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發展的民辦學校“明珠” ——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學校改革發展紀略
“適值盛世,國倡民學,明珠借勢而起。然則,籌辦之初,百廢待興。明珠人志存高遠,同心同德,開疆拓土,共克難關;提規模,增氣象,展新容,漸成明珠輝煌之名,飛鳳扶搖之勢……”這篇汪洋恣肆、意境宏闊的《明珠二十年志》,凸顯了浙江省永康市明珠學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彰顯了“品學共進、藝文兼修”的校園文化氛圍。
明珠學校是浙江省永康市文旅集團旗下的一所完全中學。學校坐落在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永康城區飛鳳山上。作為一所備受社會各界和家長贊譽的國有民辦學校,學校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發展格局,矢志實現“四個一流”,即一流的團隊、一流的校風、一流的質量、一流的特色。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品牌建設、特色教育等多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文化引領爭一流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根和魂,學校亦然。文化引領,關乎學校教育教學的旗幟和方向。
走進明珠學校的南大門,一股獨特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道宏偉壯觀的浮雕墻,圍繞永康和飛鳳山的標志性建筑與發展重要節點,浮雕墻藝術性地展示了學校的辦學軌跡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由明珠學校校長朱青松撰寫的《明珠二十年志》,以辭賦的形式高度濃縮了學校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印記,勾勒出學校篳路藍縷、艱辛跋涉的廿年創業歷程。
校園內曲徑通幽,花草掩映,亭閣相依,噴泉落玉,山巒盆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志存高遠”“天道酬勤”“明珠璀璨”“感恩”和“信、義、智、忠”等十多塊大小文化石,錯落有致、別具一格,彰顯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寄托了學校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望。
立足“文化引領,藝術見長”的特色,結合辦學實際,學校提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樹立“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璀璨的明珠”的教育信仰,提出“品學共進,藝文兼修”的辦學目標,凝練形成了以“激發潛能,培育仁心”為核心的校園文化構想。
學校全方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除擁有一套完整、系統的文化體系外,還通過宣傳長廊、警世格言、師生書畫展、班級文化墻、開放式閱讀書吧、文化櫥窗以及師生風采展示臺等,讓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
在構建校園靜態文化的同時,創新教育思想,激活動態校園文化,以舞動“明珠啦啦操”、校史研學、學貫“311”校本課程、唱響校歌等活動為載體,引導和推動師生的思想意識、校風學風和行為習慣的改變。明珠學校獨樹一幟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推動著學生的成長和學校品質的提升,引起市內外教育圈廣泛的關注和不小的觸動,社會聲譽日益提升。
提高站位抓教學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提高站位,始終堅持“效率優先,質量為本”的教學理念,實現教學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立身之本,緊抓教學質量是學校可持續發展之源。在朱青松校長的帶領下,明珠學校始終把教育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學校秉持“向課堂要效率,向作業要質量”的理念,在倡導學生激情早讀、整齊跑操與專注自修的同時,要求教師通過“先練后教”,優化教案預設,反思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著力打造“智慧課堂與小組合作”相結合的高效課堂,真正實現讓學生真實參與課堂,讓教師在每節課上全面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
——加強作業管理,提升作業效能。
學校在作業設計上將作業分為基礎性、能力提升和探究拓展三類,實現作業布置精準化,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做適合自己的作業,汲取知識,收獲自信。
在朱青松校長眼里,“學困生”是更值得教師用心關注的群體。為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學校在初中部全面鋪開“輔差”工作,朱校長還專門牽頭申報了一個省級課題“家校共育:民辦學校學困生成因與對策的研究”,號召所有教師通過參與研究課題,關注“學困生”的成長,為孩子未來無限的可能搭建成長的橋梁。
——規范教研組活動,加強備課組建設。
多年來,學校堅持開展“一周一教研”、教研活動周、學科論壇、讀書分享會等活動。施行全員聽評課制度,要求中層以上領導全部深入課堂“推門聽課”,現場反饋,做好指導工作。校級領導和教學部門領導參與對口教研組“一周一教研”活動,精準把脈,讓教研活動真正發揮實效。
學校成立名師工作室,啟動“明珠新秀”名師培養工程,每學期開展“同課異構”“師徒競技”“業務知識競賽”等專業技能評比活動,培養出一批教學業務骨干,學校在當地有“教學新秀搖籃”的美譽。辦學24年來,學校先后培養出省教壇新秀1人、地市級教壇新秀5人、地市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16人、縣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縣市級教壇新秀40人、縣市級教學能手17人、縣市級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45人。
特色教育顯實力
特色教育,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從而充分實現教育價值,學校也可據此完成差異化發展。
“一所沒有特色的學校是沒有靈魂的學校。”這是朱青松校長常說的一句話。2016年來到明珠學校時,他就提出了“品學共進,藝文兼修”的特色辦學目標,大力鼓勵學生發展才藝特長,助推學生能力發展,取得了累累碩果。
——美術教育是明珠學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之外的特色教育之一。
作為全國學校美育先進單位、金華市藝術特色學校,明珠學校擁有一支以高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等為教學骨干的藝術教師隊伍,學校藝術班包含美術、表播、音樂、舞蹈四個專業多個學科,從2016年至今,美術班有近70%的學生被國內知名藝術類高等院校錄取。
——廣電傳媒與音樂教育是學校的又一條特色發展道路。
經過精心培養,每年都有多名學生考入國內知名藝術高校。下一步,學校還將舉辦永康市域范圍內的師生書畫藝術作品展和器樂演奏音樂會等活動,著力打造藝術欣賞高地。
——科技、體育活動是學校的一個品牌,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學校承辦了2016年全國海陸空模型爭霸賽。在本次全國大賽上,學校航模隊獲得團體季軍的殊榮。
學校還多次承辦浙江省青少年模型網絡競賽永康賽區比賽項目和永康市中小學科技體育節活動,獲得獎項數百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啦啦操運動在全國的推廣和普及,明珠學校將花球啦啦操作為校本課程在學校大課間開展,進一步豐富和活躍了校園文化。學校編著的《校園大課間啦啦操》一書入選國家啦啦操授課教材,學校被評為全國校園大課間啦啦操推廣實施單位,“璀璨明珠啦啦操俱樂部”被認證為全國四星級俱樂部,曾參加省級、全國賽事十余次,并多次取得冠軍。在第二屆全國啦啦操創意展示大會中,永康市明珠啦啦操隊榮獲特等獎。
精心管理育新人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與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緊扣“精細化”“抓落實”兩個關鍵詞,學校推行“七大舉措”做大做實德育工作。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努力推進“大德育”體系的構建,實行“全員德育”,重點抓好班主任隊伍的培訓提升工作和學生干部隊伍的培養工作,加強生活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
——完善相關規章。
根據需要及時修訂《明珠學校班主任班級管理量化考核細則》《明珠學校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量化考核標準》《明珠學校學生違紀處分條例》《明珠學校學生禮儀常規要求》等一系列德育工作相關規章制度,明確職責、細化要求。
——豐富德育活動載體。
在學校層面,政教處和團委以傳統節日、紀念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一年一度的“60華里遠足拉練活動”已經成為明珠學校的一項精品德育課程。創新活動載體,讓學生的思想在活動中得到凈化,再在活動中升華。同時,要求各年級組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時開展相關有針對性的德育活動,以加強活動的有效性。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完善心理輔導咨詢室,要求班主任多學習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定期開設心理健康輔導課(活動),及時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努力使學生心理健康,緩解學生焦慮和壓力。
——加強家校合作。
堅持學校與家庭合作共贏的原則,增強學校對外交流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健全家校合作機制,完善教師家訪制度和家委會制度。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體驗日以及家長微信群等途徑,方便家長了解學校情況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指導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努力提升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
——開展德育工作研究。
立足平時學生管理中的問題、案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積極撰寫德育工作論文,豐富學校德育管理理論。要求每名班主任每學期必須撰寫一篇德育工作論文。同時要求全體班主任和大部分青年教師都參與“家校共育:民辦學校學困生成因與對策的研究”課題研究工作。
——開設“311”校本課程。
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長遠發展,學校開設了“311”校本課程。其中,“3”指“三個一百”,即培養學生欣賞一百幅名畫、學唱一百首歌曲、閱讀一百本圖書,美術組、音樂組、語文組分別編寫了校本教材《你不可不知道的一百幅名畫》《明珠之歌》和《雛鳳清音——百本名著導讀》。
“11”指培養學生寫一手好字、掌握至少一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運動項目。學校安排書法教師為初一學生每周每班上兩節書法課,組織初中學生集體學習明珠啦啦操、跳繩等運動,組織高中學生開展足球社、籃球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街舞社、滑板社等各類體育社團活動,從知識能力、學習體驗、健康生活的培養需求,上升到注重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全面發展的人。
歲月曾著風雨,更待滿樹繁花。在教學改革發展進程中,明珠學校因其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卓有成效的辦學成果,先后獲得全國先進民辦學校、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浙江省A級普通高中、中國民辦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加快“名校建設”步伐,逐步實現高質化、精品化、信息化、特色化、品牌化、優雅化發展目標的道路上一路收獲,再啟新程!(陳玲麗)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