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精細”智取校門堵點
向科技要效能,多方協同破難點,為學生共筑安心上學路
深圳:“科技+精細”智取校門堵點
■學校周邊交通治理進行時
【開欄的話】
學校周邊尤其是學校門口的交通問題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難點。面對校門口的堵點,近年來多地將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問題納入民生實事項目,推出綜合治理方案,出重拳監管。即日起,基層新聞版將推出“學校周邊交通治理進行時”,陸續呈現基層實踐經驗,以饗讀者。
校門口如何由擁堵變通暢?
近期,深圳市羅湖區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開啟智慧錯峰預約接送,設置即停即走送學點。家長可利用微信小程序自行預約接送時間、臨時停車位使用時間,即停即走接送孩子。學校還在校門口規劃禁停區域,增設路邊停車位,在學校周邊建立誘導屏等科技設備。
這些舉措成為深圳市教育局推廣的亮點,近年來,深圳市教育系統堅持聚智聚力、疏堵結合,通過增設護學通道、路邊停車位,調整優化交通組織、錯峰放學,設置交通科技設備等措施,著力在校園周邊營造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
短時集聚造成擁堵
“部分學校家長騎電動車不佩戴頭盔,人、自行車、電動車、汽車量大,容易出現交通警情。”深圳市福田區教育局安全與保障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1年,福田區教育局聯合公安、城管等職能部門,針對校園周邊交通安全隱患,召開調研會20余次。
校門口交通狀況復雜多樣是深圳市多區多校遇到的共同難題。寶安區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調研發現,由于深圳尤其是主城區居住密度大,加之寶安區內很多中小學校體量較大,在上下學時間段,人流、車流密集,容易造成擁堵。
深圳市內中小學校以問題為導向,積極作為。深圳市龍華區龍瀾學校在校門口設置了緩沖區,并劃出兩塊港灣式接送區,家長按接送孩子的不同交通方式,在步行、電動自行車、機動車等不同的接送區域等待。深圳多所學校在校門口增設了學生排隊區、家長等候區、非機動車接送區。很多學校周邊還增設、建設了護學通道、風雨連廊等。
白襯衫、黑馬甲、熒光綠……放學時間,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門口出現了多道絢麗的“色彩”。交警鐵騎、黨員教職工、家長義工齊齊上陣,協助交通指揮、疏導家長接送車輛、護送學生過馬路等。
“我們聯合交警部門,對學生、家長尤其是志愿者開展交通安全培訓,引導學生、家長踐行交通文明,指導志愿者提高守護學生上下學交通安全的能力和水平。”深圳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深圳進一步推廣“家校警”模式,交警、教師、學生家長、志愿者組成“家校警”交通安全護衛隊,上下學期間共同管理學校門前道路的秩序,及時發現、解決問題。為分散疏解學生集中入校離校壓力,深圳還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行錯峰上下學。
依托智慧科技破“堵局”
在深圳市坪山區光祖中學的路口,增加了能與信號燈同步變色的智慧發光道燈、黃白雙色立體醒目斑馬線等設施,提醒學生注意來車方向,提醒車輛有效減速。在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智慧燈桿及違停球設置在孩子們上學路上,車輛停留超過5分鐘就會被自動識別,保障學校周邊暢通。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著力用硬核科技破解校園周邊交通難題。自2020年以來,深圳交通管理部門為多個涉及校園周邊道路的項目提供技術指導。
大量“黑科技”應用在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落地。該校通過道燈控制器,靈活控制道路中黃方格內的智慧道燈,平峰期智慧道燈亮黃燈或滅燈,在學生上下學高峰期亮綠燈,以加強警示,告知機動車駕駛員黃方格區域停車屬于違法行為,禁止停車。
為緩解因私家車接送學生帶來的交通擁堵問題,深圳還通過通學定制巴士,引導市民用公共交通接送孩子上下學。從寶安區鳳凰花苑片區到福永鳳凰學校約兩公里,以前學生們每天乘坐公交后還需要再步行,如今F477A、F477B這兩條通學定制巴士線路,約5分鐘就能把學生送到校門口。
此外,學生家長還可以提出定制需求,相關單位會根據乘車人數和線路走向,選取合適的車型,設置從住宅區到學校的點對點路線。目前,深圳多所學校已開啟定制通學線路。其中深圳中學已開通11條H987系列通學定制線路,目前覆蓋寶安西鄉、前海等方向專線,可滿足逾650名深中學子的出行需求。
打組合拳開展標本兼治
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一部校區接送學生的車輛,在校門口實現“自動分流”。一部分車輛繼續前行匯入文錦中路,另一部分則右轉駛入東升街單向循環道。“原繞行我校周邊的東升街、翠園街,改成了單向通行道。”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副校長趙嬌妍表示,這一調整讓接送學生車輛通行效率大為提升。
為改善學校周邊交通運行情況,深圳市交通、教育等部門協同攻堅。相關部門不但結合路段實際情況,將校園周邊部分道路改為單向交通組織,或實施限時禁行等臨時管控措施;還通過打通斷頭路、新建次支路,改善道路擁堵節點,完善學校出入口與市政道路銜接,暢通區域微循環。
針對校園周邊的交通難點、隱患,如何標本兼治?自2020年以來,深圳已對多所學校周邊交通進行微整治。其中寶安區教育局聯合交通部門,建立滾動校園周邊微整治項目庫,對全區581所學校、幼兒園周邊隱患道路存在問題等,進行摸底、梳理,形成問題及整治清單。
“我們下足‘繡花功夫’,對于有校園道路交通需求的問題,進行現場排查,按照整治清單,制定整治方案。對于已整治過的,我區則持續跟蹤、評估、改進,鞏固整治成效。”寶安區教育局學校安全管理科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原來一出寶安區靈芝小學校門口,就是行車道,人、車混行,現在在寶安區交通、交警、教育部門及屬地推動下,靈芝小學校門口新建了過街斑馬線和護欄,全線打通慢行系統。
為及時消除安全隱患,深圳還將校園周邊道路納入重點巡查、整治區域。其中在2021年上半年,深圳排查學校周邊道路1747條次,并對發現的隱患實施了整改。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