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借中考命題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5  閱讀:次   |
42.9K

  ■聚焦省級中考統一命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對中考命題提出了確保試題正確政治方向、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科學設置試卷難度等要求,并進一步提出中考命題要減少記憶性試題,增加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堅決防止偏題、怪題,促進有效考查學生綜合素質。

  北京市從2008年開始中考全市統一命題、各區分別閱卷,2015年開始啟動中考命題改革的探索,在“三個注重”(注重全面考查、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注重對發展潛能的考查)和“四個考出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考出來,把學生的自信考出來,把課堂表現考出來,把實踐能力和閱讀能力考出來)命題理念的指引下,不斷優化試卷結構和試題設計,發揮出中考試題對學校日常評價和教學改進的正導向作用。

  北京市中考試題的特點與導向

  近年來,北京市中考的試題命制體現出四個鮮明特點。

  堅持正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試題始終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取向放在第一位,著力體現學科的社會價值,增強試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弘揚愛國主義情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國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落實學科育人價值。例如,2021年化學卷第27題,以“碳中和”為情境,從能源結構與碳排放的關系、實現碳中和的路徑兩個角度設計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當;2021年語文的作文題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話“人就像一粒種子”作引子,引導學生思考,要求將“做一粒的種子”補充完整后進行寫作,彰顯了對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教育理想。

  把握學考定位,考出課堂表現。北京市中考命題試卷準確把握“兩考合一”的基本定位,注重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關注課堂學習過程,減少機械記憶試題,適度增加概括論證、分析解釋類試題,重視對學生概括關聯、說明論證等高階學習理解能力的考查,檢測課堂學習效果。例如,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均通過對教材中原型實驗解決方案的分析論證,考查學生對變量控制思想的學習理解水平。

  堅持素養立意,凸顯實踐應用。試卷突出核心素養立意,注重創設真實情境,將核心知識、學科思想融于真實問題解決中,突出對考生應用核心知識、思想方法和關鍵能力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逐步實現從考查“解題”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轉變,體現實踐應用。例如,2021年道德與法治卷第17題,通過南水北調中一滴水的自述,以鮮活素材溫潤心靈,引導學生認識到移民群眾、工程建設者、運行管理者等對南水北調工程的無私奉獻和責任,進而從提出節水措施的角度,考查學生的實踐參與能力,引導學生珍惜資源,提高節水的意識和能力。

  重視實驗探究,體現創新精神。重視實驗考查,物理、化學、生物試卷中關于實驗探究的考查始終保持較高的占比。試題從多角度、多層次設計問題,既考查學生在簡單變式情境中分析解釋實驗現象、歸納概括實驗結論和反思評價實驗方案的能力,也考查學生在陌生情境中獲取事實和證據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證據推理的科學探究能力,以及提出解決實際問題初步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實現對創新意識和能力的評價。例如,2021年生物卷第31題,以甜椒生產過程中灌溉方式的實驗探究為背景,從變量控制、數據分析、測定指標等方面,多角度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中考命題對初中教學改革的啟示

  中考試題對初中教學具有指揮棒效應,對初中各科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促進作用,具有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和以評育人的功能。作為教師,如何順應中考改革導向,推動課堂教學改革?

  豐富教學方式,促進教與學方式變革。中考試題以核心素養立意、重視實踐能力、體現創新精神等命題改革方向,這啟示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幫助學生構建學科知識體系、形成學科思想方法,指導學生解決生活、生產實際問題。教師要改變原有僅基于知識邏輯組織教學內容、按“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設計學習路徑的單一教學方式,要根據內容特點、學生情況選取適切的、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基于實踐活動的教學、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改進、項目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如雨后春筍出現在初中教學中,豐富了教學方式,促進了教與學方式變革。

  其中,項目學習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項目學習讓學生解決復雜問題或完成綜合性任務,在實踐體驗、內化吸收、探索創新中獲得較為完整和具體的知識,形成專門的技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地區、學校在開展項目學習的研究與實踐。北京市海淀區近年來持續開展項目學習的實踐探索,不僅在數學、化學、生物、歷史等學科形成了優質項目學習案例,還開展了跨學科項目學習實踐,并在學科教研課程中開設了“項目學習教學研究與指導”必選課程,發揮區域研究成果的引領、輻射作用。

  關注思維品質培養,提升課堂活動質量。中考試題關注課堂學習過程,重視對學生概括關聯、說明論證等高階學習理解能力的考查。這啟示教師要關注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改變教學中忽視知識的生成過程、只關注“是什么”而忽視“為什么”的現狀,改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憑經驗、憑感覺,缺少理性思考、邏輯分析的現狀。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將課堂活動優化設計的關注點從活動形式是否多樣、活動過程是否順暢等表面問題,轉向活動能否讓學生的思維深度參與、能否促進學生內化理解、能否使學生獲得多元收獲等深層次問題。

  教師對課堂活動優化設計關注點的變化,引起了教師教學設計與實施行為的系統性改變。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從對學科知識結論的靜態理解發展到對知識的形成過程、知識的核心素養培養價值的動態、功能態理解,對學生認識從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發展到探尋學生問題解決的思維機制、探尋學習表現的影響因素,從而引導課堂活動的優化改進。在設計問題時,教師應注重設計能體現思考過程的問題,設計評價性問題、反思性問題,提升學生面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的意識,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落實對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教學實施時,教師應更加關注師生對話的品質,不僅能讓學生充分表達觀點,還要關注對學生觀點的概括、針對學生的觀點提出新的問題或給出新的證據,促使討論或活動進一步深入。同時,教師應更加注重對核心思路、思維方法進行概括、點撥,促進學生進行認識反思。

  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教、學、評一體化。中考命題改革不僅引領課堂教學改進,也對作業設計優化起到了積極的導向作用。在作業內容的設計方面,教師開始探索將教學目標轉化為評價指標,基于評價指標選取、改編作業題,確保作業題能夠緊扣核心內容,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異化需求。在作業類型方面,教師應探索設計基于情境、基于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性、實踐性作業,借鑒項目學習的啟發,設計基于項目任務解決的單元長作業。在作業反饋、指導方面,應基于評價指標的作業反饋,提高作業反饋的針對性;并立足整個單元,對課時作業持續跟蹤反饋,指導學生加強反思,形成較為穩定的思路和方法。

  總之,初中課程教學改革,應與中考命題改革同向同行,教師應依據課標、緊貼教材,精準把握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精細安排課后作業及實踐活動,改變重復性、機械性訓練的教學現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學習,達到課內提升教學質量、課后減輕學生負擔的目的。

  (作者支瑤系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中學化學特級教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