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百年學府弦歌不輟 滋蘭樹蕙永續華章
百年芳菲,弦歌不輟。創辦于1904年的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洛陽一高”),是一所文化底蘊厚重的百年園圃,更是洛陽基礎教育的窗口和名片。雖飽經世紀滄桑,卻厚德載物,緊跟時代步伐,與民族同呼吸、共命運。118年來,學校始終傳承著一種精神、追求著一種信念、寄托著一種情感、詮釋著一種夢想,先后獲得全國營養與健康示范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全國文明校園、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近百項榮譽稱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幾十所全國著名高校確定為“優秀生源中學”“優秀生源基地”。
如今,這所百年老校正承載著新的使命,迎著新時代的春風,煥發著勃勃生機,努力譜寫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
搶抓機遇
引領學校發展方向
“新時代賦予我們新機遇,在新高考形勢下,洛陽一高要強化開放意識、創新意識,以底蘊夯根基,以創新謀發展,以特色彰內涵,要在高中教育方面將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宜居城。”正是在黨委書記、校長宋富有的帶領下,學校始終如一地更新理念謀發展、把握機遇譜新篇。
正所謂“大時代催生大機遇”。乘著“加快洛陽市副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宜居生態城”的東風,洛陽一高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明確了“理念先進,管理嚴格,特色鮮明,成績一流”的目標定位,提出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辦洛陽人民滿意的一高教育”的辦學思路,確定了“精神立校,文化育校,教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途徑,設計了“三一四化五工程”的戰略布局,推出了“三大一核心”的行政架構,實施了“管辦評督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致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而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德育為首
涵育優品雅行少年
“人無德,無以立。”為使學校真正成為化育為人的園地,洛陽一高本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德育思想,確立實施“大政教、靜德育、快文化”的學生管理模式,努力構建高效立體的德育工作體系,扎實有序地開展育人工作。
“大政教”確立德育發展方向。政教處進行全方位規章制度建設,嚴格落實“兩全三動十二品”機制,不斷強化德育檢查小組“全天候”巡查,引導學生跟黨走、愛祖國、懂感恩、守規矩、做善事、繼傳承、擔責任、燃激情、養“三自”、尊師長、講誠信、保安全。
“靜德育”注重思想道德引導。培養學生“生活上能自理,行為上能自律,學習上能自學”的“三自”能力是洛陽一高的優良傳統,這不僅是行為能力,更是思想道德標準。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果,政教處設立“無聲德育室”,并通過培育“德育樹”使學生受到正能量的洗禮;每周的“三愛三感”活動,讓學生有愛心、知感恩;每周的主題班會和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讓學生明是非、懂禮貌、孝長輩、知進取。
“快文化”營造爭分奪秒氛圍。學校堅持在“快”字上做文章,快是效率提升的一種表現,學校具體引導學生做到入班快、集合快、出操快、就寢快、用餐快、做題快,以此來用學生的“小手”拉動教師的“大手”,切實讓全校師生思想“動”起來、行動“跑”起來、節奏“快”起來、效率“高”起來。
高效課堂
鍛造創新拔尖人才
課堂是教育的主戰場,教育改革只有進入課堂層面,才真正進入了“深水區”。在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洛陽一高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認真研讀《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明目標、重基礎、善設疑,大容量、活課堂、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標準,大力推行“一體兩翼問題探究式的四主高效”的課堂模式,全面實施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高效課堂,致力打造具有一高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舒展個性、發揮潛能、自主發展、自由成長。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教育美好的愿景。帶著這樣的教育情懷和期許,洛陽一高成立了創新人才培養中心(英才部),分別設置了“2+4”模式英才班、“強基計劃”實驗班、飛行員班,并開設了相應的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和特需課程,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學有所長、學有所得。為保證課程的有序推進,學校采取“5+1”或“4+2”模式,實行學科分層走班制教學,重點在學科競賽、特優生培養方面下功夫,著力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堅定愛國情操和強烈社會責任感、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卓越人才。
“五育并舉”
培養全面發展學生
“五育并舉”,是行動指南,更是躬親實踐。在新形勢和新要求下,洛陽一高堅持以教育創新為重點,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線,不僅加大德育和智育力度,更在體育、美育、勞育等方面下大功夫,致力打造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爭做領跑教改征途的“弄潮兒”。
學校堅持“健康第一”的體育理念,按照“全員鍛煉,注重特長,多元發展”的教學思路,開足開齊體育課時,設置足球班、籃球班、體操愛好協會等,開展體育節、田徑運動會、元旦長跑等多樣化體育活動,讓學生的各項特長均有展現的舞臺,并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
學校堅持環境育人和活動育人相結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實施美育提升行動,著力打造綠化、美化、課程化的校園。石楠、香樟、銀杏、翠竹、牡丹紛紛映入眼簾,亭臺樓閣、假山流水,幾步一景,“宜居宜學”;精心設置雕塑文化、石文化、博物館文化、校史館文化、學科文化等多組文化展示區,每年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等,重點打造書聲校園、墨香校園、文雅校園,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學校堅持“日常之勞促責任,自愿之勞顯品質,每月之勞擔大任”的勞育思路,持續性開展每日內務整理、每周大掃除、每月志愿服務活動,注重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以及擔當責任的強化。如今,“勞”的培養漸漸成為學校一大特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根基。
新時代賦予了教育特殊的使命。作為洛陽市高中教育的一員,洛陽一高必將承載著百年的深厚文化和歷代一高人的宏偉夢想,緊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開拓創新、砥礪奮進,努力辦好洛陽人民滿意的高中教育,從而讓這所宜居之城再添“宜居”色彩。
(宋富有 田慶合)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