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能相濟 和樂共融 奠基學生終身發展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第一小學特色德育開新局
德育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作,不僅關系到個體的未來成長,更直接影響到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學校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陣地。”成立于1952年的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第一小學是克拉瑪依市的首所學校,地處祖國邊疆,學校深知德育在育人、立校中的重要作用。為此,學校以“德能相濟,和樂共融”的辦學理念為引領,全面打造“和”文化,深入實施“和融教育”,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化、規范化、實效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序列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培養“懷德致遠、德藝和一、情智和一”的優秀學子,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學校的“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序列化,讓成長有階梯”案例獲評全國第二批“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管理建德協同弘德
形成德育共識凝聚育人合力
學校建立健全德育組織網絡,按照“書記、校長全面負責,副校長具體抓,黨團工隊協助抓,班主任和全體教師具體實施”的工作思路,組建了德育領導小組,建立了以教務、大隊部為主導,以班主任、學科教師為骨干,以少先隊組織為依托的德育工作隊伍。在全面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同時,強化各學科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使人人都成為德育工作者。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和全員師德考核制。通過《師德問題談話制》《師德問題責任追究制》以及“校長信箱”、家長和學生評師德等制度與活動,督促教師提升職業道德水平。加強融情教育,引導師生增強“五個認同”,強化國家意識,筑牢校園團結穩定的思想防線。積極開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聯網工作,形成了各方同向而行、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
文化潤德課程立德
營造德育氛圍夯實育人根基
環境是學校“和”文化的外顯。校園中,處處洋溢著“和”的氣息,潤物細無聲:草坪上的文化石提示學生愛綠護綠;宣傳欄上的英模故事、抗疫先鋒故事、校園先進教師和優秀學生的故事,揚榜樣力量,育美德雅行;各具特色的樓道文化令人振奮,師生佳作翰墨飄香,文化長廊潤澤心靈。美麗雅致的校園,真正做到了“一墻一柱都說話,一草一木總關情”。
學校課程方案以國家教育方針為指導,凸顯“懷遠·和一”的校訓引領,形成了“一體兩翼”的課程結構,即以“懷遠”課程(國家課程)為一體,以“和一”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德育主題課程)和“多元智能”課程(社團課程、實踐課程)為兩翼。通過開發課程、改革課堂、完善評價等途徑,確保課程立德,化育學子。
扎實落實“懷遠”課程。實施“德育目標學科滲透制”,教師深度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教材和課堂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如道德與法治課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法治、愛國等教育;語文課挖掘課程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發揚傳統美德;數學課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培養學生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體育、藝術等課程引導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有效實施“和一”課程。地方課程“可愛的中國”在學生心中樹立了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定信念。“籃球”“足球”“愛家鄉”“校園里的樹”等校本課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序列化的目標設定,使“文明”“和諧”“友善”真實地發生在教育的全過程,讓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德育成果變得生動可感。
探索嘗試“多元智能”課程。學校遵循讓每一名學生信息技術有“一能”、體育有“一強”、藝術有“一技”、生活有“一得”的課程定位,開發了“多元智能”課程。課程實施以“137”德育工程為依托,在一門民族團結課程、22個特色社團和7個校外實踐基地組成的移動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實踐體驗、快樂成長。學校童聲合唱團、建筑模型社團、機器人社團等多次在各級比賽中獲得佳績。
活動養德實踐煉德
豐富德育內涵增強育人實效
學校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提煉出學段目標,形成小步伐前進、螺旋式上升的德育漸進模式。依據目標,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的教育活動,達到了活動育人、知行合一的良好效果。
第一課堂(各學科教學)、第二課堂(少先隊活動、講座、班隊會等)和第三課堂(網絡空間)的橫向貫通、相互補充,是學校德育的一大特色。學校深化第二課堂實踐,通過入校課程、離校課程、國旗下講話、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文體活動、集體競賽項目、國防教育等,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涵養新時代好少年。充分利用第三課堂,探究德育新生態。德育辦利用“中小學德育學堂”資源,開辟了德育品牌“和敏·德育云課堂”,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文明成果滋養學生心靈。此外,學校還依托油井遺址、十區市場、科技館、消防大隊等7個校外實踐基地,構建出多元化、立體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序列化”場域,讓德育更加豐富生動,為學生喜聞樂見。
德育“序列化”,成長有階梯。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和美教師”“和敏學子”和“懷遠少年”,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以德育為引領,學校各項工作全面推進,先后獲得“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百所德育示范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冰雪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活動特色校、自治區文明校園、自治區首批中小學美育(音樂)特色校等榮譽稱號,成為“油城”一顆熠熠生輝的教育明珠。和諧發展、和融共進的獨山子區第一小學,正全面踐行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時代使命,引領師生向著美好未來全力進發!
(連蓮 馬媛 潘曉斌 李佳飛)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