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中心小學:育鐘秀學子 促筑夢成長
“小小馬兒五尺長,爬高落低奔四方……”在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鐘公廟中心小學,一場“虎娃鬧春——寧波味道串串燒”期末趣味游園活動替代了一、二年級的期末考核。在趣味考核中,識別寧波老地標、歡天喜地吃湯圓、學唱寧波傳統曲調、畫出寧波新地標等內容,將知識點融入寧波傳統文化的熏陶之中,使學生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點,這不僅是學校落實“雙減”政策、真正給學生減負的具體舉措,而且是學校“鐘秀教育”辦學思想的突出體現。
凸顯學校特色
實現課程升級
學校課程是育人的重要載體,一所優質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課程體系,應該建構一個基于學校辦學理念的課程整體。鐘公廟中心小學挖掘和整合地方文化,開發了“貿城學堂”校本課程,在近3年的研究中,學校組建了課程開發團隊,圍繞拓展課程的主框架,進一步凸顯學校特色,實現了從“貿城學堂”到“鐘秀課程”的升級。
“鐘秀課程”打破傳統課堂模式,以發展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創造性與自主學習、溝通與合作、跨文化理解等能力為導向,運用探究式項目學習、研學旅行等教學方式,構建完善的學生發展指標與多元的評價標準,實現教與學方式的重大變革。
在“為幸福人生導航”的辦學宗旨引領下,學校確定了“鐘秀課程”的育人目標:一是身心健康(健康素養),珍愛生命,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熱愛體育運動,養成鍛煉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熱愛生活(公民素養),勇敢、善良、責任、尊重,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具有社會責任感。熱愛家人、朋友,培養民族精神,建立家園情懷和國際視野。三是善于學習(人文素養),感受人文素養的豐富內涵,認識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和態度,拓寬學習視野,掌握學習方法。四是雅趣自信(藝術素養),感受并欣賞生活、自然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審美情趣,積極參加藝術活動,了解地方音樂、舞蹈、器樂、美術、手工等藝術。五是勇于創新(科學素養),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研究性學習、項目化學習策略,激發創新思維。
從育人目標出發,學校結合課程傳統和實踐基礎,將“鐘秀”拓展課程分為限定拓展類課程和自主拓展類課程。其中,限定拓展類課程面向年級,是各個年級的必修課程;自主拓展類課程面向個體,是可以選修的菜單課程,包括“鐘情·人文”模塊、“鐘愛·生活”模塊、“鐘健·體育”模塊、“鐘雅·藝術”模塊、“鐘靈·科技”模塊,有助于學生初步掌握和繼承豐富的藝術文化,獲取知識,傳承文化,強健體魄,陶冶情操,增強社會責任感,加強團隊協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創新拓展“五力”
提升核心素養
在“鐘秀”拓展課程的建設中,學校積極關注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的課堂生態系統重構,實施以自主選擇為主的菜單式課程選修,周五下午兩節課走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菜單課程,學生對課程自主選擇、自主管理,變一班一張課表為一名學生一張課表,每名學生都能選到適合自己的課程。
在“鐘秀”拓展課程教學中,學校通過教師引領,學生主動探索問題,通過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解決問題,培養和提升學生包括人文素養、學習品質、質疑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協作能力等在內的綜合素養,打造符合學生興趣的探究性項目學習課堂范式。
為全面提升核心素養,學校持續拓展學生的“五力”:一是培養社會力,激發學生現代生活的幸福感和熱愛家鄉的感情,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樂觀開朗的心態、自信勇敢的品質和關心他人的態度;二是激發學習力,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通過豐富的學習形式,實現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校內外合作;三是活躍生命力,掌握各種體育技能和鍛煉的方法,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力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四是發揮創造力,在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五是提升審美力,在豐富的藝術課程中為學生打造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的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學生評價,從指向“鐘秀學子”的五大素養目標入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強調建立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評價。多元評價是采用多元化、動態化的評價方式,收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信息,為學生提供可以選擇的發展目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教師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為評價學生的體藝特長,學校還搭建了藝術節、“鐘小之星”評選活動等開放式的展示平臺,涌現出一批批“科技之星”“文學之星”“才藝之星”“體育之星”“學習之星”,為打造“鐘秀”品牌,辦一所特色鮮明、個性發展、質量上乘、引導學生幸福成長的優質品牌學校助力。(張易 張芯)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