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范寨鎮聯合校幸福教育建設探索實踐
弘揚“五常”文化 培養“正心少年”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范寨鎮聯合校幸福教育建設探索實踐
范寨鎮地處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東北部,北鄰武訓故里柳林鎮,東臨東昌府區,玉帶般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瓜果飄香的田園綜合體分布其間,養育了樸實、內斂的范寨人,也造就了范寨教育求真、務實的風格。
范寨鎮聯合校堅持“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辦學宗旨,把“以師生為雙主體,讓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作為辦學理念,以“培養幸福學生,成就幸福教師,建設幸福家庭”為辦學目標,將德育建設和“幸福教育”建設結合起來,辦扎根“仁義禮智信”的“幸福教育”,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正心”為本
建設高品位幸福校園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氣質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本質所在。它決定著學校中群體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引領學校的發展方向。
為了更好地激勵師生向上向善,形成正確的幸福觀,范寨鎮聯合校成立“幸福教育”引領小組,校長馮書青任組長,各學科教研員、小學校長、園長為成員,帶領聯合校“幸福團隊”進行調研,立足實際,把以“仁義禮智信”為主題的“正心”文化確定為學校主題文化,同時以課題為引領,進行“幸福教育”建設。
教學樓前的孔子雕塑,墻壁、長廊上的經典名句、名人故事等校園文化景觀,對“仁義禮智信”進行了形象深刻的詮釋,讓師生心靈得以凈化、智慧得以啟迪;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幸福瞬間”展示、“正心少年”榮譽櫥窗,讓校園充滿勃勃生機,到處洋溢著向上向善的力量。
“仁義禮智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范寨鎮聯合校結合時代特點,去舊賦新,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實際,將其融入傳統節日、愛國主義教育、紅領巾爭章等活動中,以活動育人,實現了知行合一;通過扎實有效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學生持正重義、奉公愛國、孝敬謙恭、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優秀品質,進而促使全校上下形成積極進取、相互尊重,溫暖和諧的良好氛圍。
“五常”并舉
開創德育建設新模式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范寨鎮聯合校集思廣益,開創德育建設“236”模式:“2”是兩條路徑,即家庭和學校;“3”是三個重點,即培養學生、喚醒教師、引領家長;“6”是六個分支,即“仁義禮智信”“五常”教育并舉、六年級部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范寨鎮聯合校共有5所小學,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德育品牌,德育校本教材《正心讀本》,每校一冊,正好組成了“仁義禮智信”。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正心讀本》主要分為4個模塊:一是規范篇,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規范學生日常行為;二是助人篇,包括幫助身邊人的小事和危難時的援助大事兩個層面,重在培養學生的助人意識;三是義利觀,包括朋友、集體兩個層面,重在培養正確的義利觀;四是愛國篇,重在國家層面,培養愛國情懷。每冊教材的編排都以關于“仁義禮智信”的名句或成語為章節標題,然后分出處、古語今說、明道喻理、拓展誦讀幾個小板塊展開。
在聯合校的統一思想之下,各學校進一步落實校本課程建設,打造彰顯學校文化的“正心”課程,既把“仁義禮智信”教育融入各學科的教學中,又作為校本課程進行了開發,實現了課程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為學生打好生命底色。
此外,各學校還從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學校內外的優勢資源,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開設適合學生興趣和發展需求的校本課程。經典誦讀、英語口語表達、合唱、象棋、五子棋、繪畫、籃球、足球、乒乓球、呼啦圈、跳繩等多元課程內容的實施,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特長發展的需要。
多樣的參與途徑,多維的過程體驗,“一生一方案”,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光彩,一批批“仁愛、正義、有禮、智慧、誠信”的“正心少年”在這里幸福成長。
人文關懷
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教師是“幸福教育”的締造者,教師的幸福指數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幸福水平。因此,成功的“幸福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幸福。
為了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范寨鎮聯合校從生活上對其關愛,從工作上促其成長,除了搭建教師發展平臺,盡可能地為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觀考察創造機會外,重點落實“一師一方案”,每一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和工作需要,制定適合自己專業發展的方案,學校督促實施。為了實現教師專業素養的整體提升,學校還實施了“三備二磨+導師引領+個人成長”的工程,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實施“名師帶動工程”,促進骨干教師成長,發揮骨干教師的帶頭引領作用;實施“暖心工程”,成立“網上女教師之家”,組織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講師針對女教師問題和疑惑提出具體的指導建議,解決生活中困擾女教師的煩心事,讓她們舒心生活、安心工作;學校管理人員經常上門對老教師、患病教師及教師父母進行慰問,送去學校的關懷,讓他們體會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和教師職業的幸福。
為了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范寨鎮聯合校扎實推進課題研究,促進教師深度發展。近幾年,學校共有一個國家課題、一個省級課題、三個市級課題結題,在研市級課題一個、縣級課題一個。
家校共育
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孩子學習生活的第一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土壤。
范寨鎮聯合校以“君子義以為質”為題,組織各班級學生學習家庭行為規范;以“家庭行為有哪些”為主題,組織家校活動“餐桌上的禮儀”“尊老愛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同時通過班級主題班會展示,評選“家庭小君子”。
為了更好地引領家長成長,建設學習型家庭,范寨鎮聯合校開放家長學校,每個年級指定一名優秀的家庭教育講師,每學年為家長進行5次家庭教育知識和技能培訓;倡導家長在網上家長學校進行學習,分享教育經驗和案例;定期聘請知名家庭教育專家、家庭教育指導師舉行講座;邀請優秀學生家長到學校、班級分享家教經驗,鼓勵家長向身邊榜樣學習;倡導家長進行親子共讀、親師共讀等,引領家長做學習型、智慧型家長,讓每一個家庭都幸福。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一個幸福的人、完整的人。隨著“五常”之“義”和“幸福教育”的深入開展,師生、家長不斷向上向善,學校更加具有凝聚力,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也不斷提升。“幸福教育”案例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和《教育家》雜志相繼登載,學校被冠縣教育和體育部門評為2021年度“學習強國”優秀供稿單位、“學習強國”優秀學習組織。齊魯名校長帶隊參觀學校“幸福教育”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評。范寨鎮中心小學榮獲第三屆省級文明校園稱號。
“讓師生、家長幸福地成長、幸福地生活”,是范寨鎮聯合校矢志不渝的辦學追求,如今“幸福教育”在范寨鎮聯合校已生根發芽,在未來的日子里,將繼續勵志導行,家校攜手,走向幸福的愿景。
(馮書青 孫霞)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