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研訓從“借船出海”到“造船航行”
位于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福建省長汀縣,古稱“汀州”,是中央蘇區汀州市所在地,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是“世界客家首府”,也是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縣現有人口55萬,全縣轄區內有各級各類學校296所,在校生9.3萬人,在編在崗教職工約5000人。近年來,長汀縣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與幸福感不斷提升。這與長汀縣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息息相關,也與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開展的教師繼續教育、學歷教育等研訓工作密不可分。
近年來,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找準辦學定位,分析優勢與不足,探索形成并有效實施“123”工作模式,受邀在全省教師進修院校校長會上作典型發言。如今,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研訓工作從“借船出海”到“造船航行”,成為全縣教師發展的“高速服務區”和“加油站”,切實服務學校教育教學、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服務教育管理決策。
那么,作為經濟欠發達的老區蘇區,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是如何立足區域實際實現迅速發展的呢?
搶抓機遇促發展
黨建引領筑基石
長汀縣站在“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高度,高度重視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將縣教師進修學校建設列入全縣工作規劃,在新校區建設、培訓經費、教師編制、教師職稱等方面具有前瞻性政策傾斜。同時,長汀縣要求縣教師進修學校要充分發揮研訓職能作用,在全縣教師隊伍建設上有新發展,邁上新臺階,不斷為長汀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長汀教育強縣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近年來,長汀縣將教師進修學校標準化建設所需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各項創建工作經費投入。長汀縣按中小學、幼兒園和中職學校教師核定工資總額的2.5%比例,落實教師培訓專項經費,其中60%撥付縣教師進修學校開展研訓工作。
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創辦于1954年,現有教職工41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25人。作為正科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搶抓機遇、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勇于創新,始終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堅持高質量黨建助推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教研教改的研究和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高質量黨建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推動學校宣傳文化、教研文化、活動文化和精神文化齊頭并進,讓校園充滿人文精神,以創新文化激發教研文化,以精神文化凝聚工作合力,教師們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教育事業中,書寫著長汀教育的現代史。
“借船出海”求創新
高端研訓激活力
長汀作為革命老區、山區縣,各種教育資源特別是高端培訓資源十分匱乏,如何補齊教師高端培訓不足這一短板,使長汀教育快馬加鞭地走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以來,長汀縣教育部門和縣教師進修學校領導四處奔走求教,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本土實際的培訓新路子——實施“借船出海”戰略,即高位對接省內優質教育資源,推進高端培訓。
2018年9月,福建教育學院與長汀縣簽訂教育整體幫扶協議。幾年來,福建教育學院整合全省“十三五”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資源,共選派11位導師和26位省“十三五”中小學名校長培養對象,采取“一組幫一校”的形式,分8組與長汀縣8所學校開展對口幫扶;51名省“十三五”中小學名師培養對象采取“一幫三”師徒結對形式,與長汀縣153位骨干教師結對幫扶;先后組織530多人次專家、名師、學科帶頭人到長汀縣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共開設專題講座129場、同課異構127場、聽課評課115節,參訓教師達到5743人次;專門為長汀縣舉辦了22個培訓班,投入培訓經費260多萬元;在各類省級培訓項目中,為長汀縣提供180多個免費參訓名額,節約培訓經費60余萬元;指導長汀縣教師申報立項省級課題8項,吸納80多位教師參與名師名校長教科研課題項目研究;先后向中小學校捐贈總價值80余萬元的電腦、打印機等教學設備……
2019年6月,福建師范大學在長汀縣建立教育部門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福建師范大學長汀分基地,并研究制定了支持長汀縣基礎教育補短板五年工作方案,計劃用五年時間對長汀縣基礎教育教學科研、師資培訓和薄弱校幫扶等方面給予指導和幫助。目前,福建師范大學已捐贈長汀縣各學校臺式計算機160臺、籃球架2副、乒乓球桌4張、冷暖變頻空調100臺、觸控一體機33套;專門為長汀縣舉辦了兩個省級培訓班,組織80多位專家、教授到長汀縣送培送教,開設展示課36節、專題講座12場,全縣2050名教師參與;每年為全縣教師提供30課時分學段、分學科的網絡遠程培訓;為進修學校捐贈價值35萬元的智慧教室設備一套、學科指導組辦公電腦25臺、電子閱覽室電腦10臺、圖書5000多冊。
2018年12月,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在長汀縣建立研訓基地,采取“三級工作坊”的模式進行幫扶。自幫扶以來,已有79位省級專家、名園長、名師送教至長汀,182名骨干教師脫產參加省級培訓,省“隋玉玲名師工作室”與縣“幼兒學科指導組”,省“蔡蔚文名師工作室”與南山中心幼兒園、河田中心幼兒園結對幫扶,每年至少開展兩次專題研討活動,一批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得到迅速成長。
通過“借船出海”,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充分發揮培訓主陣地作用,分類別、分層次、分學科開展教師培訓工作。2016年至2021年,分別組織各類教師培訓35、65、85、96、45、74期(場)次,參訓人數分別為5500、7400、11200、12550、7594、11052人次。
此外,依托晉江長汀“山海協作”平臺,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積極選送縣名師、骨干教師赴晉江市開展“搭車培訓”,特別是晉江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展的高端合作,都會派出教師去“搭車學習”;定期選派優秀教師到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相關學校跟崗學習,助力長汀教師隊伍專業成長。
從“外輸”到“內化”
“造船航行”正當時
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深刻認識到,依靠政策資源“借船出海”并非長久之計,關鍵還在于鍛造自身“造船航行”的能力。為此,在“借船出海”這個“1”高端研訓之路后,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創建“2”個研訓平臺,實施“3”種教研模式,實現了從“外輸”到“內化”的重大飛躍。
“2”個研訓平臺,即建立輻射全縣學校的中心書庫“學習研究平臺”、成立22個縣級名師工作室(學科指導組)“示范帶動平臺”,由名師帶動教師,由城區引領鄉村。
在“學習研究平臺”方面,構建進修學校中心書庫四級運行模式和三級閱讀推廣模式,打造行進中的“流動書庫”。中心書庫已募集圖書3萬多冊。自2020年起,福建師范大學分三年為全縣5000名教師每年每人贈送一本圖書,并捐建一個電子閱覽室,共享福建師范大學圖書館。該書庫已經流動到汀州小學、汀江小學等學校,成為“共享圖書”的示范品牌。
在“示范帶動平臺”方面,第一、二屆分別組建成立15個、22個縣級名師工作室(學科指導組)。名師工作室統一地點集中研討,有力發揮名師示范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每年每個學科至少開展4次送培送教、20次以上集中研討,有力推動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3”種教研模式,即主題教研、訂單教研、“靶向”教研,根據基層學校實際供給,充分發揮教研效果。
一是主題教研,切準脈搏。將全縣中學、小學、幼兒園分成4—5個“城鄉聯動教研片區”。各個教研室制訂符合全縣實際的教研工作計劃。每次教研活動,都確定教研主題、活動目標、實施方案,最終形成經驗總結和推進策略。各個教研室每周至少開展兩次下校常規視導,各個教研室每年至少開展8次主題片際教研活動,中小學每年分別開展全縣初中教學開放周和小學教學開放周。
二是訂單教研,量體裁衣。基層學校根據自身教育教學中亟待解決而又無法解決的問題,每月梳理該校需要服務的項目發送到相關教研室。學校根據需求“量體裁衣”,組織校級領導、教研員、學科指導組成員,深入學校集中力量“會診把脈”找問題,尋求對策,制定解決方案。每個教研室每年為基層學校至少提供10次訂單教研服務。
三是“靶向”教研,對癥下藥。針對每次全縣半期考、期末考試成績靠后的學校,集中力量進行視導。通過實地檢查、互動式座談、抽查教案、作業批改、隨堂聽課等方式,找出“病根”,從教學常規管理、學校層面、年段層面、學生層面等各個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整改建議,進行“靶向”治療。每個教研室每年至少開展10次“靶向”教研活動,為薄弱校提出10個以上整改方案。
通過實施“123”研訓工作模式,長汀縣教育質量迸發出新的活力,教學成績一年比一年好。教研員帶頭撰寫CN級論文60篇,課題研究省級8個、市級12個、縣級18個,開設省市級講座17場次,指導教師獲省級獎勵6人次、市級獎勵27人次。
“東方風來滿眼春,時光不負追夢人。”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將以創建福建省標準化進修學校為契機,進一步搶抓國家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等重大歷史機遇,繼續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毅和勇氣,全方位服務長汀縣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優質均衡發展。
(福建省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賴曉平)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