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均衡·優質·活力 ——福建省教科研團隊著力打造“教育微觀公平樣態學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2-04-19  閱讀:次   |
42.9K

  當前,教育過程微觀公平問題越來越受社會關注,即學校與教師如何使每名學生都能得到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培養個性鮮明、具有潛力、健康成長的人。

  2010年以來,由福建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郭少榕領銜的“基于學校教育過程的微觀公平研究”項目團隊,構建出富有特色的教育微觀公平理論體系,并基于“以平等對待相同、以差別對待不同、以補償對待弱勢”三原則,打造了一批“學生眼中有光,教師心中有愛”的“均衡·優質·活力”的“教育微觀公平樣態學校”。其成果“均衡·優質·活力:學校教育微觀公平樣態探索與實踐”獲2020年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以該成果為核心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獲評免鑒定結題。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李政濤認為,該研究抓住了學校教育過程和微觀公平兩個關鍵,在教育公平的學術理論、政策研究方面提出了“福建方案”。

  建構:

  追求每名學生都獲得更好發展的校園文化與制度

  郭少榕研究團隊發現,當前學校教育微觀公平整體呈正向趨勢,但學生的公平感知總體低于教師;教師對評價方式的公平性和滿足性發展的知覺偏低,對學生學習能力差異的知覺不高。因此,文化、制度、課堂三管齊下才能激勵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

  項目組在福建省選擇了10所城鄉中小學作為實驗學校,兼顧學校所在區域、辦學歷史等因素,從校園環境文化構建、課程體系構建、課堂教學實踐、師生評價改革等方面進行轉型提升。其中,以留守兒童為主要生源的長汀新橋中學、福安市潭頭中學等都曾處在停辦邊緣,教師職業倦怠,群眾滿意度不高。6年前,長汀新橋中學踐行以“適才教育:讓每名學生眼中有光”為目標的學校文化課程和教學制度、師生評價制度,福安市潭頭中學以教師公平文化促進優質課堂構建,兩所學校都實現了“華麗轉身”,生源節節攀升。

  落地:

  形成基于“有效率的公平”的新課程體系和活力課堂

  公平課堂是教育微觀公平研究的核心。項目組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課堂對象等四個維度構建了“微觀公平視域下的課堂設計與觀測建議”,基于學生的差異發展需求,從“均衡·優質·活力”維度展示課堂教學的深度,師生、生生互動的溫度和達成的學習效度,不同程度上體現了課堂公平追求的均衡、優質和活力目標。其中,福安一中針對農村生源多、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較被動等問題,構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要素的縣域高中課堂新模式;連城三中校長謝仁暢以微觀公平理念在曾任職的三所中學創設集體活動校本課程和個體生活校本課程,創新性地形成“基于教學做合一的‘六動’課堂”。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從實踐維度構建了學習共同體的公平教學環節,流程是從整體“任務—問題”、個體“自學—靜思”、同伴“傾聽—對話”、大組“串聯—協同”、全班“反芻—跳躍”五個環節進行。廈門外國語學校湖里分校建構了基于“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初中隱性分層教學模式,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針對性地設置教學目標,并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分層作業,使學生得到適切的發展。

  推廣:

  專家引領推動教師理解和踐行公平教育

  只有讓教師在踐行微觀公平的理念上不斷自我成長,才能激發學生公平發展的動力和能力。項目組始終把培養微觀公平理念的教師作為提升微觀公平推廣成效的重要舉措,通過沉浸式培訓、基于指標的觀課評課和課題研究等形式,帶領實驗學校教師們理解“什么是教育過程公平”,研討“基于微觀公平的課堂教學如何設計”,探索“基于微觀公平的教育教學過程評價維度有哪些”,不斷提升一線教師感知、理解和踐行公平教育的能力,鞏固微觀公平教學理念,錘煉微觀公平教學技巧。

  項目組成員利用福建教育學院等近10個教師培訓平臺宣講研究成果;入校指導安溪沼濤中學以及北京市豐臺區第五小學和草橋小學等一批省內外學校;面向湖南、廣東、河南、河北等地教師開設培訓講座;在福建建甌、霞浦等縣市進行區域整體推廣。

  “理念引領、多校協同、科研助力、實踐提升”促進了項目組成員和實驗學校教師的快速成長。例如,在2018年《福州聽我說》電視宣講比賽中,趙舒妮老師以“公平課堂”的實踐為案例獲一等獎,并相繼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州市五四青年獎章;謝仁暢、黃玲妹老師主持的課題項目分獲2018年、2020年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其中謝仁暢老師獲評龍巖市名校長、福建省后備名校長。

  (吳孟帥)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