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心育體系 護佑孩子成長 ——安徽省阜南縣第一小學“陽光心靈小屋”建設紀略
安徽省阜南縣第一小學(以下簡稱“阜南一小”)坐落于淮河上中游結合處,始創于1922年。辦學百年來,阜南一小逐漸形成了“育人為本、素質第一、突出特色、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追求“教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都能成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積極上進的現代人、文明人”的育人目標。百年埋首踐行,面對新世紀對教育的新要求,學校正向著“教育理念超前、教育科研領先、教育手段現代、校園環境優美、辦學特色突出、教育質量一流”的辦學目標不斷邁進。
順應時代,搭建心育平臺
為落實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目標,心理學科教研組組建了“陽光心靈小屋”。“陽光心靈小屋”由辦公區、沙盤區、個體輔導區三大功能區組成,配備專職心理教師5名、兼職心理教師3名,其中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2名、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6名。自2014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在聶猛校長的領導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專職心理輔導教師為主體、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陽光心靈小屋”的創設,為學校師生的成長和發展奠定了堅實而良好的基礎,有效提升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目標導向,構建心育體系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具有個體的差異性、獨立性和可塑性,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去繁存簡,以國家心育相關政策為指南,結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狀況、實際需求和特殊要求,遵循系統性、全體性、差異性、活動性和保密性的原則,確立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養,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的總目標?偰繕丝梢苑纸鉃榛A目標、中間目標和終極目標三個層次。確立目標,對心育工作的實際操作以及確立和選擇教育的內容、方法、技術等,都具有宏觀的指導意義,其中的個性化差異體現在課程、策略、方法和空間的細節之處。
全面關注,豐富心育內容
(一)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1.?茖4,心育課程進課表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核心組成部分和主要工作內容。學校一至六年級每班每周開設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由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任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學生為活動主體,內容豐富,體系完整,涵蓋了“自我意識、人際關系、學業發展、生活適應”4個維度的內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一以貫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內容則循序漸進。教學中,結合學生年齡階段及發展敏感期,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順序逐步提升要求,這對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激發了教師迎難而上的斗志。
2.線上教研,每周一次促提升
“教什么、怎么教”是任課教師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為確保教學質量、豐富教學方式,教育共同體心理教師開展每周一次線上云教研活動,參與教師依次公開授課,學科組的其他教師聽課、研討。研討聚焦于以下三點:一是教學實踐中的棘手問題;二是思考改進教學,把自己的設想變為課堂教學現實;三是及時進行反思與總結,為下一步實踐預想解決措施。通過線上云教研,教師將學習的理論及時應用于課堂實踐,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對構建和諧班級、和諧校園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3.常態值班,“陽光心靈”專精深
“陽光心靈小屋”由專職和兼職的心理教師輪流值班,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其一,為學生及其監護人提供教育方面的咨詢;其二,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咨詢方案,建立個別指導檔案;其三,對學生的困惑和苦惱加以分析,并通過面詢、電話、網絡、信件等方式及時疏導,幫助學生解除疑慮、深化對自我身心發展的理解、學會更好地與人交往。值班常態化的制度,為落實上述功能提供了可能,也為促進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拓寬了路徑。
4.心理測評,危機干預把好關
心理測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項科學性和技術性都很強且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建立學校心理教育檔案的主要技術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背景下,科學的心理測評和完善的危機預防體系,能夠提前發現學生心理危機并給予幫助。在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攜手第三方專業測評機構,在心理教師、班主任、信息教師的多方協助下,使心理測評工作真正實施落地,有效助力學生心理教育檔案的建立與完善,為危機干預的預防工作把好關。
(二)面向少數學生,開展補救性和矯治性的心理咨詢與輔導
1.一案一例,縱向追蹤
針對出現行為問題的學生,“一案一例”設計針對性方案,幫助學生應對或緩解心理問題。學校遵循系統性、差異性、保密性等原則,搭建起全方位綜合干預模式,主要包含四大環節。首先,建立個案。通過量表篩查,關注有異常行為的學生,結合班主任及授課教師的日常觀察,確定干預對象。其次,制定咨詢輔導方案。根據學生心理問題的類型,以個案跟蹤、系統咨詢、約訪家長等方式,詳細了解學生問題行為的原因。再其次,實施方案。依托“陽光心靈小屋”的專業力量,結合干預實踐,采用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量、角色轉換、行為矯正等途徑,落實咨詢輔導方案。最后,多途徑評價干預效果。采用自然觀察、情境觀察、教師訪談、家長訪談等多種途徑,評估學生達成咨詢目標的程度。
2.課后服務,搭建平臺
陽光心理團輔活動和團體沙盤游戲社團,借助課后服務平臺走進學生中。陽光心理團輔活動旨在通過團體輔導,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競爭的意識。活動內容契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團體氛圍活潑、有趣。團體沙盤游戲社團為封閉性團體,旨在通過一種非言語性的咨詢技術,巧妙地繞過防御與阻抗,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實現團體動力與個人無意識的交流,從自信、責任、情緒、團隊4個方面促進團體成員的心靈成長。此舉不僅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形式,而且巧借課后服務平臺揭開心理輔導的面紗,幫助學生建立對心理咨詢的正確認知,進一步擴大心理健康的服務范圍。
(三)面向全體家長,完善間接性和滲透性的家庭教育途徑
家庭支持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優化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第二,提高家長的育人能力,促進家庭和諧發展;第三,增強家校的教育合力,促進學校穩定發展。
學校全方位加強多元開放的家校合作,在充分尊重與賦予家長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的基礎上,定期召開家長心理講座,圍繞兒童心理發展敏感期和家庭教育等主題,架起了家校溝通橋梁。另外,學校積極推動家長共同參與心育建設,鼓勵家長參與課后社團巡查,創設沉浸心育氛圍的情境,助力家長從情感層面與孩子建立良性溝通,從而達到了間接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目標。
多方協同,形成心育合力
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復雜性,決定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運用多種途徑與形式,而且需要將這些途徑與形式構成一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系統。全覆蓋式的心育內容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協同性生態支持系統。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和融入了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是承載心育之舟的強有力保障和支撐。各學科教學、學生管理、社團活動、環境優化等方式,都協助著心育活動的開展和有效實施,建立協同性生態支持系統,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充分利用和挖掘教育活動的特色與優勢,使其成為有助于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載體。
教師間溫暖包容專業的團隊氛圍是協同性生態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班主任心理專題培訓,有助于班主任與家長高效溝通,也利于透過學生偏差行為看到內在問題,更及時地將其轉介至心理輔導室;線上云教研則是心理教師在面對課程主題螺旋式上升時的強有力支撐。
天道酬勤,初顯心育成就
心育同風起,護航正當時。憑借完善的目標體系、全覆蓋的心育內容及協同性生態支持系統的三方助力,阜南一小“陽光心靈小屋”的心育之舟已揚帆起航,成效顯著。
(一)注重糾正心理及行為偏差,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學校預防性和干預性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效果顯著,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呈現逐年整體提升趨勢,學生厭學、任性、退縮、多動等行為偏差明顯減少,經過量表測評,學生心理健康得分符合正態分布。
(二)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日趨良好
學校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培訓,逐漸發展為以教育學和心理學雙專業為基礎的專業培訓體系,并通過專家講座、交流會、線上云教研等多元方式,引領教師持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水平,近年來榮獲市縣多個獎項。多方協同的心育生態系統使心理教師在愉悅的心情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專業能力,自覺護航心育之舟。
(三)注重心育資源共享,縣心理輔導站成績更進一步
“陽光心靈小屋”助力阜南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陽光心靈,有你有我”的公益主題活動,學校專職、兼職教師走出校園、走向學校、走向社區,足跡深入鑄才中學、育新幼兒園、蒙洼蓄洪區曹集鎮、阜南縣鹿城鎮城北社區等,相關報道多次榮登“文明阜南”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平臺等。學校的多名專職心理教師受聘為阜南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的心理輔導教師,每周末配合輔導站的工作安排,有序開展主題沙龍、家長講座及個體咨詢等活動,輻射范圍較廣,有效提升了縣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光榮在于平淡,艱巨在于漫長。作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墾荒者,阜南一小“陽光心靈小屋”將懷抱期許、直面不足,在“構建心育體系,護佑孩子成長”的路上,進一步,再進一步,常抓不懈!
(聶猛 陳敏 唐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