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蟲總動員
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我園第一批社區(qū)教育實踐基地。20世紀70年代,我園就開啟了與生科院的合作,我們開展過標本制作、海洋環(huán)境認識與保護等內容豐富的活動。2017年,我園對社區(qū)內科學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生科院攜手開展“蟲蟲總動員”科學體驗活動,這也是我園進行社區(qū)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微研學課程活動之一。
“蟲蟲總動員”科學體驗活動設置昆蟲展覽、探秘生科、親子論壇、科創(chuàng)趣玩、自然考察、班級小樂六大活動板塊。
幼兒園里,“昆蟲秀”正在上演,1000多幅高清昆蟲知識圖片、100多只活體昆蟲、200多件昆蟲標本組成了“科普知識展、活體昆蟲展、昆蟲標本展”三大展。社區(qū)中心花園里,科創(chuàng)教育團隊的教師帶孩子們開啟了一場“尋蟲之旅”。
在昆蟲研究所,一個超級助教團隊正帶領孩子們通過體驗式學習探究昆蟲的秘密。在幼兒園多功能室,孩子們和家長齊聚一堂,親子論壇互動正酣——“昆蟲與人類的關系”“什么是昆蟲”等活動共同揭開了昆蟲的神秘面紗。
吃過早餐,大(2)班的葉葉正在檢查研學背包,問題卡、記錄本、筆……對照一覽表清點完成后,她跑到美工區(qū),把一只漂亮的“蝶蛹化蝶”書簽裝進背包,這是她給即將見面的瑩瑩博士準備的小禮物。上午9:00,在教師和家長志愿者的帶領下,葉葉和小伙伴們前往瑩瑩博士所在的昆蟲研究所進行半日研學活動。
作為華師附幼首批社區(qū)教育實踐基地,生科院、昆蟲研究所教師與幼兒園共同進行了前期課程研發(fā),為幼兒在基地的研學活動做了充分準備。昆蟲研究所組建了以崔瑩瑩為首的5人博士后主講團隊,由實驗員、研究生、本科生組成的助教團隊,配備了兒童專用顯微鏡,開放了4個實驗室——蟑螂飼養(yǎng)房、公共實驗室、果蠅房、養(yǎng)蠶房。
活動以分組方式進行,葉葉和其他4名小伙伴在瑩瑩博士的帶領下走進養(yǎng)蠶房,孩子們在放大鏡的幫助下近距離觀察了蠶的進食,了解了蠶的蛻皮與成長過程。葉葉看著可愛的蠶寶寶,突然覺得有點兒不對勁,她大聲說:“不是說昆蟲都有頭胸腹3節(jié)和6只腳嗎?蠶寶寶有那么多腳,還算昆蟲嗎?”瑩瑩博士的眼睛一下子亮了:“這真是個好問題,蠶看上去似乎不具備昆蟲的特征,那你們覺得它是昆蟲嗎?”一場討論展開了。
“它軟軟的,就是蟲蟲呀。”“它有頭,有身體,也有一節(jié)一節(jié)的,好多節(jié)。”“它也會變態(tài)嗎?”……在瑩瑩博士的帶領下,孩子們聆聽了“蠶的一生”,觀看了蠶的變化,了解了飛蛾和蝴蝶的區(qū)別,還進一步了解了昆蟲的變態(tài)。
來到結繭室,孩子們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問題:“瑩瑩博士,蠶寶寶的房子要蓋多久呀?它要在房子里住多久呢?它都在房子里干什么呀?”瑩瑩博士于是帶孩子們觀察了蠶寶寶吐絲結繭的過程,并就“蠶寶寶在房子里干什么”的問題跟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我覺得它在里面睡覺”“它在里面吃東西”“它還干了一件重要的事,它在里面換衣服呢,換好了就變成美麗的飛蛾”……
在活動最后,瑩瑩博士和孩子們一起體驗了蠶繭繅絲活動。離開養(yǎng)蠶房時,每組孩子都得到了1份蠶卵、5顆蠶繭,它們將引發(fā)孩子們開啟新的探索之旅。
(作者韓鳳梅 李冬梅系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