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敘永第一中學校 百廿風華正青春 踔厲奮發向未來
敘永,古稱永寧,是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素有興學重教的傳統。公元1765年,同知陶敦和捐建丹山書院,賡續百年文脈,傳承書院精神。1902年,在這片厚重的教育熱土上,四川省敘永第一中學校(以下簡稱“敘永一中”)的前身敘永中學堂拔地而起。此后120年中,學校幾經輾轉,始終秉持“輔仁存義利民厚生”的辦學理念,青藍相接、砥礪耕耘,孕育了烈士陸更夫、開國上將傅鐘等一大批杰出人士。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后,這所百年名校與時俱進抓黨建、優師資、強品牌,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走上了一條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
黨建領航
打造紅色校園
“陸更夫以青春熱血和年輕的生命捍衛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詮釋了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我們要繼承陸更夫烈士遺志,發揚陸更夫同志‘十不怕’的革命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在今年的清明節,學校師生代表齊聚革命烈士陸更夫雕像前祭奠后,敘永一中校長黃勁向師生說道。這是學校近年來以黨建引領打造“紅色校園”的一個典型縮影。
敘永一中具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近年來,學校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研學基地建設相結合,大力建設校園“三館”(校史館、陸更夫革命事跡展、傅鐘革命事跡展),充分利用百余年校史積淀的豐厚紅色資源,以開學季、家長會、清明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為關鍵時間點,賡續紅色基因,宣講紅色故事,取得顯著育人成效。5年來,“三館”共接待3萬余次參觀,不僅讓學校師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洗禮,還輻射影響了整個瀘州地區。
此外,學校還借助建黨百年這一歷史契機,用紅色文化裝扮學校環境,廣泛開展紅色主題班會、清明祭英烈、國旗下演講、紅色手抄報比賽、紅色研學等活動,在師生中掀起了一股持續的黨史學習教育熱潮。
優化隊伍
打造和諧校園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盡快培養、構建一支思想品德高尚、教學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優秀教師隊伍,是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完善選人用人制度。學校制定《敘永一中干部競聘實施方案》,開展中層干部競聘工作,全面改革選人用人制度,探索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充滿活力的干部選用機制,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提升教師素養,錘煉師德。定期開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愛崗敬業、錘煉師德”等系列活動提升教師文明素養;有序開展校園名師、青年教學能手、十佳班主任評選,樹立學習的榜樣。切實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不僅要有軟性的活動宣傳、榜樣引領,更要有硬性的量化考核作后盾。因此,近年來學校還陸續完善了年度師德考核、年度績效考核、教科研量化考核等各類考核制度。
抓好校本培訓工作。針對青年教師,主要通過新教師入職培訓、教學技能競賽、教師“三格課”展示和新老教師結對幫扶“青藍工程”等,幫助其快速成長。針對骨干及優秀教師,主要通過專家培訓、外出學習及課題研究等方式,幫助他們進一步凝練特色,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跨越。
開拓創新
打造品牌校園
現在走進敘永一中,可能會遇到很多穿著“小紅衣”的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或站崗執勤,或測溫記錄,或打掃衛生……這是學校的輪值班級在進行校園綜合實踐。
學校自創立以來就始終堅持“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致力通過各類綜合性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此,學校自2016年起就全面啟動了學生自主管理探索,讓學生爭當校園小主人。經過5年的實踐,學校總結經驗教訓后,于2021年秋季學期,又創造性推出了其升級版——“校園綜合實踐”值日班工作,每天讓一個班的學生走出教室,全天候對全校環境衛生、教學秩序、師生行為習慣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勸導、服務、督查,切實將“五育”融合落到了實處,提升了學生各方面綜合素養。
“校園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強化其自管自學能力,還能在實踐中落實‘五育’融合,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素養,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校長黃勁在談到為何要大力開展校園綜合實踐工作時如是說。
教學質量是一所學校發展的生命線。為了切實提高學校育人質量,近年來學校對內狠抓教改,定期開展教學“六認真”檢查,實行分層教學,打造“453X”高效課堂;對外創新育人模式,與瀘州高中聯合舉辦“瀘州高中-敘永一中基地班”,兩所學校選派優秀師資、聯合教研、共享資源,共育國家專項和高校專項計劃人才,內外兼修助推學校教學質量節節攀升,充分滿足了敘永人民對優質教育的強烈需求。
百廿風華正青春,踔厲奮發向未來。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敘永一中人將繼續秉持“敬業奉獻”的精神,依托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以攻堅克難的“狠勁”、敢為人先的“闖勁”、久久為功的“韌勁”繼續砥礪前行,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川南有名、四川有位、瀘州一流的品質名校!
(陶路生 陳練)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