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鎮江丹陽市實驗學校“三自教育”實踐探索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09  閱讀:次   |
42.9K

  自然·自主·自在 提振教育“精氣神” ——江蘇省鎮江丹陽市實驗學校“三自教育”實踐探索

  在20年的辦學歷史中,丹陽市實驗學校經歷過幾次重大調整:從公辦民營回歸公辦,易地新建整體搬遷,三校合并成九年一貫制學校。在轉軌探索中,逐步建構起“自然·自主·自在”的辦學理念和“我們都是一家人”的主旨文化,提振師生“精氣神”,形成“三自教育”特色。

  自然:

  生命之源,教育之“精”

  引領即思想。從20年前公辦民營到10年前回歸公辦,學校探索發展的新路徑,提煉了“自然·自主·自在”辦學新理念。“自然”是天下大道,同樣也是教育之道,在對教育本真的堅守中,要遵循教育規律、教師成長規律和學生發展規律;“自主”是事物發展的內因,學校需要充分調動和激發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自在”是一種理想境界,在校園內營造積極向上的發展主流氛圍、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氛圍,讓師生體會到獲得感、成功感和幸福感。在教育過程中,“自然”是前提和基礎,“自主”是途徑和方法,“自在”是目標和追求。

  追隨即信仰。培養“四有”好老師,必須讓教師有信仰,讓教師追隨教育家思想去教書育人。學校在校園內豎立了“孔子像”和“陶行知像”,系統開展學陶師陶活動以及戴伯韜教育思想研究。近現代教育家戴伯韜先生是丹陽人,是陶行知先生的首批學生,也是“生活教育”的踐行者和傳承者,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首任總編輯兼副社長、中國教育學研究會首任理事長。學校成立了戴伯韜教育思想研究會,建設了“戴伯韜陳列館”,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承辦教育家思想研討會和校長論壇,以教育家思想引領教師發展。

  生命即力量。按照“自然·自主·自在”的辦學理念,學校確立了培養“健康人、文明人、責任人、學習人、幸福人”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組建上百個學生社團,搭建適合學生發展的平臺,激發應有的潛能與生長的力量。跆拳道社團獲得江蘇省青少年跆拳道錦標賽一等獎,太極拳社團獲得江蘇省武術比賽個人、團體一等獎和三等獎,聘請太極拳教練進校園,開設太極拳課程,建設了太極知識技能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太極館,“極至育人:太極文化課程基地建設”被確立為江蘇省內涵發展項目,學校成為丹陽市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鎮江市優秀社團學校。

  自主:

  生活之力,教育之“氣”

  管理民主化。一是推進民主管理,設立教師師德委員會、教師學術委員會、教師申訴委員會、校長助理團、督導團等教師民主管理組織,讓教師出謀劃策;二是加強人文關懷,倡導“我們都是一家人”的理念,營造“感恩他人、欣賞他人、善待他人”的氛圍,在教師生日、教師退休座談會、重陽節老教師活動分別開展“五個一”暖心活動,舉行“我們都是一家人”年度聯歡會;三是實行開門辦學,成立校務委員會、社區委員會、退休教師協會、行風監督委員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同管共育機制。學校獲得丹陽市優質效能服務窗口單位、鎮江市優秀家長學校等榮譽稱號。

  隊伍專業化。2019年,學校實施了“縣管校聘”改革,給教師隊伍建設帶來了新機遇。為此,學校開展“三個類別、三個層次、三年一輪”的“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組建“伯韜領航班”和“名師工作室”,開展校本培訓,創建成“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成為“國培教師跟崗培訓基地校”,先后接待來自省內外跟崗培訓的校長和教師12批次。學校和個人先后榮獲“2014年度全國課改杰出校長”、江蘇省“初中教學團隊建設特色學校”、鎮江市“四有”好老師團隊等榮譽稱號,培養了特級教師、正高級教授和兩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對象。

  教育生活化。學校像戴伯韜那樣去踐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讓學生自主發展有空間;班干部輪流制,讓學生自主鍛煉有機會;志愿者示范崗、“啄木鳥”志愿者服務隊、“小紅帽”監督崗、《晨曦》小記者團、學生校長助理團等崗位,讓學生自主管理有平臺;學生特長素質展示活動,讓學生自主體驗有舞臺。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

  自在:

  生長之樂,教育之“神”

  榜樣:精神的召喚。98歲離休教師王良弼,帶領退休教師創辦校外輔導站,義務輔導學生書畫40年,開展愛黨愛國教育,踐行初心使命,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學校開展“學習王良弼,爭做好老師”活動,評選年度“感動校園人物”“十佳新人新事”,不斷挖掘和推介身邊的榜樣,讓他們上櫥窗、上網站、上報紙、上電視,放大宣傳效應,弘揚教育正能量,引導教師向上向善向美。學校黨組織獲評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員教師“三結對三服務”活動項目獲評江蘇省“一校一品”黨建品牌。

  課堂:創造的天地。學校建構了“三自課堂”范式:問題串導學的“自然課堂”、伙伴式助學的“自主課堂”、表現性展學的“自在課堂”,由此派生出不同學科、不同學段、不同課型的變式。學校開展了生物學科的“核心概念”教學法研究,承擔江蘇省鄉村教師培育站任務,建設了集實驗教學、社團活動、情景體驗、科普實踐和智能操作于一體的生物館,為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初中生物學創新實踐教育基地”被確立為江蘇省內涵發展項目,結項時評為優秀項目,并榮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學習:生命的成長。學校開展了“三自德育”探索。小學部每個班通過自主選花、養花護花,學習花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成長,形成了“班花德育”特色項目;初中部通過自主選名人、學名人、做名仕,形成了“名人教育”特色項目,被確立為鎮江市品格工程項目。學校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改革學生評價體系,設立“戴伯韜特長獎”和“三自好少年獎”,多元評價,讓學生收獲激勵和肯定,體驗成功和快樂。

  2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間,但對一所學校的未來發展卻十分關鍵,是扎根夯基的青春年華,也是涵養“精氣神”的韶華光陰。熱切期待著丹陽市實驗學校在新一輪發展中繼續傳承創新,在“自然·自主·自在”的道路上夢想成真,一路前行。(諸華平)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