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五育融合”呼喚綜合型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04  閱讀:次   |
42.9K

  學校教育的實施主體是教師,面對“五育融合”,教師需要做什么,需要在哪些方面實現自我提升,什么樣的教師可以勝任“五育融合”的教育?在我看來,“五育融合”是一個涉及多層面、多系統的綜合素養培育體系,呼喚具有綜合育人視野、思維、能力的教師,需要教師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能力并高質量推進“五育融合”教育。

  綜合育人視野

  綜合育人視野指教師應從“培養完整的人”角度看待“五育”的整體性、統一性,理解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有機融合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五育并舉”的提出針對我國教育“長于智,疏于德,弱于體美勞”的問題,意在打破“智育”獨大的現狀,強調“五育”不分高低、地位同等。“五育融合”則是要求從“綜合素養培育”的角度看待學生整體發展,是一種追求“五育”相互融合、有機統一的整體融通式育人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沒有單獨的智育,也沒有單獨的德育,也沒有單獨的勞動教育”,具有綜合育人視野的教師要將“五育融合”理念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起點和歸屬,作為自身教育行為和實踐的工作標準滲透到日常。

  綜合育人思維

  綜合育人思維指教師需要摒棄割裂的思維桎梏,關注育人過程的關聯性和整體性,采用關聯式、融通式育人思維推進“五育融合”工作。許多教師習慣于用割裂式思維看待“五育”,只關注自己學科范疇的目標,簡單地將單科對應“單育”,認為學科課程對應落實智育任務,體育課程對應落實體育任務,音樂、美術課程對應落實美育任務……整體的育人目標在課程落實中不經意被割裂為多個孤立的目標。綜合育人思維要求教師在關聯性、融通式思維上有所突破。

  關聯式思維引導教師看到每一門學科都有“五育”滲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比如美育課程,有思想的作品能涵養學生的道德情操,與運動相關的音樂能促進學生鍛煉身體,歌頌勞動者的作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勞動品質和勞動觀念,等等。關聯式思維有助于教師突破“分科單育”的狹隘認知,將“五育”滲透到自己擅長的教學領域,在落實學科核心目標的同時兼顧滲透并關聯其他“四育”,從而實現單學科之內的“五育融合”。

  融通式思維幫助教師打破學科邏輯和領域界限,實現跨學科、多學科協同合作的“五育融合”教育。比如環境保護、傳統節日、健康生活等綜合性主題,覆蓋了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等多個學科,是推進“五育融合”的重要載體。融通式思維要求教師跨出學科的壁壘,看到各個學科交叉點與整合點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更多參與設計、組織跨學科主題活動,依托綜合項目推進“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綜合育人能力

  “五育融合”是一種新的教育實踐方式,非常強調教師的綜合育人能力。教師應該把握“五育融合”的實踐特征,將“五育”元素視為一體,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設計、組織、指導、評價之中。

  將“五育”元素融入綜合項目設計。綜合項目的品質取決于教師是否具備以任務和項目為統領,將“五育”元素融入教學的策劃設計能力。這種超越既有學科的創造性設計,呼喚教師不斷提升綜合能力,善于發現“五育”中的育人資源,不斷取舍、聚合“五育”元素,融入可具體操作的綜合項目。

  加強校內外融通的資源整合。“五育融合”對應學生的生命發展,呼喚教育教學從書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實現“教室小課堂—學校中課堂—社會大課堂”的融通。這需要教師提升教育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打破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間的壁壘。

  促使學生成為“五育融合”的主動構建者。學生應該成為“五育融合”的主動建構者,他們在解決各類問題時經歷的知識、方法、觀念等綜合提升過程,也是達成“五育融合”的過程。教師在學生活動中的有效指導、合理介入、機智點撥非常關鍵,應該合理運用指導策略、提升指導水平,激發學生覺醒自我教育的能力,產生自主融合的意識和行動。

  嘗試基于核心素養的“五育”綜合評價。“五育融合”的評價是關注學生整體發展的綜合性評價,學生活動過程中是否觸發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養是“五育融合”評價的關鍵。在核心素養評價標準中,學生的每種素養既具有價值導向、品格屬性,也具有能力特征,這一標準與“五育融合”的評價一脈相承。教師需要將核心素養指標運用于“五育融合”的日常評價中,在實踐中尋找兩者的契合點,通過對學生實踐中多維表現的觀察導引,落實“五育融合”的綜合評價。

  “五育融合”是一次教育觀念的全新變革,是一種育人思維的轉換迭代,更是一場育人實踐的能力挑戰。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換思維、提升能力,才能將這種全面育人的新時代要求落到實處,切實推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幫助學生全面而完整的成長。

  (作者方凌雁系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教研員)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