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恬:“起舞”在鄉村英語課堂
2022年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需要高質量的鄉村教育,而優秀的鄉村教師群體是高質量鄉村教育的脊梁。今天,“教在鄉村”在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專刊開欄,我們將傳播鄉村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典型做法、鄉村教師的典型成長經歷和鄉村教師的所思所想所為。該欄目此前已在“中國教育報好老師”微信公眾號開欄,此后還將與好老師APP聯動,開展課程、視頻傳播,形成圍繞鄉村教師發展的融媒傳播樣態。如果您是鄉村校長、鄉村教師,如果您關心鄉村教育,請關注好老師特別欄目“教在鄉村”,我們共同打造一盞明燈,照亮鄉村教育發展的前路。
倏然間,學生們的眼睛亮了。在他們正前方的一塊智慧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紅色轉盤,熊貓、老虎等動物的卡通形象分列其間。“開始……停!”教師劉憶恬一聲令下,指針快速旋轉,停留在熊貓的圖案上。
“What’sthis?”還沒等劉憶恬提問完,孩子們爭著舉起了手。“It’sapanda.”學生迫不及待地搶答道。
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工農小學四年級英語課上,學生是真正的“主角”。從進行“旋轉轉盤”“煙花綻放”“開門大吉”等游戲互動,到齊唱英語兒歌“OldMacdonaldHadAFarm”,再到觀看主題為動物保護的英文短片,幾乎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很難想象,就在半年前,工農小學校長畢昌宏還在為安排日常的英語教學而憂心忡忡。
工農小學是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最大的鄉村校之一,有來自附近村莊的307名學生在此就讀。據畢昌宏介紹,因為缺乏專業的英語教師,主教語文的教務主任時常成為英語教學的“救火隊員”,前來支教的英語教師也換了“一茬又一茬”。對于大部分英語基礎極其薄弱的鄉村孩子們來說,英語學習還是極為模糊的概念。
在這所鄉村校,英語課堂的改變,是在“90后”教師劉憶恬到來之后發生的。
“請用英語質問我”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劉憶恬是個非典型的鄉村教師,“90后”的她愛跳爵士舞,無論風霜雨雪總會在周六、周日的上午來到舞蹈工作室。在急促又富動感的節奏里,劉憶恬隨著音樂律動。
而連接劉憶恬生活另一邊的,是鄉村校的三尺講臺。2016年從阜陽師范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后,劉憶恬放棄成為空乘的機會,決定回家鄉做教師。2020年10月,她通過教師編制考試,成為工農小學近70年校史上首位專任英語教師,負責學校四至六年級全部6個班的英語教學。
然而,在鄉村校教好英語這件事,并非劉憶恬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風順。
“為什么要我學英語?我又沒興趣!”第一節課,學生牛明俊就給劉憶恬來了個“下馬威”。聽不懂又沒興趣的他“騰”地一下站起來,對劉憶恬叫囂:“我要上廁所,你讓我出去!”
面對全班最“跩”男生,劉憶恬鎮定自若,她“火力全開”,用全英文“回懟”牛明俊。
“Itisapracticalthingforyourdailylife.你以后無論從事什么行業,開挖掘機也好,科技研究也罷,不會英語可能連說明書都看不懂,怎么操作都不知道。小朋友,下次你質問我的時候,請你用英文。”
氣勢洶洶的牛明俊一下被“鎮住了”,久久回不上話來。而這次與學生的“交鋒”也讓劉憶恬本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鄉村英語課“活”起來
從教幾個月后,劉憶恬發現,與城里的學生相比,鄉村校的孩子接觸英語的機會太少,自主學習的興趣不足。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就必須摒棄“填鴨式”的教學,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
說干就干。為了讓課堂“活”起來,劉憶恬沒少動腦筋。一方面,她經常觀看全國優質課比賽,并將自己的課錄下來,與之進行對比提升,做到“自己給自己磨課”。另一方面,她先后參加了安徽省優質課比賽、“新秀杯”大賽、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等,以賽代練,提升教學水平,把每個月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為改變傳統英語教學“我講你聽”的方式,劉憶恬習慣在課堂中設置詞語接龍、炸彈游戲等互動環節,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參與度;她精選英語動畫片和紀錄片,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感悟人生哲理。
“從劉老師專業的英文素養與飽滿熱情的課堂狀態,到參與感十足的環節設計、寓教于樂的課堂氛圍,學校的英語課堂真的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畢昌宏說。
值得一提的是,劉憶恬的日常英語教學不僅重視傳授知識,還注重學生精神的富足。
“在教學生頻度副詞時,我問學生,一周幾次親吻自己的媽媽。城里孩子會用‘Often’或者‘Sometimes’來回答,但鄉村校孩子的答案卻常常是半年、一年,甚至幾年。”鮮明的對比讓劉憶恬心里五味雜陳。
為了讓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劉憶恬會把自己跳舞、去各大名校旅行、救助流浪小動物時拍攝的視頻、照片與學生分享:“我想要抓住一切機會讓鄉村的孩子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幾個月過去,班主任夏王燕看到了學生們實實在在的變化。她直言,孩子們除了喜歡英語課外,性格開朗了,表達欲也強起來。
“去年元旦,班級發起了給各科教師送祝福活動,一說到給英語老師送祝福,大家都舉手。特別是幾個平常不怎么愛說話的小女孩,也很愿意去跟劉老師交流。”夏王燕說。
從不感興趣到主動參與,學生們的轉變讓劉憶恬充滿了成就感。“如今,牛明俊成了我課堂里的‘積極分子’,”她滿含笑意地說,“去年教師節,他送了我好大一束花。”
滿懷熱愛扎根鄉村
在畢昌宏眼中,英語課堂的變化僅僅是這所鄉村校近年來變化的一個縮影。得益于政策支持,這幾年,工農小學迎來了13位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畢昌宏說:“他們的到來,從教育觀念、知識層次、教育技能上為教育教學注入了全新活力,非常受學生歡迎。”
對此,八公山區教育體育局電教館館長李懷庵有著相同的感觸。據他介紹,目前,由淮南市級統籌實施的智慧學校建設項目已覆蓋全市400余所中小學校,在智慧課堂的常態化應用中,青年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更高,對新技術的接受速度更快,這對老教師學習運用信息技術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
“青年教師是骨干教師,是推動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他們不僅僅帶來活力,更為學校教育教學知識的改革與創新開鑿了源頭活水。”李懷庵說。
鄉村振興必先振興鄉村教育。對鄉村來說,教育既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更在為鄉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如今,正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來到鄉村,扎根鄉村教學第一線。
“我覺得教師就像舞蹈演員,需要全身心投入,沉浸在角色里。我的觀眾是我的學生,他們也是舞臺上的一個個成員。”盡管鄉村生活相對艱苦,但對教育滿懷熱愛的劉憶恬決心扎下根來,“對我來說,鄉村校不是‘注定冷的板凳’,就像跳舞一樣,這是能讓我閃閃發光的舞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