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桃李自成蹊 全面育英才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中學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的探索實踐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2  閱讀:次   |
42.9K

  每天演練、實驗、看書、討論、跑步……對四川省成都市龍泉中學校(以下簡稱“龍泉中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對象王天豐來說,這樣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眼下還有兩個月就畢業的他,已經具備創新的動力、能力、潛力、定力。

  “正因為我們不卓越,所以才追求卓越。”王天豐的語文筆記本扉頁上寫著這么一句話。王天豐就讀的龍泉中學,是一所位于成都二圈層的學校。“我必須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優質資源,加倍努力。”王天豐說。

  龍泉中學是四川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市領航高中項目學校。隨著成都市“東進”戰略的實施,龍泉驛區開放型經濟水平繼續提升,引進大批國內外高科技企業、高端人才,當地資源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龍泉驛區《關于落實“五育并舉”推動龍泉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等文件精神,龍泉中學從2014年開始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工作,2018年獲批成都市“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校”,2021年進一步完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和模式,制定《成都市龍泉中學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方案》。

  完善硬件情系未來

  貫通人才培養

  龍泉中學以“初高銜接、貫通整合,競賽啟智、強基培優,對標名校、追求卓越”為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確立了“學生、教師、學校”發展三要素目標:以學生為目標,培養人格健全、博學善行、特長突出的創新型人才;以教師為目標,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氣質儒雅、治學嚴謹、獨具風格的卓越教師;以學校為目標,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生態,建設管理科學、質量上乘、特色鮮明的領航學校。

  為此,學校加快對教育教學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先后建設了學科實驗室、學科專用教室、數字實驗室、生物標本室、化學實驗室等,成立了創新實驗室、航模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STEM中心、藝體中心等,滿足教學需求。

  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學校在原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了“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體系”,明確了“學段貫通”“課程貫通”“師資貫通”“路徑貫通”的推進策略。

  “三師”融合高效團隊

  助力教師發展

  為了實現拔尖創新人才的貫通培養,學校全力打造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構建“三師”融合的師資貫通培養體系,采用“校內名師+高校教授+競賽教練”的模式,選聘師德高尚、業績優秀的教師負責教學及班主任工作,貫通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團隊,組建學科競賽和強基計劃專家教練團隊,全力做好競賽、強基、培優輔導工作,并把工作重點落實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方向上,從制度、培訓、福利保障、激勵措施、評價機制等方面建設師資隊伍,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學校還幫助教師找準定位,實施階梯培養計劃,送優秀教師去國外進修,開拓教師國際化視野,助力教師的全面發展。從2016年至今,學校先后選派37名優秀教師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奔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芬蘭、俄羅斯等國進修,既拓寬了學校辦學的國際視野,也提升了整合利用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的能力。

  學校進一步完善研修網絡,采用“四位一體,多元互補”的校本研修網絡機制,在學校隊伍建設領導小組的帶領下,發揮學校教科室、教導處等部門各自的優勢,實現教研、科研、教師培訓、教育信息化等有機融合、相互促進;在此基礎上,通過校本研修,拔尖創新人才教師的專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和合”理念“雙課程”體系

  多元化特色化

  根據《成都市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行動計劃》,龍泉中學以新課改為契機,圍繞“教育和諧、全面發展”的目標,突出和德、和智、和美、合行的“和合”理念,堅持“五育并舉”,積極推進課程建設,構建了“國家課程+拔尖課程”的“雙課程”體系:國家課程,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初高銜接,貫通整合,保證開齊開足課時,確保課程質量;拔尖課程,按照“最近發展區”原理,根據學生的潛能層次,分為競賽課程、強基課程、培優課程三大類,盡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其中,競賽課程專門針對有競賽潛質的學生進行專業競賽培訓,參加國家學科競賽;強基課程專門為不走競賽方向但對基礎學科感興趣的學生開設,在確保綜合成績達標的前提下,提前進行高中選修及大學先修內容學習;培優課程為沒有明顯學科特長或者對強基計劃學科不感興趣的學生設置,通過夯實學科基礎,適度拔高訓練。多元化的課程設計既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發展和自主選擇的需求,也適應了現代社會素質綜合、能力疊加的人才選拔需要。

  此外,學校大力發展優勢學科,將語文、英語、數學等學科作為基礎發展學科,強化學生基礎;將物理、生物、地理等學科作為競賽突破學科,增強學生競賽能力;促進歷史、政治等學科形成精品學科,增強學生思想素質。優勢學科突出了拔尖學生的學科發展需求,并形成了拔尖生貫通培養特色。

  課程“超市”課堂改革

  尊重學生需求

  在拔尖創新人才的貫通培養中,學校開設課程“超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課,培養學生興趣特長,挖掘學生創新潛質,盡可能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可選擇、有針對性的貫通培養路徑,幫助學生實現多元個性化發展。

  學校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問題設計解決、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深度學習,致力探索合作型、探究式的課堂教學,堅持深化課堂改革,推進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智慧課堂模式。

  學校積極開展“生本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構建“推進生本、提高質量”的管理運行機制,完善“生本課堂”教學基本流程,構建全新的課堂教學關系;在“雙主‘導·動’”教學模式中,以問題為驅動,以科學探究為基本方法,以獲得科學結論或建模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發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從“教師主體、學生客體”向“學生教師雙主體”轉變,提高課堂效率;在智慧課堂建設中,深度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為每一名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空間,精準推送個性化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創活動,堅持建設STEAM項目和“冬(夏)令營”項目,為學生搭建與“大師”對話的橋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學生的多元智能,促進學生品質與品格的健全發展。

  “菁才計劃”社會實踐

  譜寫教育華章

  成都市教育部門通過整合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訓機構等優質資源,建立了專業的導師團隊,開展各類競賽活動,實施“菁才計劃”。

  從2017年開始,龍泉中學就積極對接“菁才計劃”,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30多所知名高校開展“雙高合作”,在學校舉辦“和合講壇”,聘請知名專家擔任講師,致力于拔尖創新人才的學段貫通培養,以彌補中學師資短板,創新聯合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學校選派專門的指導教師,配合高校專家,指導在校學生于三年內完成一到兩個科研課題,其中李之卓遠、湯文欣、楊世冰的“‘GSZ’創新實踐法在高中校園中的應用研究”和羅如意、賴秀梅、肖可的“通過模型方法探究恩格爾曼的三棱鏡實驗”先后成功入選成都市“菁才計劃”研究性學習課題并順利結題。

  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龍泉客家民俗探究”“龍泉廣場文化源”“龍泉建‘讀書之城’過程中成年人閱讀情況抽樣調查及我的見解”等。

  在成都市龍泉驛區的經濟發展中,航空航天、工程機械、節能環保設備、汽車研發等高端制造產業是重點項目,學校借助區域經濟優勢,面向高一、高二英才班學生,組織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一汽大眾、吉利沃爾沃、光明光電等先進制造業,鼓勵學生開展“龍泉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調查研究”;在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開設實踐課堂,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通過活動弘揚中國航天精神,加強國防教育。

  學校還與四川現代農業企業成都好秾人安全農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農業實踐基地,組織學生進行農業實踐活動,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與龍泉驛區水務部門、環保部門合作,組織學生考察龍泉地方水生態及進行資源環境狀況調查;與成都振中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創客學院,引導學生開展動手動腦活動,培養學生工科能力;與社區學院共建創想空間,開展新思維創新設計實踐活動;與成都理工大學、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地質考察、機器人比賽等活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特長,發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質,使學生學會觀察和發現問題,鍛煉了學生動腦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如今,龍泉中學不僅擁有集教育、教學、科研、創新能力于一體的高水平學科師資團隊,業務能力精湛的創客團隊,專業的STEM教師團隊,競賽強基金牌教練團隊,還有一大批脫穎而出的拔尖創新型學生。學校的教育成績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同時也引起了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的關注。

  “78年風雨兼程,78年薪火相傳。‘志存高遠,追求卓越’的龍中精神,早已深深刻進龍中人的骨子里了。”校長馬景云說,“創新永無止境,面對未來的機遇和挑戰,龍泉中學將勇擔‘扛區域大旗、爭全市先鋒、創全國一流’的使命,迎難而上,堅持創新求索,為時代發展添磚加瓦!”

  (馬景云  李小琴  楊明  姜艷  石小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