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精準摸清教師發展痛點—— 緊扣教師所需 賦能教師成長
“雙減”下,教師迫切需解決的職業發展痛點是什么?課后服務是否會延長教師工作時間?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緊扣教師所需、賦能教師成長,作出了有力回答。
“在校外培訓虛火明顯降溫后,家長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學校,尤其是教師身上,期待加重,責任艱巨,加之家長對‘雙減’的理解程度不同,家校溝通的難度陡然增加。另一方面,學生情緒疏導、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增加,使得班級管理的難度明顯加大。”圍繞聚焦的主要矛盾,合肥市六安路小學中鐵校區邀請專業團隊來給班主任教師做班級管理專業培訓,定制課程,給予針對性的專業指導。
如何與不理解工作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何緩解孩子的抑郁情緒……根據問題所需而精準開設的課堂讓班主任們大呼“過癮”。承擔班主任工作的陳曉艷在培訓課上收獲不少解決家校溝通“疑難雜癥”的小妙招,表示“學校真正把實事做到了教師的心坎里”。
廬陽區四十五中橡樹灣校區校長曹敬芝坦言,直面中考壓力,初中家長會更加關注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前要提升孩子成績,可以在課外增加輔導時間,但現在家長向課堂教學提出更高的質量要求,這是教師內心倍感焦灼的直接原因。”
“45分鐘的課堂時間必須‘萃’到極致。”這種強烈的渴求在學校的大組教研中得到了滿足。“80后”教師葛平平坦言,“雙減”實施以來,學校打破年級限制,讓各年級教師共同教研,較好地解決了以往“被課本限制住教研框架”的問題,幫助教師在有限的教研時間內建構知識樹,提升教研效率和課堂效率。
“雙減”后,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社團課是否會延長工作時間、增加工作負擔?可否將機械的時間延長轉化為教師賦能的平臺?廬陽區作出了有效嘗試。
“學校鼓勵我們結合課題自主開發社團課。”對該區南國花園小學教師郭莉而言,一周一次的課后服務社團課是讓研究課題充分釋放能量的極佳平臺。
2019年,郭莉參與的“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研究”課題正式立項,但缺乏可以自由主導創作的實踐平臺。但因為校內課程都有規定內容和進度,不好穿插。她的課題研究一直“陷在瓶頸里,不得前進”。“雙減”后,學校鼓勵教師自主研發課后服務社團課程,讓郭莉有了施展拳腳的平臺。
在校長方紅的鼓勵下,郭莉主導了四、五年級學生混班參與的思維導圖社團課,有效突破了研究難題。每個學期,郭莉都會圍繞一個研究點,在社團課中開展實踐探索。這學期,郭莉將上學期社團課研究中的“思維導圖讀寫結合研究”方向繼續細化為“思維導圖解決寫作痛點研究”。
“雙減”之下,學校提供的平臺致力于培養學習型、研究型教師,讓教師自我成長動力更強了。在郭莉看來,不斷被賦能的她正在新的舞臺上綻放別樣光彩。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