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小學以“水文化”特色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3-30  閱讀:次   |
42.9K

  潤澤若水 至善致遠 ——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小學以“水文化”特色引領學校內涵發展

  在長江入海口處,黃海岸開始次第向西北方逶迤,至蘇魯交界處頓一個折,便急射東北,折射成一個數學上的“小于號”,其底部就是素有“黃海明珠”美名的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在這片人才輩出的土地上,一所成立不足4年的小學,正快速崛起,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它就是江蘇省連云港市和安小學。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2018年8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和安小學,依托其東臨黃海、西依和安湖的獨特區位優勢,充分挖掘“水文化”的內涵,打造“水韻”團隊,營造“水韻”環境,塑造“水韻”德育,締造“水韻”課堂,走出了一條“識水、近水、親水、若水”的特色發展之路,助推學校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學校先后獲得了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全國“三寬”家長學校實踐校、省蘇派名校聯盟學校等榮譽稱號,辦學質量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識水·打造“水韻”團隊

  水,是人類文明的源泉,具有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以水育人”的傳統,“上善若水”的品德、“百折不撓”的堅韌、“水滴石穿”的堅持、“海納百川”的包容……都是滋潤生命茁壯成長的養料。和安小學基于環校皆水的獨特優勢,建校伊始就開始傾力打造“水文化”特色品牌。

  要將“水文化”切實融入學校育人的各個方面,就必須打造一支高度認同學校理念的教職工團隊。學校主要從教代會共建和教師隊伍發展兩方面推進。首先,秉承“上善若水”的理念,充分發揮教代會的共建作用,在教代會上班子成員就為何要大力發展“水文化”、為何要確立“潤澤若水、至善致遠”的校訓、為何要構建“水韻課堂”等問題與教職工進行廣泛討論,并聽取教師們具體的內容建設和意見,使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學校文化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以增強認同感、達成共識、凝聚力量。其次,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引領教職工“以水為師”,在“水文化”的統領下,對其所負責、涉及的領域進行深入而廣泛的課題研究,將“水文化”滲透到每一名教師的日常工作中。教代會共建和教師隊伍建設雙管齊下,打造出一支“識水、懂水”的“水韻”團隊,使學校這片大水域里的每一滴水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培育校園文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水·營造“水韻”環境

  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校園環境對師生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為此,學校精心建設了“水文化”廣場、“水文化”長廊、“水文化”墻……努力將“水文化”融入到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之中,使校園成為一部具有豐厚“水文化”思想底蘊的“景觀”教材。

  《論語》有云:“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學校精心建設“水文化”廣場,旨在讓學生以水為鏡、惠澤心靈。在主廣場“上善若水”假山石的東西兩邊,各有一塊書簡,東書“以水為師”,西書“修身至善”,引導學生從先賢圣哲的言行中汲取成長經驗。主廣場四周墻壁,取名“水智匯”,主要從“水之源、水之德、水之韻、水之潤”4個方面展示蘊含于水的各種良好品質。此外,學校還打造了獨特的“水文化”長廊,包括“知水”“樂水”“惜水”“若水”4個篇章,引領學生知水之性、樂水之品、惜水之源、若水之德。學生在課間閑暇到“水文化”廣場及周圍長廊駐足瀏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浸潤與熏陶。

  親水·塑造“水韻”德育

  學生在年齡、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和知識基礎等方面情況各異,猶如各不相同的百川之流,融匯于學校這一海洋。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時,應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性格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為此,學校開發了《和安小學水韻德育綱要》,分別從低中高三個階段,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文明禮儀和道德品質各方面進行細化規范。例如,以水清澈的品質,教育一年級學生要注重儀表整潔;以水受日照能蒸騰向上的特點,教育二年級學生要懂得上進……

  為了具體落實“水韻”德育,學校主要從課程和活動兩方面予以開發和實施。首先是從水的品德入手,開發了相關“水文化”校本課程,帶領學生通過學習水的特性、與水有關的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等,深刻體悟“水文化”的意義,培養學生“上善若水”的良好品質。除了專題校本課程,學校還注重引導各學科教師積極挖掘教材的“水文化”內涵,在課堂上滲透“水文化”精神。例如,語文教師引領學生學習關于“水文化”的詩詞,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學唱關于“水文化”的歌曲,美術教師組織學生去周邊水域寫生……讓學生從不同的側面體驗和感悟“水文化”的精髓。其次,學校還從水的運動形式中汲取經驗,模仿其“擴散、延展、滲透、奔流”等不同的特征,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每年3月結合“學雷鋒紀念日”,在校園及社區開展志愿清潔活動;每年清明節開展為烈士掃墓活動;每年重陽節開展各類孝老愛親活動;每年7月1日開展童心向黨歌詠比賽等活動……一系列如水般見縫插針的德育活動,豐富拓展了“水文化”的德育內涵,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德育素養。

  若水·締造“水韻”課堂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一端連接著學生,一端連接著民族的未來,教育改革只有進入課堂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為了讓課堂提質增效,學校將“隨形就勢”“春風化雨”等“水文化”特質融入課堂,締造了生動高效的“水韻”課堂。

  “水韻”課堂,顧名思義,即在課堂上體現水的韻致,致力于使學生學習如水,自由開放;教師導教似水,順勢而為;課堂生態若水,圓潤和諧。“水韻”課堂主要分四步開展,即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班級展示、精準提升,倡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水自流;倡導設計統整性問題,使學生圍繞一兩個核心問題,展開廣泛而深刻的學習與研討,如器之引;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變換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提升核心素養,如水之韻。

  水,其勢或急或緩,其形或方或圓,隨形就勢,從不拘泥于一。“水韻”課堂的核心是“因學就教”。一方面,教師精準把握學情,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學習策略,抑或習慣與過程,均能精準地定位在“學生已會的”“能自己學會的”“能通過合作學會的”“需要教師教的”“教了也不會的”5種不同的學情樣態上。另一方面,教學時順勢如水,以如上學情為導向,做到“已會的不教”“能學會的先學后教”“需要教師教的實施精準教學”。在“水韻”課堂上,師之身教言傳如器,生之頓悟習得若水,順其勢,依其形,因形就勢,如水之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起點,意氣風發的連云港市和安小學將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進一步擦亮學校“水文化”特色品牌,引領贛榆教育走向新的輝煌。

  (梁培斌)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