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市第九中學 藝體顯特色 綻放和諧花
不久前,在廣西北海市第九中學(以下簡稱“北海九中”)舉辦的“壯族三月三”民族團結系列活動中,民族體育、民族藝術、文藝匯演三大板塊內容豐富充實,主題班會、民族繪畫展、民族團結知識宣傳、民族團結主題手抄報等活動形式新穎,板鞋競速、跳竹竿舞、高桿繡球、旱地龍舟等具有廣西民族特色的趣味體育項目吸引眾多學生參與,在體育競技中彰顯了民族體育項目的魅力,培養了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奏響民族主旋律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作為廣西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范學校、廣西首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試點學校,北海九中堅持把民族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的重中之重,始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立德樹人、育人鑄魂的根本要求緊密結合,將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與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深度融合,以北海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城市為契機,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讓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之花盛開在校園。
在北海九中,“民族文化教育”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學校按照“文化立校、特色興校、品牌強校”的思路,創新辦學理念,統籌規劃設計校園文化環境,近年來,雄偉壯麗的教學樓、先進的校園電視網絡和多媒體教學設備、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功能齊全的體藝樓等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并將把民族文化元素融于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中,用厚重的民族文化為學生發展奠基。
與此同時,學校充分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等形式,大力宣傳優秀民族文化,讓校園內的每一個角落都散發出濃厚的民族文化氣息,民族繪畫展等更是讓壯美廣西的秀麗山川和民族風俗躍然紙上,讓校園的每一道風景都凸顯民族特色。
豐富民族新內涵
北海九中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教學始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民族美術工藝、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體育特色項目走進課堂、走進學生學習生活,立德樹人,不斷鑄牢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為推進學校特色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和藝術修養,讓更多的學生擁有藝術特長,近年來,學校在美術課方面開設了國畫、書法、剪紙、扎染、刺繡、繡球制作等民族美術工藝課程,在音樂課方面開設了民族音樂、民族舞蹈、民族歌謠賞析等課程,在舞蹈課方面開設了古典舞、少數民族舞蹈等課程,在體育課方面逐步推廣打陀螺、旱地龍舟、板鞋競速、滾環、跳竹竿舞、高桿繡球、踩高蹺、背簍繡球、珍珠球、藤球、大象拔河等廣西民族體育特色項目。
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特色,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選派骨干教師參加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系列培訓,邀請自治區的名師和民族文化傳承人到學校開展現場示范教學,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民族文化教師隊伍,進一步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
對此,學校負責人表示:“豐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課程不僅為學校帶來了富有特色和獨具魅力的多元文化,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感受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并展現學生的青春活力,培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彰顯民族新特色
如何將民族團結教育融入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北海九中面對的重要課題。在創新探索中,學校不斷創新民族團結教育的途徑,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感受和體驗,激發民族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團結教育。
學校定期舉辦“三月三進校園”系列活動以及海峽兩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多渠道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在主題班會上,師生共同了解各民族習俗、文化,欣賞壯族服飾和侗族舞蹈,體驗山歌對唱,品嘗艾葉糍粑、染色彩蛋、雞屎藤籺、五色糯米飯等特色美食;在現場繪畫展中,美術專業的學生現場作畫,一個個身穿各民族服飾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打陀螺、旱地龍舟、背簍繡球、跳竹竿舞、板鞋競速、踩高蹺等民族趣味體育競賽趣味性強、別具特色;傣族舞蹈《Black》、壯族舞蹈《壯族姑娘》等精彩表演贏得陣陣掌聲。
此外,學校以教師節、建黨節、國慶節、五四青年節等重大節日為契機,組織開展國學吟誦和學生才藝大賽及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讓師生在交流中展示才華、展現風采、增進友誼,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了國學經典,促進了民族團結,提升了辦學品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堅持“發展個性、健全人格,讓每名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辦學質量,高考連年取得好成績,實現了“低進高出”的育人目標,并于2022年1月獲評廣西星級特色普通高中,也是目前北海市僅有的星級特色高中學校。(林延勤 劉偉)
(正文結束)
