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三雅”育人 厚土培根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三雅”文化建設成果剪影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30  閱讀:次   |
42.9K

  雅者,古正也。中華民族自古便有對雅文化的執著追求,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雅”之一字便是繞不開的話題。尚雅求學,意在追尋古今學人的修養與美德,以此自我提升、為人處世。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秉承“以雅立身”的思想,厚土培根,旨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點燃星星之火。

  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創辦于1943年,由福建省立德化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沿革而來,是一所歷史悠久、質量優良、底蘊豐厚、前景廣闊的縣直小學。

  為使學生更好地沉浸在“雅”的氛圍中,感受到“雅”的魅力,學校在長久的傳承實踐中不斷完善辦學定位和思想體系,最終確立了“學雅藝,養良習,立正品”的育人核心理念和“文雅立品、儒雅立范、高雅立校”的學校精神,旨在傳承經典,打造“三雅”特色品牌。

  “三雅”校園育“尚雅”學子

  畫荻教子,孟母三遷。中華民族的先輩早就知曉環境于人的重要性。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著力打造獨特的、長期積淀的“三雅”校園文化,并且用這種文化積極影響從這里走出去的學子和在這里工作的教師們。校園是教師傳道授業、學生刻苦學習的地方,要讓“三雅”文化真正地深入學生的內心,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其縈繞在每一名學生的生活學習之中。

  學校堅信校園環境布置不僅是辦學的基礎條件,也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更要有一個核心,不能是零亂、松散的。朝著培養“文雅”學生的目標,學校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文化布置:圍墻、走廊、架空層支撐柱等平面空間,以本校優秀學子為典型素材,分“禮儀篇、規則篇、行為篇”等板塊進行宣傳展示,長期開展“書香兒童、書香班級、書香家庭”和“道德大富翁、道德銀行、立品爭章”等評選活動,學生的良習正品在熏陶中發芽生長。

  “三雅”課程書特色名片

  除開校園環境,學校還將課程建設立為重中之重。課程建設是為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以培養學生健全的個性和完整的人格,進一步創建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秉持這樣的理念,把“三雅”文化融入課程體系之中,構建出具有特色的課程文化體系。學校先后開發“陶瓷”“籃球”“拉丁操”校本教材,把陶瓷、籃球教育引進課堂,定期開展“陶藝進校園、籃球嘉年華”活動,大力推進學校精品化、特色化項目建設,從小培養學生知瓷、愛瓷、愛家鄉的情感,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2019年,學校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體育傳統特色學校。

  同時,學校也在推進協同育人改革上下足了功夫,成立家委會,建立校企社聯盟,依托“鳳鳴講壇”、“親子課堂”、“見字如面”家校共育卡和“家長開放日暨校長接待日”等,結合“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線上線下齊步走,廣泛開展“智慧家長進課堂、名家企業進學校、親子活動進校園”等活動,形成育人合力。

  減負提質增效向未來

  “雙減”政策落地后,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按照“教學提質量、作業限時長、課后優服務、減負求實效”的總體思路,建構了“基礎型+拓展型+綜合實踐型”三個層級的校本作業設計框架,教師針對教材的重難點,系統化選編、改編、創編分層練習和彈性作業,推行作業審核、公示、監督、展評機制,達到優減作業、提高質量的目的。為了提高午托、晚托、課后延時的服務質量,根據學情設立了“獨立自主完成、合作討論完成、教師輔導完成”三個學習角,由輔導教師精準施策,分層指導。同時學校還開設了文學、體育、科技、藝術、編程、陶藝、勞動實踐等30多門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課程,學生在“雙減”背景下優減作業,走向多元化、個性化發展。

  學校緊緊圍繞“踐行‘雙減’政策,問道增效課堂”這一主題,組建“名師工作坊”和“學科教學研究共同體”,舉辦“鳳鳴講壇”,深化“師徒結對”,開展優化作業設計、命題與析題等專題培訓、名師講學、課題研究、校本研訓、磨課賽課及“教師素養提升活動月”等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成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到既減負又提質增效。2017年11月,學校申報了“踐行‘三雅’文化融通教育資源探究全科育人新模式”教改項目,被評為福建省首批“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2021年7月18日,學校《師生互動家校互聯“高科技”走進課堂》在《中國輿論場》電視欄目播出。

  在各項工作的推動下,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先后獲得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等榮譽30多項,成為地方教育的一張名片。

  尚雅求學,立品樹德。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將“三雅”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與減負提質相結合,不忘初心,探索一條與時俱進、通往未來的育人新途徑,努力辦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

  (劉慶文)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