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長從哪里來
有人說,要辦好一所學校,僅僅靠一把手是不夠的,而要毀掉一所學校,僅僅靠一把手就夠了。雖然此話有些偏激,但無數實例證明校長是一所學校靈魂一般的存在,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好校長如此重要,那好校長從哪里來呢?筆者作為一個從事農村教育22年、有祖國西北和南方兩地10多年校長經歷的教育人,有自己切身的體會。
好校長從專業精神中孕育而來
回首走過的校長生涯,感覺到非常明晰地經歷了校長的三個階段:當校長—辦學校—做教育,這三個階段我概括為“權力—功利—世利”三種不同境界。我個人并不是說完全擺脫了前兩種境界,達到了第三種境界,但至少是有了這樣的發展軌跡和思想變化。這樣的變化對我個人是一種進步,對于我早期管理過的學校,卻非常地歉疚和遺憾。
處于什么思想理論水平的校長,就辦出什么檔次和境界的學校。現在有為數不少的校長,都是經驗型校長,不是學習型校長。這種現象十分有害,經驗型校長很難突破權力、功利境界而達到熱愛學生的“世利”境界。因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除了讀書學習和培訓提高,沒有其他渠道可以真正提高思想境界和理論水平。
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其精神發育史。如果一個校長常年不讀書,也就談不上精神發育,更不可能引領教師讀書學習實現精神發育,校長教師精神不發育,怎么能培育學生實現精神發育?如果校長不愛讀書,充其量只能有看攤守本、考點成績的本領,不可能引領學校真正內涵發展。
好校長從教學一線的“下沉”中來
有一天,我的一個已經當了校長的學生向我謙虛請教,他當校長幾年來,覺得通過勵精圖治,使一所教學成績落后的學校迅速發展,變化很大,但不知道接下來怎樣才能有所突破,使學校發展更上臺階。
我著重告訴他的是,好校長必須要做到向基層一線的四個“下沉”——下沉到課堂中去,下沉到教材中去,下沉到教師中去,下沉到學生中去。如果一個校長不能做到這四個涉及教學一線的“下沉”,他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好校長,至少他不會長久引領這所學校走向內涵式發展。
一個校長如果不能下沉到教材中,他就不知道國家教育方針的實際載體,有可能推出很多低效盲目的指導意見。如果一個校長不能下沉到教師隊伍中去,他就是以權管人,不可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凝聚起強大的團隊力量。如果一個校長不能下沉到學生中去,他就不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的真實心聲,不知道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也就不能有的放矢、高效施策。如果一個校長不能下沉到課堂中去,他就不了解師生在教學一線的真實互動,就像一個元帥不能親臨視察戰場,不知道戰場的具體復雜情況,只是坐在后方主觀臆斷、瞎指揮,鬧出笑話,最終損兵折將,吃了敗仗。
當下有太多的校長,因為要不斷“調適”外部環境,就像現在寺廟里的方丈,被大量協調水電雜物的“俗事”纏身,不能靜心禮佛一樣,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這四個“下沉”。
好校長從好教育局長的選拔中來
在很多地方,尤其是邊遠落后地方,存在大量鄉鎮書記、鎮長等“外行”擔當教育局長大任者的現象。外行局長如果知人善任,愛護尊重校長,尊重教育規律,善莫大焉。
但這樣的局長不多,有些外行局長往往用選拔鄉鎮干部的辦法選拔校長,用行政工作中頤指氣使、以權壓人的作風維護權威、指揮校長,用對教育的一知半解來大搞教育的頂層設計和制度管理。他們急著要政績,不可能“靜待花開”,他們越是努力越是嚴重快速地破壞教育生態。有的教育局長提拔了一批不能勝任的干部和校長,不能容忍一個個優秀校長的個性,使學術蒙羞、斯文掃地,搞垮了一個個校長,搞垮了一所所學校,負面消極影響十分廣泛深遠。
筆者經歷過多任教育局長,其中有兩個局長是專家型局長,懂得尊重愛護校長,培養激勵校長,理解寬容校長,就像戰場上的元帥之于將軍,人格高尚讓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仁愛寬厚讓人生發“士為知己者死”的戰斗豪情,讓人終身感恩。但這樣的局長十分少見,越是邊遠落后的地方越是非常稀有。
好校長來自好教育局長的選拔,也需要好教育局長的尊重、團結、呵護、指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好教育局長就是多個好校長,一批批好教育局長就是一批批好校長,就是一批批好學校,就是中國無數個鄉村的希望和未來。
(作者包瑞系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校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