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規范招生:為縣中振興構建良好生態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0  閱讀:次   |
42.9K

  ■關注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系列報道·專家談

  【編者按】

  “郡縣治,天下安”,縣中對縣域文化教育事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言而喻。中國有2800多個縣,縣中容納了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的一半人數?h域教育是中國教育的底色,這些學生的教育狀況關乎中國未來的社會面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縣中辦學資源顯著擴大。但是,近年來,縣中的發展普遍面臨一些困難,引發廣泛關注。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了《“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如何讓這一縣中振興計劃落地?區域周刊特別策劃了“關注縣域普通高中振興系列報道”,分為“專家談”和“地方行動”兩部分,前者分別從招生管理、人才隊伍、政府責任、縣中自身發展等四個影響縣中發展的關鍵因素展開,后者選擇了幾個地市,請他們分享曾經面臨的低谷和如今怎樣慢慢走出困境的實踐歷程,以資借鑒,也提振信心。今天刊發的是“專家談”的第一篇。

  《“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后,縣中振興的話題熱度不減。特別是在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對縣中振興充滿期待,并就如何從根本上提升縣中發展能力、如何增強縣中內部造血機能、如何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等提出建議。

  近年來,各地縣中陷入困境,與優質生源和優秀教師流失密不可分。由于高中招生不規范,導致縣中優質生源流失,很多教師選擇離開;而教師流失又加速了生源逃離,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正因如此,《行動計劃》基本原則的第一條就是“堅持源頭治理”: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穩定縣中優質生源,吸引優秀人才在縣中長期任教,激發縣中辦學活力,促進縣中持續健康發展?梢哉f,規范招生是穩定縣中優質生源的重要保障,也是縣中振興的戰略之舉。

  爭搶生源導致生源流失

  普通高中違規招生行為,尤其是對縣中優質生源的爭搶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是提前招生。一些普通高中早于教育部門規定的招生時間進行招生,將一些中考成績高的學生提前招到學校,以達到“提前掐尖”的目的。

  二是超計劃招生。一些普通高中沒有嚴格按照確定的招生計劃進行招生,這種超計劃招生導致一些高中學校規模急劇擴張,形成超大規模學校和班額,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違規跨區域招生。一些普通高中超出劃定區域范圍招生,爭搶其他縣(市、區)的優質生源,直接影響了其他縣(市、區)普通高中的發展,損害了區域內普通高中教育的良性發展。比較突出的是某些地方的“超級中學”,或市內、省內打造的“優質高中”,跨區域搶奪生源,導致“超級中學過處,縣中寸草不生”。

  四是公辦民辦學校間混合招生。一些公辦普通高中名校以辦民校的方式搶奪生源。在修訂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規定,公辦普通高中舉辦的民辦高中在符合“五獨立”的情況下,可以自主劃定招生范圍、標準和方式。然而,一些民辦高中實際無法與公辦高中真正做到“五獨立”(修訂后的《實施條例》已將“五獨立”的要求進一步擴展為“六獨立”),即公辦高中舉辦的民辦高中往往以民辦高中的名義跨區域招生、提前招生,招來的生源與公辦高中進行共同教學,共用校園和教師。這種公民辦學;旌险猩淖龇ú粌H對其他民辦學校造成傷害,對其他公辦學校同樣也是一種傷害。

  五是以高額物質獎勵、免收學費、虛假宣傳爭搶生源。一些普通高中通過高額獎學金、免收學費或夸大升學率等方式爭搶生源,這是一種不公平競爭,對區域內其他普通高中尤其是本身財力就薄弱的縣中造成生源損害。

  在實際招生過程中,很多違規行為往往交織在一起,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跨區域招生和高額物質獎勵招生等可能同時出現?梢哉f,這些爭搶生源的行為,直接造成了縣中優質生源流失,導致縣中陷入困境。

  觀念偏差誘發違規招生

  普通高中違規招生行為的出現,除有管理體制、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部分地方和高中學校的教育政績觀、教育質量觀出現偏差。

  第一,由于我國高中教育管理主體的多重性,使得高中招生區域劃定也具有多樣性。高中學校有的屬縣(區)管學校,有的屬市管學校,還有個別學校屬省管學校,因而有的學校在縣域范圍內招生,有的學校在市域范圍內招生,還有的學?梢钥绲厥姓猩。管理主體的多重性和招生區域劃定的多樣性,對于縣中招生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需要重新加以審視。但當前一些地方所存在的激烈的生源爭奪,主要是各種未經批準的違規跨區域招生。

  第二,部分地方招生管理不嚴格、不規范。一些地方缺乏約束機制,教育主管部門把關不嚴,導致高中學校超計劃招生、違規跨區域招生屢屢出現。此外,對公辦高中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高中的管理,修訂后的《實施條例》明確了“六獨立”要求,但一些地方尚未對“公參民”高中學校加以規范,這些都可能成為違規招生的潛在風險。

  第三,從地方政府教育政績觀、學校教育質量觀看,“唯升學”“唯清北”傾向較為突出。許多縣或市集中力量只辦一所或兩所普通高中,對一些違規招生行為視而不見,也導致違規爭搶生源之風愈演愈烈。想讓學校取得高升學率本沒有錯,但如何贏得學校的高升學率卻很值得思考。提高質量是高中學校發展的生命線,一味地通過爭搶生源來提高升學率,學校似乎也能“興旺”一時,但注定難有持久的生命力。

  政策引領促進規范招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縣中辦學資源得到顯著擴大。與此同時,國家也非常重視普通高中的規范招生問題。從2017年到2021年,國家出臺的多個文件中都涉及了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問題。

  2017年《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嚴禁公辦普通高中違規跨區域、超計劃招生,爭搶生源,影響其他學校正常招生,依法加強對民辦高中的招生管理。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準的招生計劃、范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不難看出,“公民同招”不僅僅是對義務教育招生提出的要求,普通高中招生也不例外。

  2021年修訂后的《實施條例》提出,實施學前教育、學歷教育的民辦學校享有與同級同類公辦學校同等的招生權,可以在審批機關核定的辦學規模內,自主確定招生的標準和方式,與公辦學校同期招生。實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辦學校應當主要在學校所在設區的市范圍內招生,符合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關規定的可以跨區域招生。在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民辦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圍。

  2021年《行動計劃》的“重點任務”部分強調,全面推進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錄取模式,著力構建規范有序和監督有力的招生機制,堅決杜絕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防止縣中生源過度流失,維護良好教育生態;在“主要措施”部分中明確,強化招生管理省級統籌責任、地市主體責任、縣級落實責任,全面落實公民辦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到校招生辦法,規范特殊類型招生,促進縣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各地要全面建立地市級高中階段學校統一招生錄取網絡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省級統一招生錄取網絡平臺,加強招生工作監管,對違規招生行為加大查處力度。

  從普通高中招生政策演進看,近年來國家對于招生秩序方面的要求更加明晰和嚴格,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公民同招都已上升為國家法律層面的要求。

  各方協同確保政策落地

  落實《行動計劃》中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的政策要求,穩定縣中優質生源,需要縣市黨委和政府、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長都要切實履行好各自職責,形成合力。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對違規招生行為動真格。規范普通高中招生必須要動真格、見真章,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亟須進一步對其加大治理力度。要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規定,規范學校招生行為,進一步明確招生范圍、招生規模等基本要求,嚴禁公辦普通高中學校違規跨區域和擅自提前招生、超計劃招生,防止以高額物質獎勵吸引生源等惡性競爭出現,維護正常招生秩序。各地特別是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根據《行動計劃》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端正學校辦學思想,加大監管力度,為學校的公平競爭、為縣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于民辦高中,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修訂后的《實施條例》要求劃定民辦高中的招生范圍,并要求民辦高中切實做到“公民同招”。對于“公參民”高中,要重點審核“六獨立”情況,并對其招生行為加強監督?h市黨委和政府、高中學校要轉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樹立科學的政績觀、質量觀。縣市黨委和政府對縣域乃至市域內普通高中布局要有一個科學定位和準確認知,改變縣域高中“一校獨大”的傳統觀念,逐步扭轉“唯分數”“唯升學”傾向。衡量縣中辦學質量不把升學率作為唯一標準,代之以多維度的評價標準,積極推動縣中的特色發展。

  學校要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導向,樹立教育面向所有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在地方政府和學校逐步改變“唯升學”導向的同時,也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在科學的政績觀、質量觀和成才觀推動下,違規招生行為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治理,縣中振興的良好環境才能真正形成。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數據鏈接】

  鄉城流動仍是城鄉人口流動的主要驅動力

  2020年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流動人口仍處于高速增長態勢,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相對滯后的情況下,鄉城流動人口依然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力軍。2020年我國流動人口達3.76億,比2010年增長了1.55億,延續了1990年以來流動人口高速增長的態勢。

  2000年、2010年、2020年鄉城流動人口占比分別為52.2%、63.2%、66.3%,鄉城流動依然是流動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大約三分之二的流動人口選擇在省內近距離流動。

  縣鎮和農村高中學校數、在校生人數均占全國普通高中的一半

  據統計,2020年,全國普通高中1.42萬所,其中縣鎮高中6044所,農村高中777所,縣鎮和農村高中占全國普通高中學?倲档47.92%;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2494.45萬人,縣鎮高中在校生1171.68萬人,農村高中在校生90.51萬人,縣鎮和農村高中在校生占全國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50.60%。從縣區劃內看,縣鎮普通高中是縣域內普通高中的主體,約占九成。

  全國縣中學校數呈下降趨勢

  據統計,從2010年到2020年,全國城市普通高中從5494所增加到7414所,縣鎮普通高中從7136所減少到6044所,鄉村普通高中從1428所減少到777所。

  【政策鏈接】

  近幾年縣域普通高中政策沿革

  ●2017年3月,教育部、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該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其中要重點解決貧困地區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

  ●2021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縣域高中建設”。

  ●2021年11月,國務院批復《“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規劃》于12月印發,要求“研究制定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計劃,全面加強縣中建設”,“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加快提升縣中整體辦學水平”。

  ●2021年12月,教育部、發改委等九部門印發《“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該《計劃》明確,到2025年,縣中整體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和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健全,統籌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推動全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汪明)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