本問題。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思想指導下,以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任務,以自然體驗課程實施全面育人,形成了“經驗建構與意義追尋”的兒童發展觀、“價值立場與價值引導”的課程觀、“自主體驗與互動共生”的活動觀。幼兒在自主觀察、發現、探索、體驗大自然的過程中理解自然與自然現象、人與自然的關系,感受人與自然、人與人互動依存的關系;打造無邊界的教育空間,讓教育回歸自然,讓自然成為教育;形成對生命的認知,體味生命的平等,敬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兒童。
以問題意義為導向,構建課程創生模式
幼兒園充分利用和挖掘自然資源的育人價值,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讓幼兒親身參與、實際體驗、主體互動,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自然體驗課程創生模式,促進幼兒的經驗持續建構與意義追尋。以問題意義為導向的自然體驗課程創生模式,即“情境創設—問題生發—實踐探究—反思追問—意義追尋—課程生成”6個環節。此課程創生模式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遵循不同活動的特點,可以按照6個環節進行,也可以有一定變式。
以意義追尋為旨趣,設立課程目標內容
幼兒園在自然體驗課程中以意義追尋作為自然體驗課程的目標,倡導關注兒童經驗持續不斷的建構,從探索身邊的人、事、物所形成的關聯和判斷到對自然、生活、生命的理解,形成對關系、生命、價值等的意義追尋,從幼兒的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認知適應、學習品質4個方面來構建課程目標,使課程目標與幼兒發展目標趨向一致。在課程目標的引領下,構建與幼兒真實生活環境無邊界的教育圈層。充分利用、挖掘“三圈層”,即幼兒園的核心圈、大學校園的輻射圈、大學周邊的拓展圈中的自然資源,創建創造性游戲、科學實踐、自主運動、生活體驗、藝術創造五大課程模塊,并創生出豐富多元的課程內容。
以“五大要素”為載體,創新課程實施方式
在自然體驗課程的實施開展中,兒童是活動的主體,是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和溝通者,基于真實的問題情境與自然、環境、人際互動。幼兒園關注兒童在活動中的輸入與輸出,將“情境+體驗+探究+交流+表現”這五大要素貫穿活動整個過程。在自然情境或創設的生活情境中觀察、探究、產生問題,幼兒通過直接或間接體驗、認知或情感體驗、個體或合作體驗,觀察或操作等,在探究中指向問題解決,就自己體驗的過程和發現進行多種形式、途徑的交流和表現。
以“四共”活動為核心,彰顯互動活動過程
在自然體驗課程開展過程中,師幼共建問題、共生活動、共享經驗、共情意義面。通過師幼互動,形成課程發展的連續性過程。以問題導入的方式,師幼共同去尋找、發現、追問生活中的問題,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形成課程開展脈絡。在課程實施中,既有教師的預設,也有幼兒的生成,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給予充分探究的機會,以自主探索中的問題發現和幼兒發展需要為依據,將預設和生成動態轉化,追尋經驗背后的價值生成,從而師幼共生活動。隨著活動的豐富,個體的經驗在交流碰撞中呈螺旋式發展,讓課程走向更有深度的思考,師幼共同探尋和建構活動的價值與意義。在此過程中既是幼兒自主、合作、探究、分享的學習過程,又是教師、幼兒、活動、資源對話的過程,以此形成“四共”的活動過程。
以表現性評價為主,尊重兒童個體發展
傳統的學習以關注兒童學習什么、學到了什么為主。幼兒園更加倡導兒童的主觀能動學習,關注兒童如何學習及經驗發展的程度。幼兒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發展的需求,結合自然體驗課程的特性,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課程評價方式上多采用表現性評價。表現性評價是基于幼兒在真實的生活和情境中的表現,教師在日常長期的追蹤觀察中獲得的數據,從而反映幼兒的真實發展情況。表現性評價讓幼兒的發展可視化,讓兒童看到自己、相信自己,成為兒童發現自我的原動力。表現性評價讓幼兒、教師、家長看到幼兒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學習和發展,增強了家園、師幼的有效互動,教師觀察能力和解讀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
自然體驗課程讓幼兒更多地親身經歷各種活動,讓教育自然生發,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四川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將繼續著眼兒童高質量發展,探尋新時代中國化、本土化的幼兒園課程建設之路。
(盧永平 龔文秀 徐英 蔡桔)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